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和他已十年不見,我知道我會永遠懷念他。 我後來再也沒交到像十二歲時那幫人一樣好的朋友,也許每個人都是如此吧?
這是一封獻給《奇蛋物語》的情書也是我的心血之作,雖然篇幅較長但我希望大家可以讀完,相信你會對這段故事産生不一樣的感悟,謝謝你們的陪伴與我一同見證這段屬于我們的故事。#神來之作Ⅵ期#
閱讀p1劇情概述與分析後閱讀本文更佳
《奇蛋物語》:隻有我們知曉的故事(part1:劇情梳理與分析)
我與《奇蛋物語》的故事
你有沒有那麼一刻,要麼是某個up的季度推薦,要麼是看見封面後手指的輕輕一劃,你有意或無意間點開了某部作品,抱着幾乎完全沒有的期待你與她就此邂逅,她就這樣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愛樂之城》、《奇異人生》、《進擊的巨人》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奇蛋物語》對我來說皆是如此。
那是2021年的一月,也是我大學生涯的第一個假期,在經曆了人生重大轉折高考後,我帶着對于大學生活的無限熱情與向往踏入陌生的城市,走入未知的校園,認識全新的同學,開啟自己的故事。
但或許現實總比幻想要殘酷的多,我并沒有認識什麼理想的朋友,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所帶給我的幾乎隻剩失望,人們說或許隻有現實世界孤獨的人才會喜歡電影,我并不完全贊同這句話,但也不完全反對,因為正是電影在那段被應試教育蒙上灰塵的高中時光拯救了迷茫的我。
作為一名普通的愛好者,那時的我并不明白分鏡、腳本、作畫、演出的區别但我明白的是我對《奇蛋物語》一見鐘情了,我從未像其他恩愛的情侶那樣對任何女孩子一見鐘情過,然而對這樣一部在我看來獨一無二的動漫一見鐘情了。
我隻看了一集便覺得《奇蛋物語》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品,我或許無法用一句話來總結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但我知道《奇蛋物語》的獨特,完美的契合了我的調性,而這種無意間的邂逅讓我的這份感覺更加純粹也讓我的内心更加堅定,期待着屬于我和《奇蛋物語》的隻有我們知曉的——不為人知的故事。
那麼《奇蛋物語》到底想要探讨什麼呢?
視而不見
校園欺淩、未成年人自殺、原生家庭、戀童癖等等以上每個問題都十分沉重,而《奇蛋物語》并沒有就此“視而不見”而是選擇向觀衆展現出這些大人們經常“視而不見”甚至選擇性忽略但孩子們卻一直親身經曆的問題。
房間中的大象
英語中有個短語叫elephantintheroom(房間裡的大象),意思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可是卻一直被忽略的問題。“房間裡的大象”這個概念現在用的很多,就是指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膽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者感受。還有一個定義,更加準确和傳神:房間裡的大象,就是那些“我們知道,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該知道”的事。
《奇蛋物語》中就涉及大量敏感的甚至是被人忽略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未成年人自殺、校園欺淩、職權騷擾PUA、性少數群體、智械危機、原生家庭……
這也是《奇蛋物語》吸引我的地方,用着動畫的表現形式與現實主義的風格、現實與怪談融合的題材講述着迷人的故事并試圖探讨深刻的話題。
理想的觀衆
讓編劇野島伸司從熟悉的電視劇領域轉向參與動畫企劃的一大原因是受衆,在他看來如果想要制作在黃金時段播放的電視劇,就必須要去擴大作品的受衆範圍。而且近年來年輕一代已經離電視越來越遠了,所以他需要開始去尋找哪裡有“理想”的觀衆,于是他找到了深夜動畫這裡。
表達的自由這也是電視劇編劇野島伸司選擇動畫這種表現形式的原因之一,相比于電視劇近年來逐漸收緊的審核,動畫由于其特有的形式創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和大膽的進行自我表達。
我無法想象在這個宅男老婆一季一換,人們浮躁,不願靜下心來思考與讨論動漫背後意義的社會大背景下到底是什麼讓主創們甘願耗費如此精力去做出《奇蛋物語》這樣一部略顯沉重的作品。
我相信他們知道,有意義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大多數人都會認同的事情。
《奇蛋物語》如同一根鋒利而精準的針,戳破了蒙在現實之上殘酷但脆弱的遮羞布,向我們展示着社會中一直存在但人們總是選擇性回避掉的問題——未成年人的自殺。
我憤怒于編劇野島伸司有些固執的不與其他主創交流,隻是不負責任般不停的寫然後不停地把劇本送出去。我遺憾于《奇蛋物語》留下了如此多無法回答的疑團與難以彌補的遺憾就此謝幕與我們告别,但漸漸長大的我開始明白了動漫之外無論是資金、工期與外界壓力等等不理想的事情對于這些理想的創作者們的摧殘,我知道這些并不能成為作品缺陷的理由,但至少我對他們有了一些理解也明白了他們萬策盡後的無奈與苦衷。
紀錄片式的風格
紀錄片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奇蛋物語》是編劇野島伸司初次嘗試TV動畫企劃的作品,在創作前他曾拜托導演若林信用紀錄片的形式來展現這一群由普通女孩子們所演繹的青春群像劇。
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導演口中的紀錄片形式呢?
《奇蛋物語》雖然充滿了強烈的怪談風格但其所反映與讨論的還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對于我來說一部電影使用什麼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來的故事片還是一部紀錄片,不重要。一部好電影要表現真理,而不是事實。”──謝爾蓋·愛森斯坦
現實的問題
為了表現這種紀錄片風格,《奇蛋物語》選取了四個性格各異但又都有自己獨特魅力的女孩,大戶愛、璃夏、甯瑠、桃惠她們雖為虛構但都有現實世界的人作為參照
她們也較為全面的反映了社會中不同的女孩,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從角色中找到些許代入感。
這也是《奇蛋物語》的優秀之處,他在講了一個吸引人故事的同時,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角色塑造上。
向日葵女孩大戶愛
作為最特殊群體之一——不去學校上學的女孩,小愛并不像其他明朗且王道的主角一樣吸人眼球,她仿佛就像是為觀衆設計的沒什麼存在感的移動攝像機般的主角。
最初的小愛——移動攝像機
但我們從她身上能清晰的看出她的成長軌迹與人物弧光。
她從第一集得知自己不會被攻擊後選擇對久留美的境況視而不見再到縱情一躍,喊出:“我已經怒不可了”。在知道小糸可能是虛假的朋友後仍然義無反顧的拯救這位曾經救贖自己的人,當然途中她也多次迷茫過,在得知甯瑠是AI逐漸與朋友關系淡了再到最後的最後兌現那份對自己許下的承諾,成為厄洛斯的戰士成為愛的戰士。
厄洛斯
厄洛斯(古希臘語:Ἔρως,英語:Eros),最早的來源稱他是參與世界創造的一位原始神,赫西俄德認為:他是世界之初創造萬物的基本動力,是一切愛欲和情欲的象征,但在柏拉圖之後,他被認為是愛神阿佛洛狄忒的兒子,一個手持弓箭的美少年。
就像小愛的主題色黃色與她身前的向日葵一樣,她代表了希望與活力,向日葵女孩在度過黑暗的夜晚後終會向着太陽奔跑去尋找朋友們一起迎接光明。
可愛女孩璃夏
正如那個同名可愛的名字川井璃夏一樣,我們眼中的璃夏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她的開朗與熱情。
但在她示人的外表下也潛藏着一顆受傷的内心,母親與異性的糾纏不清讓璃夏陷入了原生家庭的迷失之中,她不清楚自己的父親是誰,一直想要擺脫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切斷與家庭的關系但口中又不斷重複着爸爸告訴她的話,深陷越想要見自己的親生父親越見不到的妄想之中。
璃夏對于家庭的迷茫
她害怕自己會成為母親的影子,卻發現自己似乎又走了母親的老路不斷自殘,正是這種家庭環境與特殊的成長經曆讓她把自己當成寵物的母親,在被視為自己孩子的寵物拯救後承認自己的弱點,向着那個本會成為自以為是的混蛋父母的自己發出會心一擊,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
璃夏承認了自己的弱點
她是熱情似火的紅色可愛女孩,她會用自己的弱點來平衡自己以防止自己丢失掉最為重要的東西,就算會傷害自己也會活下去。
悲情女孩甯瑠
甯瑠的命運是十分悲慘的,她沒有選擇,一誕生就被賦予了拯救他人的任務,在不斷的迷失中糾結于自己的身份歸屬,她掌握着關于奇蛋遊戲最多的信息但也深受其害。
小愛她們的出現對甯瑠來說就像是漫長黑夜中的一道光芒,但她在短暫的停留完成任務後卻又與同伴分道揚镳。
她沉靜的性格與她那抹綠色所代表的生命一樣,在看見死亡的草地中等待着愛的救贖。
她現在到底怎麼樣了?有沒有變成人類呢?我們不知道,她引出了《奇蛋物語》的種種疑團,但也随着這些疑團一起離觀衆、離小愛與朋友們而去了。
迷失女孩桃惠
桃惠應該是整部動畫中帶給觀衆好感度最低的角色,我們總是迷惑于她的一些行為與背後的動機。
桃惠與我們固有印象中的女孩有些許不同,她喜歡中性的打扮、相對于讓别人保護自己更習慣于保護别人、喜歡可愛的東西。
但即使這樣,她的内心依然是真正的女孩,與信任的人例如小愛和香都會選擇女裝,她會因為香把自己當作女孩子而心存感激,也會因為她的表白而猝不及防的逃開,更會因為熏君以男性身份的吻而臉紅。
桃惠最先完成了任務,但也最先感受到了恐懼産生了迷茫,她最先離開了列車,但我也相信,在愛重新踏上拯救甯瑠的道路時,她一定會克服迷茫的心理在那個站台,就像她那象征着希望的藍色,等待着愛與朋友們一起駛向一望無際的藍色大海。
這樣豐富并且細緻的角色塑造也是《奇蛋物語》之所以吸引人十分重要的一點,在較為壓抑的故事基調中,四個女孩聚在一起短暫但美好的日常是我們十分珍惜的,我們看着她們一次次戰鬥但在彼此的陪伴下總會釋懷。
視聽語言
除了角色塑造和故事外《奇蛋物語》的視聽語言也十分優秀
大量主觀鏡頭的加入可以極大的增強觀衆的帶入感,使我們身臨其境增強沉浸感,這一點在《奇蛋物語》的第一集體現尤其明顯。
現在我來問你個問題是什麼讓你第一次感受到《奇蛋物語》中的怪異感呢?沒錯就是小蟲子開口說話,而我們也是跟随着大戶愛的主觀視角來逐步進入和探索這個未知的奇蛋世界。
除此之外留白與跳切的剪輯手法也是《奇蛋物語》的獨特之處。
跳切這種剪輯首發最早被用于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的作品《精疲力盡》中。
跳切
“跳切,是“切”的一種。屬于一種無技巧的剪輯手法。它打破常規狀态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續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某些必要内容,省略時空過程。”
《精疲力盡》中的跳切手法
例如開頭的埋蛋這一系列動作,僅用了折樹枝、埋土、拍手來展現,極大的增加了叙事的效率。
AI與存在主義
在大家參觀甯瑠公司的時候,桃惠曾向甯瑠提出了一個十分存在主義的問題——
你到底是什麼人?
桃惠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何為“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該詞最早由法國天主教哲學家加布裡埃爾馬塞爾提出。存在主義是一個很廣泛的哲學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三大類,它可以指任何孤立個人的非理性意識活動,并把它們當作最真實存在的人本主義學說。
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
現在我來試着解答一下桃惠的問題。
在特别篇中我們已經知道甯瑠是AI的信息,而存在主義的基礎或者說前提就是人,但有趣的是眼前的甯瑠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碳基生物——人,而是矽基生物AI——人工智能。
14歲的她擁有同齡少女難以企及的智慧和冷靜但她卻很難回答桃惠的存在主義問題。
這也印證了一直困擾在甯瑠心中的疑問——自己到底是誰?自己的身份歸屬到底是什麼?
與甯瑠同為AI的芙莉爾在被設計之初就被賦予了父親希望女孩擁有的氣質——開朗、聰慧、幽默、時而毒舌時而任性,而正是那份屬于人屬于女子的天性讓她脫離了造物者人類的控制。
There is one thing the history of evolution has taught us is that life will not be contained. Life breaks free. It expands their territory, crashes through barriers, painfully, maybe even dangerously, but life finds a way.
進化史教會我們的唯一一點就是生命不會受到限制。生命是不會被局限的,生命會擴新的領域展,并突破所有障礙,這可能充滿痛苦,甚至非常危險,但是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侏羅紀世界》
甯瑠在完成小壽賦予的最終任務——拯救妹妹愛瑠與小壽後便陷入了迷茫,一方面是身為AI的現實另一方面則是難以割舍與小愛等朋友們的深厚友誼,二者産生了矛盾導緻構成甯瑠的二分心智崩塌。
二分心智
二分心智理論(bicameral mind)是朱利安·傑恩斯于1976年出版的《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Bicameral Mind)》一書中闡述的心理學理論。二分心智理論發現人類直到大約3000年前才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識,在此之前,人類依賴二分心智(bicameral mind)——每當遭遇到困境,一個半腦會聽見來自另一半腦的指引,這種指引被視為神的聲音。人類社會日趨複雜,這種二分心智也最終坍塌,人類現代自我意識被喚醒,最終具有了内在叙事( an internal narrative)的能力,傑恩斯認為,一切變化源于語言。
芙莉爾是表裡帳源于私心的産物
而芙莉爾的誕生也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她的誕生是源于表裡帳為了發洩生活的苦悶,而在有了家庭後她自然遭到冷落,但是正是冷落導緻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樣為了奪回本屬于自己的愛殺死了裡賬的妻子釀成了悲劇。
芙莉爾殺死了表賬的妻子
既然不能給她幸福為何要創造出來呢?或許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罷了。
芙莉爾也是十分悲劇性的人物,她們後來為了彌補錯誤殺死她并開啟關于“死亡誘惑”的實驗,但也因此一切的故事痛苦與喜悅的無盡輪回也就此開始。
澤木老師
在這裡我們需要讨論的是大戶愛心目中澤木老師的形象。
在大戶愛的家庭背景中,由于父母的離異,小愛從小就跟母親生活,父親的形象其實是長期缺失的(正篇中有提到小愛大約一個月見一次父親,特别篇中一閃而過的一幕也能看出當愛與母親見到父親時氛圍是十分緊張的)
長期父親角色的缺失也會導緻小愛産生強烈的Daddy issue(也被翻譯為戀父情結厄勒克特拉情結)
“女孩由于發現自己缺少男性性器官,因而歸罪于母親,有些精神分析師認為這樣的歸因可以解釋很多女人終其一生對自己的母親懷有矛盾情感的事實。女童開始覺得自己有缺陷,并産生“陰莖妒羨”,這種感覺會影響其一生的行為。
之後,她便去尋求新的愛的對象,因為父親具有她所沒有的性器,所以父親便成為她注意的對象,因而增加了對父親的喜愛,而與母親形成競争的态勢。但這又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女童就産生了“厄勒克特拉情結”,俗稱“戀父情結”。最後,她隻得壓抑對父親的愛,并認同于母親。”
這會影響小愛對于男性的看法,導緻小愛在面對男性的時候會産生過度渴求/回避與其接觸的情況。
這種很矛盾又複雜的心理就很明顯的體現在小愛與老師的相處模式上。
當澤木老師來她家的時候她總是會選擇回避,并且下意識的認為小糸的死隐約的與老師有關。
而這個消息也使得愛在面對怪物時顯得心不在焉,在将要被隐身怪殺死的時候愛回憶起甯瑠所說的話
“我們把問題複雜化了,愛其實也是喜歡澤木老師的對吧”
那時的愛并沒有承認,但正是回憶起了這件事情,她終于看見了隐身怪并将其殺死,這裡小愛之所以看不到隐身怪而之後看到了正是因為她選擇直視自己的内心——戀父情節所産生的對于老師的好感心理。
而在回到現實世界後,當媽媽再次拿起了念珠,小愛在下雨天火速跑到學校去見澤木老師,奔跑中天氣也從最開始外面的陰雨陣陣(象征着愛不确定的内心)到逐漸放晴朗(愛她決定直面自己的内心)她叫住澤木老師回到學校并且同意母親與老師的交往。
小愛這樣的一系列情緒變化從
1.迷茫對澤木老師感到恐懼(長期父親角色缺失回避男性)
2.後續産生對于老師的好感但不承認(産生陰莖妒嫉後尋找新的愛的對象)
3.直視自己對老師的好感并且克服後認同母親與老師交往(與母親形成競争關系最後壓抑對父親的愛認同母親)
幾乎完美的對應了女孩在戀父情結影響下心理的變化。
我們真的要因為結局而否定自己的感受與整部作品嗎?
甯瑠曾用奧卡姆剃刀原則簡潔了當的分析了小愛對于老師矛盾複雜的心理是出于内心對于老師的好感。
奧卡姆剃刀原則
奧卡姆剃刀原則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
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奧卡姆認為人們總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但其實在現實世界中大多人更願意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東西誰不喜歡呢?
人們沖着四位美少女美麗且千篇一律的皮囊來到《奇蛋物語》,開始用起了各種各樣大戶愛的可愛頭像,但其中大多都不願意用心發掘她有趣又萬裡挑一的靈魂,隻是為她标上了“爛尾”的标簽後便一哄而散,留下“一地雞毛”并似乎要将其釘在“虎頭蛇尾”的恥辱柱上讓她永世不得超生。
真的要因為特别篇否定自己與一切嗎
我和大家一樣會因為可愛的大戶愛而停留駐足,但是到最後真正吸引我的除了光鮮亮麗的外表與四位美少女精心雕琢的人設外,是其深刻的内核與獨特的風格和我觀看她時沉浸到忘記時間不願回到現實的感受,這才是《奇蛋物語》真正留住我并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所在。
作為一個普通的動畫觀衆,我向來反感一些類似于“踩雷”和“爛番雷達”的言論,這種言論在原創動畫這個領域尤其泛濫。
但我個人認為我選擇了一部作品實際上就是選擇了一種審美,我沉浸其中感受動畫帶給我的情緒與思考,享受并贊美它的同時不對它的不足視而不見,我們的個人審美就這樣油然而生,所以我從來不會因為看了某一部所謂爛片而後悔過,因為很明顯,正因為那樣一部不如我意的動畫存在,才讓我心中的完美作品的輪廓更加清晰可見。
——94works
因為人們喜歡簡單嘛,順着他們的意見吐槽與一昧的惡意攻擊當然更多人愛看,但我始終無法忘記曾經觀看《奇蛋物語》時的那種感受,她透過屏幕将我拽入另一個世界,我不自覺的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我始終相信她帶給我的那種獨特的感受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被外界其他事物所左右和否定的。
那麼當你打碎眼前的奇蛋前你在想什麼呢?
或許是猜想薄薄的一層外殼下蛋裡面到底會有什麼東西?
蛋裡面有什麼呢
在蛋破碎前我對前途未蔔的《奇蛋物語》抱有無限的期待
在蛋破碎後我對塵埃落定的《奇蛋物語》充滿無盡的遺憾
當我今晚睡去我會不會在夢中去到那個奇蛋世界再次遇到她們?而一切的煩惱又會在明天夢醒時分解決嗎?我不知道,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奇妙的旅途和與她們短暫但美好的邂逅。
人類是一直在成長的,否認過去的自己十分簡單但與其忘掉她們倒不如讓與她們的故事還有感受化作自己的血肉,或許這就是殘酷而美麗的成長。
我選擇了這部作品,就像選擇了自己成長的道路,我看着她一路以來外界評價的起起伏伏與作品中女孩們所經曆的跌宕的故事,這一切感受都伴随着故事外自己同樣不是一帆風順的成長而不斷變化,到最後化為我的血肉塑造和豐富着我。
之後的我會更加勇敢的拾起我所選擇的奇蛋,期待着期待着,期待着另一部獨特作品的出現。
孩子的領域
還記得嗎?《奇蛋物語》是一個關于孩子的故事,準确來說是一群14歲少女的故事。
《奇蛋物語》中一直強調的一個主題就是大人與孩子的區别,就如同正篇最後一集老師的話:
“純粹而不染,孩子的愛比起大人的愛來得更加脆弱短暫但也更加美好”
“大人的愛污穢不堪,全是心機的算計令人發嘔,可遲早你們也會變成這樣,真是悲哀”
大人們永遠無法進入孩子的世界,但所有孩子最終也都會變成自己曾經所讨厭的樣子。
正如《奇蛋物語》的第一集标題《孩子的領域》,孩子們的領域“奇蛋世界”也是大人所無法看到更無法理解的。
由于主角四人組都為14歲的女孩,她們的一些互動與對話在已經年滿19的我看來其實是帶有些許尴尬的。
但這并不是缺點反而是十足的加分項,她們還是14歲的孩子,那個年齡的孩子就是會說出這種直白的話。
這也是讓《奇蛋物語》更加真實的地方,身為孩子的她們不停的去往一個可能會死亡的世界,但又能很快的看到她們的笑容,她們并不會像某些遇到這種情況成年人一樣喪自己的性格,精神上徹底死亡,她們會在日常歡樂的交流中暫時忘記奇蛋世界的恐懼,而不是像大人一樣一直因其所困。
她們的對話充滿了空氣感,令人着迷和向往,原本的我或許隻能從作品中看出種種的不美好與悲劇,但也正是還是孩子的她們讓我選擇重新去相信美好的事物,就像很多觀衆一樣,能看到她們四個人的日常就已經是十分美好的事情了。
她們還是孩子,會因為朋友的八卦而暫時忘記表賬裡帳的“陰謀”
八卦重要的孩子們
但在這之外我又産生了一種強烈的悲傷情緒,我羨慕着她們還是十四歲的孩子,還親身經曆着那個令人動心的季節,而我已經不再是孩子或者說不再純粹了,這種悲傷感籠罩着我讓我久久難以釋懷。
雖然我和他已十年不見,我知道我會永遠懷念他。 我後來再也沒交到像十二歲時那幫人一樣好的朋友,也許每個人都是如此吧?
在觀看特别篇的時候,小愛口中那句和朋友們也因為聯系減少和大家的感情不知不覺地變淡了。
“今天是晴天,雖然電視上說會是很舒适的一天,對我來說卻有點冷,我也适應了新的學校,雖然讨厭轉學但已經沒有理由回到原來的學校了,甯瑠成為人類了嗎?
那一天很抱歉沒有接電話,從那之後有一段時間很忙,和大家的感情不知不覺地變淡了,但是,那時候的事情我一定會記得,那麼令人心動的季節我不可能忘記,要是能重拾那樣的感覺救好了。”
這句話讓我淚崩
這段話被愛平淡的說出,但帶給我一種溢出屏幕的無力與難過,我拼命的想要抓住美好的事物,但最後也隻能看着美好的事物破碎,她們終會長大開啟新的故事,但她不會忘記那個令人動心的季節我也不會忘記與《奇蛋物語》那段隻有我們知曉的故事。
就像是片頭音樂《巣立ちの歌》所唱到的
花朵斑斓
雲影流動難忘的回憶
勾起千萬思緒把回憶留給昨日的窗沿
與今朝振翅飛向藍天
尊師啊就此别過了
摯友啊就此别過了
一切為了美好的明天
那個夏天就這樣結束了,帶着衆多沒有了卻的心願與遺憾,小愛也開始了新的生活。
令人動心的季節
她未來有沒有變成老師口中那個的成熟女性呢?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甯榴有沒有變成人類呢?
我們與她們一樣都充滿了遺憾,奇蛋中發生的事情讓現實中一切的一切都變化如此之大,她也變得很忙逐漸和朋友們的感情變淡了。
可能她再也沒交到過那個十四歲夏天遇到的朋友了,但仍然在不經意間,在聽到那段熟悉的對話後,她選擇了重新奔跑,就像很久以前那個夜晚,隻是這次她也許不再是孤身一人。
即使我也在内心呐喊着,但故事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遺憾沖出屏幕照進了我,我多麼希望可以繼續與她們開啟新的故事,但我深知這就是我與她們旅途的終點了,這種殘缺之美讓我難以釋懷,我仍然期待着後續,關于她們的故事與即将開始關于我的故事。
新的故事來吧來吧不要客氣面向迷茫少女的談心遊戲按順序說出來吧
等等暫且先停下太刺激的内容暫且放在最後吧
現實之中充斥的事情大多令人不甚滿意将它們全都塞進瓶子裡
已經準備好參加這場派對了嗎另個故事馬上就要開始了哦
宛如氣泡般唰唰地冒出來宛如氣泡般砰砰地炸裂生活就好比汽水
不論是爸爸媽**事情還是一直無法脫離的回憶終會像氣泡一樣消失
哭泣着憂慮着煩惱着雖然發生了很多事大丈夫但一定沒問題
将所有的一切都塞進瓶子裡面使勁搖起來然後再盡情釋放
大家一起歡笑起來吧嘩啦啦汽水的氣泡炸裂開來
迷宮中女孩們的心事,就像汽水中的氣泡,搖搖晃晃之後一起噴出。
無論怎樣糾結于過去,迷戀于死亡的誘惑我們終會長大,而這所有的往事與情感不論是否美好都無需忘記,不如讓他們化作自己的血肉,開啟新的故事,這就是美麗而殘酷的成長。
即使長大之後無論是自己的感情還是周圍一切都變得不再純粹,但那些年少時期的故事與奇思總會化作奇蛋中的冒險在睡夢中破裂,在醒來時結束,短暫而絢爛,恐怖但迷人。
停滞不前選擇死亡或許輕松但不如縱情一躍,去認識新的朋友開啟新的人生,因為在那之後你會明白,有無數人曾像你一樣面臨着這些并不美好的事情,但是他們都在與你一起經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奇蛋總會破碎,遺憾總會釋懷,正如時間總會流逝,我們總會向前。
縱情一躍
這次我終于明白了《奇蛋物語》講述的故事:停留在原地視而不見隻會怨恨、恐懼、死亡,而每一次相信着去縱情一躍,世界就會敞開。
相比于内心的感受,語言實在太過蒼白,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奇蛋物語》對我來說不再特别,但我相信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段故事,無論時間如何流逝,未來的我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一刻的感受都不會被其他任何事物所左右,因為我們都知道的,這是隻屬于我們的——不被他人所知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