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成為威尼斯電影節影後以後,香奈兒被視作最大的赢家之一,其實在綜藝界也有一個大赢家,那就是《喜人奇妙夜2》,它是辛芷蕾獲封後的首檔綜藝節目。今年《喜人奇妙夜》成為國内首檔拿下白玉蘭“最佳綜藝節目”獎的網綜,而辛芷蕾是國内首個獲封威尼斯影後的八五後女演員。二者主打一個字:配。

獲得白玉蘭“最佳綜藝節目”獎後,《喜人奇妙夜2》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能不能繼續保持第一季的高品質,甚至超越自我,成為了外界最為關心的話題。從本周的首播來看,觀衆懸着的心終于放回了肚子裡,作為今年的壓軸喜綜,9月26日正式登陸騰訊視頻的《喜人奇妙夜2》未負等待。

首期,《舊警察故事》《空城計》《史密撕再就業》等七部作品都可謂包袱一響,洞見回響,其中《舊警察故事》質感更是堪比首季一衆經典作品。而在高質量喜劇内容輸出之外,行至第二季的《喜人奇妙夜》,對于“如何讓觀衆笑得更舒心”也有了自己的新思考,笑浪之下,暗湧深思,在笑料與情感共鳴的平衡上,《喜人奇妙夜2》愈發如魚得水。

但最為珍貴的,或許還是它依然是那個喜劇觀衆們最為熟悉的“喜劇烏托邦”,在這個舞台上,喜劇演員們仍擁有無限創作可能性,素描喜劇也仍在尋求自己的多樣化可能。

“喜劇監獄”炸響驚雷

今年,《喜人奇妙夜2》的開場很有意思,逐夢亞軍、某某某、四士同堂、酷酷的天放、胖達人3五大團的團長開場秀,是在“監獄”裡亮相,共舞了一出獨屬于喜劇人幽默與荒誕風的探戈。某種程度上,開場的“喜劇監獄探戈”也凝聚着《喜人奇妙夜》這一IP在創作價值上的堅守與表達。

《喜人奇妙夜》首季,參賽的喜劇人劉旸曾有一段經典發言:“我們都管米未叫喜劇地獄,這個地方太恐怖了,來這之後你基本就跟健康的作息告别了,但是我們自己是這樣的感覺,當我們分開弄作品的時候,可能就像一個跳高運動員,他大概能跳個一米二,但到了這個地方,大家一起努力的時候,是能創作出來跳過兩米三七的好作品的。”

“地獄”也好“監獄”也罷,本質上講述的都是喜劇創作的殚精竭慮,同時也是對一檔喜劇綜藝最高的褒獎,這才是《喜人奇妙夜2》開場便“驚雷炸響”的靈魂所在,《史密撕再就業》《空城計》《技能五子棋》《舊警察故事》《一起去露營》《今天不易出門》《逃離瘋人院》七部作品票數高低不同,但它們都做到了“炸場于無形”。

《舊警察故事》在結構、人物、表演、立意、轉折上的呈現近乎完美;《空城計》爆笑演繹“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史密撕再就業》對就業焦慮的解構清新脫俗;《一起去露營》《今天不易出門》對親密關系的表達極緻浪漫;《技能五子棋》《逃離瘋人院》實驗性與藝術感兼具,這都昭示着行至第二季的《喜人奇妙夜》依然“有活”,依然“炸場”。

以小力士這組演繹的《舊警察故事》為例,即便是對标《喜人奇妙夜》首季中的諸多經典作品,它的完成度也毫不遜色。舞台隻有短短幾分鐘,但每一秒仿佛都能讓人回到香港警匪片的黃金時代,“警匪勾結”“黑白對立”“人性掙紮”“兄弟情義”“困境博弈”等被高度濃縮在素描喜劇中,甚至幾度絲滑反轉,以9800的高票當選首期第一可謂實至名歸。

在第二季的舞台上,外界可以清晰看到,喜劇演員們的人生經曆、社會洞察、日常瑣事、天馬行動的想象等,依然是這個舞台的“天然活水”,它們經曆層層加工與反複打磨後,搭配精緻的舞台布景成為一個個極具電影質感的喜劇故事。可以說,諸如《舊警察故事》《史密撕再就業》《今天不易出門》等作品,都不乏擴充成長篇電影的潛質。

支撐《喜人奇妙夜2》包袱一響,洞見回響的,是IP建立在“喜劇監獄”這一創作标準上的,對自身的極緻“苛求”,是張呈、雷淞然、蔣易、孫天宇、王繼續、張興朝等一衆新老喜劇人的自我“燃燒”,也離不開包含周覓、夢雪、普拉斯、劉羿良、劉天池等在内的幕後“創作大腦團”,以及米未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

但吸引我們的不僅是《喜人奇妙夜2》首期便炸響驚雷,更是它行至第二季的四兩撥千斤。

笑浪之下,暗湧深思

《喜人奇妙夜2》裡,喜劇人蔣易回憶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到《喜人奇妙夜2》的一路,感慨“四年時間觀衆的審美提高了,新鮮感也提高了”。在喜劇綜藝風起雲湧且觀衆需求持續叠代的這幾年,最難的已經不是“讓觀衆笑出來”,而是“如何在一個恰如其分的尺度下讓觀衆笑得舒心”,你不能隻有笑浪沒有深思,也不能每個節目都是喜頭悲尾,一味上價值。

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舉重若輕,這也是《喜人奇妙夜2》身上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以改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經典博弈的《空城計》為例,整個作品以一種诙諧幽默的姿态,解構了“空城計”中嚴肅、緊張、刺激的層層博弈,通過素描喜劇的舞台将其轉化為了當代語言符号,去表達年輕一代所追求的松弛精神狀态。

可以說,《空城計》這一作品表現形式上很接近如今網絡上爆火的“魔改三國的鬼畜視頻”,但相比無厘頭的鬼畜視頻,《空城計》承載了關于當代人精神狀态變遷的價值思考,在舞台上大聲告訴外界“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同時,作品又在最終價值落地時,巧妙以“掃地僧”收尾,傳遞了諸葛亮的大智慧與松弛背後的人生智慧。

《空城計》便是《喜人奇妙夜2》首期的一個縮影,在這個舞台上很難看到強說教感與對上價值的執着,那些關于社會議題或當代話題的價值表達,都被掰開揉碎融入到了舞台中。如今,有的喜綜觀衆需要獲得純粹的快樂,有的則力求更深層的價值輸出,如何把控“度”,是近一兩年的喜綜都需要回答的問題,而《喜人奇妙夜2》首期交出的答案接近完美。

作為開場節目的《史密撕再就業》,聚焦的其實是“職場焦慮”和“就業焦慮”這兩大較為沉重的話題,它的創作靈感也源于喜劇演員劉思維和朱美吉對演員職業的感悟,即演員總是在等待,總是作為被動選擇存在,但作品以一種“喜劇特工片”的表現形式沖淡了議題的嚴肅感,探讨的既是焦慮,亦是人生重啟與再出發的勇氣。

讓價值成為暗湧而非明牌,讓觀衆擁有心理安全感,滾滾而來的笑浪才能肆意擁抱觀衆。比如《技能五子棋》講人們應該靠快樂達到頂點,而非“赢學”,但它全程都未強調這一議題,隻是在展示不同觀念的棋手間的荒誕博弈,比如《逃離瘋人院》的内核是關于戰争的嚴肅思考,但它從未提及殘酷二字,隻是在構建一個逗得觀衆捧腹大笑的“瘋狂世界”。

過往外界讨論小品與素描喜劇的區别時,認為小品總是喜歡升華主題,而素描喜劇總喜歡通過強化“遊戲點”升級笑果。不過,在國内市場,樸素傳統的素描喜劇是不夠用的,觀衆需要情感共鳴與價值表達,但同時,作為年輕态喜劇,它又需要給觀衆一份難得的放松感,如今來看,《喜人奇妙夜》顯然在第二季更精準地回答了“如何讓觀衆笑得舒心”這一問題。

“喜劇烏托邦”裡的無限可能

當然,客觀而言無論是首期就做到“高燃炸場”,還是新一季給出“如何笑得舒心”的答案,都是一檔喜綜的分内之事。觀看完《喜人奇妙夜2》首期節目後,最令我們動容的,還是它仍是那個從未改變的“喜劇烏托邦”,正如喜劇人土豆在節目中所言,他願意回歸便在于在這裡有良好的創作土壤,能完全自己把控舞台,也能最大程度上擁有創作自由。

首期中,“喜劇烏托邦”的具象化表現,或許便是《技能五子棋》和《逃離瘋人院》兩檔節目并未被快剪掉,反而獲得了五位“觀衆不代表”的全票支持。以電影來類比,首期票數第一的《舊警察故事》更像是頂尖商業片,兼具市場化表達和内容深度,相較之下,《技能五子棋》和《逃離瘋人院》更像是小衆藝術片,因此它們獲得的觀衆票數相對較低。

劉天池如此描述自己第一次看完《技能五子棋》時的感受:“我内心超喜歡這個作品,他們演完一遍後,我坐在那裡樂得咔咔就翻了”。但在首期,不少現場的嘉賓、選手、觀衆等,剛觀看《技能五子棋》時或多或少有些沒頭緒,有的慢慢進入到了作品的語境與節奏中,有的到最後都處于“不理解”狀态,由此不難看出,《技能五子棋》是一部相當挑受衆的作品。

在胡先煦看來,《技能五子棋》這部作品,與土豆和呂嚴的代表作之一《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有如出一轍的“怪勁”,而辛芷蕾更是評價其給了自己“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時的感覺”。可以說,《喜人奇妙夜2》中《技能五子棋》的脫穎而出,不僅在于這部作品打磨了一年半時間,凝結了創作者的心血,也在于節目對喜劇獨特感與自由表達的珍重。

《逃離瘋人院》同樣,戰争議題在喜劇節目中的受衆面并不廣泛,更何況《逃離瘋人院》對戰争的反思是頗具悲情色彩與哲學色彩的,但它和《技能五子棋》一樣,都在《喜人奇妙夜2》的舞台上獲得了腦電波同頻的人的喝彩。這便是屬于喜劇的烏托邦:這裡不僅生産大衆喜聞樂見的喜劇作品,也給那些極具先鋒性與實驗性的喜劇作品以舞台。

今年年中,《喜人奇妙夜》獲得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綜藝節目”獎項,評委會肯定了節目在喜劇笑點與情感共鳴上的高度平衡性,也對舞台記錄喜劇人勇敢嘗試的曆程給予了認可,這是純網綜首次斬獲白玉蘭“最佳綜藝節目”獎項,标志着網綜在專業獎項評審體系中獲得了曆史性突破。

它是屬于出品方米未傳媒的回響,從《奇葩說》到《奇葩大會》,從《飯局的誘惑》《樂隊的夏天》到《喜人奇妙夜》,米未傳媒高開高走,十年來在優質網綜賽道的輸出始終穩定。也是屬于《喜人奇妙夜》不忘初心的回響,素描喜劇在國内的普及主要源于《喜人奇妙夜》,它推動了國内喜綜的多元化進程,而今,它仍在持續探索屬于素描喜劇的多樣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