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就在想:
要是人與人之間,能夠坦誠相待就好了。這樣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但轉念又一想,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坦誠,談何容易。
縱觀整部《性教育》第三季,就是上演了一出“大型逃避内心現場”。
每個人都有難以面對自己内心的時候,也都有誤會别人,傷害别人的時候。
所以,人與人溝通的效率,也必然會大打折扣。
第一集裡,那個無法滿足女友的哥們,被假冒的“性學大王”誤導。
使他誤認為自己之所以“不行”,就是因為内個“太小”。
而滿足女友的唯一标準,就是要夠“大”才行。

當得知自己無法達到這個标準時,他就陷入羞恥、自卑、焦慮之中……
如果一個人的認知,從一開始就被錯誤的偏見蒙蔽,那他就很難和别人實現正常的溝通。
因為他根本意識不到,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也就無法對症下藥。
好在後面男女主登場,用專業知識和親身經驗,幫這哥們解惑。


否則,你很難想象,這哥們的自尊心被嚴重打擊後,還能不能去正常享受戀愛,以及肉體的歡愉。
不過,這個哥們的情況算幸運的,因為他懵懂無知,沒有經曆太長時間的折磨。
更沒有因為自尊心受挫,而産生什麼報複性、攻擊性的行為。
就像Otis的媽媽所說的,心理治療師需要肩負的責任很大。
因為語言的威力巨大。它能夠安撫人,也能夠傷人。
如果你不能掌握正确溝通的方式,那你很可能會加劇别人的心理陰影。
Ola和Lily這一對兒。因為Lily堅持要把小說發表出去,結果引來不少非議。
Lily當然沒有做錯什麼,要怪就怪社會存在太多的偏見。
Ola也是真心在乎Lily,隻是内心受傷的Lily,無法再相信别人是真心在乎她的。

Lily的思想天馬行空,與衆不同。她在沒有遇見Ola之前,特别喜歡獨處。
那時候,就算沒有人理解她,她在自己創造的一個人的小世界裡,也可以玩得很快樂。
雖然難免孤單,但獨處至少給了她必要的安全感。讓她覺得自己不那麼奇怪。

可是,當她得知Ola不是完全理解自己的時候,這種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再加上被新任校長當衆羞辱。
最終導緻她把自己又重新封閉起來了。
當然,結局還是男主出手相助,加上Ola的耐心堅守,以及真心喜歡自己作品的粉絲鼓勵,讓Lily得以重拾做回自己的信心。

還是那句話,以上案例中的對象,雖然都經曆過創傷性的遭遇,但都沒有激發出報複性、攻擊性行為。
但摩爾戴高中的兩任校長,就不一樣了。
他們這種人生不順心的成年人,一旦掌握控制别人命運的權力,就會通過權力壓迫别人,來釋放自己曾經遭受的委屈。
第三季把上任校長Groff的童年經曆呈現出來,讓我們得以明白,為什麼他對自己的孩子和老婆那麼冷漠。
Otis的媽媽給Groff做心理咨詢時,問到兩個問題令我印象最深。
第一個問題是問Groff做什麼事能讓他感到喜悅,Groff說沒有。

第二個問題是問Groff上次哭是什麼時候,Groff說不記得。

但是,當他回憶起自己童年時代,有關母親的溫暖記憶時,當他親自下廚,尋找曾經的美味時。

他嘴角不自覺的上揚,終于體會到那種久違的喜悅。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下廚房。

其實,Groff身上的問題,就是最典型的“男性刻闆印象”的問題。
他從小遭受父親和哥哥的霸淩,還要一邊忍受,一邊故作堅強,因為純爺們不能哭,不能暴露自己脆弱的情緒。

長時間的壓抑,導緻Groff成年之後,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緒。
因為他潛意識裡覺得,表達情緒就是承認自己的脆弱。這讓他覺得很羞恥。
他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脆弱,于是就選擇一直壓抑自己。
隻是情緒壓抑久了,人就容易變态……
所以,Groff變成了一個不解風情的丈夫,冷漠苛刻的父親,殘暴刻闆的校長……
他把自己壓抑的憤懑,統統發洩到無辜的妻子,兒子,還有學生們身上。

而新任校長Hope,也是同樣的問題。
她因為自己不能懷孕,屢次請求去醫院做手術都遭到拒絕,于是覺得命運待她不公。
我還記得,她對學生說:你和你脆弱的小夥伴們,最好早一點意識到,現實世界根本不在乎你們矯情的問題。

你看她這句話,表面上是說給學生們聽的,其實是她自己的心聲。隻是她還沒有發現。
這句話不是說學生有多脆弱,而是反映Hope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脆弱的。
她無數次想要懷孕都失敗了,這讓她覺得世界背後有一雙“無形的命運之手”正在操控着她。
她很無力,很受傷,也很絕望。壓抑着的怒火和不甘,都得不到釋放。
所以,當她獲得校長的權力以後,她就利用職權,肆無忌憚地操控、壓制學生。
在她的潛意識裡,就是想通過這種手段,完成對自身命運的某種“報複”。
于是我們就看到,命運如何傷害了她,她就如何反過來傷害别人。
最後,還是男主Otis引導她認識到自己的脆弱,承認自己的脆弱,并且鼓勵她:承認脆弱就是邁向勇敢的第一步。

我們一直以為,隻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才會迷茫沖動,才會無法直面自己的内心。
其實,活了幾十年的大人,也沒比他們強到哪兒去。
可能,人類就是一種生而迷茫的生物吧。那些看似笃定的時刻,往往都是暫時的。

作為大人,我們隻能慢下來,一步一步摸索自己的内心,并坦然接受“人是會變的”這一事實。
Otis的媽媽意外懷孕,稀裡糊塗的就把孩子生下來。
這個過程中,她也老是在堅持和後悔的态度裡,來回搖擺。
起初,她還一直隐瞞,不敢把懷孕的事告訴心上人。
後來她意識到,有些話如果不快點說,拖得越久,就越說不出口。

人呐,就是越拖着越迷茫,越迷茫越拖着,最後就是害人害己。
這種猶豫迷茫的性情,男主Otis不愧是得到親媽的遺傳。
都三季了!都三年了!
媽呀,她終于和Maeve相互挑白了!官宣了!
這一對兒,上演的“兜兜轉轉還是你”的劇情,把我看得那叫一個心累啊……
我們的慣性思維,會覺得Otis的媽媽是心理治療師,所以Otis的心理一定很健康。
其實不然。
Otis确實幫助過不少人,但是一輪到他處理自己的問題,也是一塌糊塗。
也許,這就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畢竟,我們總是分析别人容易,理解自己難。
就像Maeve所說,Otis不像是那種會約炮的人。

因為他很注重感情,應該會偏向追求那種比較正經的,靈肉結合的親密關系。
可是,越是注重感情,人就越容易受傷。不在乎感情,反而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Otis的媽媽作為心理治療師,很專業,也很理性。
她總是出于職業的習慣和好奇,來觀察和詢問Otis的感受。
我覺得,Otis有時候不是被她媽媽當成兒子來養,而是被當成實驗室的小白鼠,一個可供觀察的活體樣本。
所以,Otis時常會懷疑他媽媽是不是真的愛他。每當他媽媽很理性的分析他的時候,他就很難受,總想逃避。
如果換做是我,恐怕也很難接受這種母子的相處模式。
可以說,Otis完美繼承了他媽媽的理性和迷茫。
但這種想要愛,又總是忍不住去分析什麼是愛的性格,注定悲劇。因為愛是非理性的,不能用理性去分析……
在我看來,Otis這種對愛理性、謹慎的态度,反而會造成一個巨大的麻煩——就是猶豫不決。

Maeve也是因為一些原生家庭的問題,導緻她不敢愛,對愛也是不自信。
所以,Otis和Maeve是同類,他們倆都是猶豫不決的人,所以,作為觀衆的我看到他倆在那磨磨唧唧的,就特别心累!
當然,我認為他倆也是情有可原啦。我沒有怪他們的意思哈(cp黨别誤會)。
他們倆都被大巴落下困在休息站,才終于有機會坦誠相待。
一開始,Maeve忍不住好奇,問Otis有沒有話對自己說。
Otis因為之前沒有得到回應,所以很受傷。假裝自己不在乎,還說已經過了那麼久,不重要了。

還好Maeve補了一句,對我來說很重要。這才讓Otis坦白自己的心意。
看着Maeve一邊聽Otis說,一邊忍不住傻笑,一邊還用不安的小手手畫圈圈……

聽完Otis的真情發言,Maeve還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連着問了他兩遍“你是真心的嗎?”

那種害羞的少女情懷,也讓我全程跟着面露姨父笑……
第三季大結局,Otis終于找到了他的真愛,可以坦誠地說出那句:

雖說Maeve馬上就要離開,倆人估計也要開啟一段異地戀,但我個人對他倆很看好,很有信心。

本季最大的意難平,當屬Ruby了。
她從一個隻走腎不走心的酷girl,變成一個敢說真心話的酷girl。

這種轉變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也算邁出關鍵一步了。
我看到評論有不少人罵Otis,替Ruby鳴不平,但我認為恰恰是Otis教會了她如何敞開心扉。Otis才是真的功不可沒。
Ruby隻是外在看着很酷,很光鮮亮麗,其實内心也是自卑敏感的,因為Otis陪伴着她,看到她之前不願暴露的部分。
是他讓Ruby知道,做最真實的自己,也會被接納。這對她來說,應該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雖然他們不能再以戀人身份相處,但我相信以Ruby的魅力,以後肯定不缺走心的戀愛。
那就祝她幸福吧。
最後,對于劇中傳遞的價值觀,我也很認同。
比如,有話一定要大膽說出來。

哪怕說出來不一定能獲得滿意的結果,哪怕說出來會有受傷的風險……
畢竟人生苦短,我們一定要盡情地活,放肆地活,才能不枉此生。
願我們都能大膽說,大膽做,大膽愛。
努力活好當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