(劇透慎入)小主人公希利對父愛的執着,經曆了4次死亡才終于消散,從而轉頭看到珊曼莎一直以來給予的、毫不起眼的、慷慨而堅定的愛。第一次死亡是見到父親不告而别後空蕩蕩的屋子;第二次死亡是看到父親賣自己單車的啟示;第三次死亡是聽到父親親口說“不要再來見我”;第四次死亡是自己把偷來的錢給父親,父親回應:快點走,不要害我入獄。

四次死亡才換來一次醒悟,這就很像《西藏生死書》裡那首名叫《人生五章》的哲理詩所揭示的道理:人總是反複經曆同一種困境,直到你看清它,承認它,并知道自己有能力改變它。


導演始終還是溫柔的。最後安排給希利一次“假死”,貌似是讓他洗刷掉所有因執着而對别人造成的傷害。當希利從昏厥中醒來,再次踏上單車的時候,我相信,在導演心中,他已經是一個全新的男孩了。


電影中,成年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形成了強烈對比。孩子的世界執拗、直白、爆裂,但也有誠實和真摯。成年人的世界懦弱、虛僞、冷漠,但也有包容和責任。孩子的世界讓我想起希臘諸神,成年人的世界讓我看到偷吃智慧之果的、真實的我們。


電影配樂同樣很值得玩味。配樂貌似隻在希利經曆上述四次情感死亡的時候出現過,而且隻是非常低沉而短促的幾個聲調,像極了挽歌和悲鳴。但在片尾,挽歌之後有輕快的鋼琴漸入,同電影劇情發展形成呼應,暴露出導演冷峻的叙事之下,溫煦如春陽的柔軟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