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大家好,我是與你一起看電影品電影的ignitelalaland,這裡是
電影背後(8)《情書》:生死無法阻擋那未盡的告白
本文篇幅較長,耐心看完,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在我們開始今天的電影《情書》之前,不妨回憶一下,你有多久沒有寫過真正意義上的“情書“了呢?
彼時的岩井俊二或許不會想到,二十多年過去了,在那時,人們習以為常的書信往來與寫情書本身放在今天就已經足夠浪漫,浪漫到能夠吸引人們重新踏入影院去續寫那封久違的情書。
電影開始于一場葬禮,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白茫茫的雪地,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位身着黑衣的女人。
她躺在雪地之中,雪花紛飛,落在她的發絲之間,此時鏡頭定格,舒緩的鋼琴聲響起,她慢慢的起身,在雪中走着,身後的腳印也漸漸被雪掩埋......
這段戲在開頭就奠定了影片整體的情感基調——克制、傷感卻又帶一些溫和。
葬禮上的人們來來去去,最後隻有渡邊博子獨自站在墓前,兩年後,她對于喪夫之痛仍然難以釋懷,回到家中,偶然間翻開塵封已久的相冊。
她搜尋着自己丈夫的名字,即使他已離自己而去,她卻仍想要繼續追尋他的過去,藤井樹這個名字與小樽這個地方成為連接她與他的橋梁,此時博子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千裡之外,藤井樹收到了一封來自神戶的信,上面寫着
“你好嗎,我很好”
本以為永遠無法送達的送往天堂逝者的信,卻收到了回信,并且對方寄來的照片與自己是如此相似,這讓她恐慌。她不想當别人的幻影,她害怕自己的愛人選擇她的原因僅僅是她與女藤井樹長相神似,以上種種都勾起了博子的好奇心,在秋葉的鼓勵下,她決定踏上前往小樽的旅途,去追憶丈夫的“似水年華”。
此時的女藤井樹,還在被疾病所困擾,在醫院中,借着那封信她又一次聽到了這個熟悉的名字,身患重感冒的她坐在醫院的走廊上,往日的回憶浮現在她的腦海中,她看到了自己父親臨終前的樣子,她起身追随着他,推開病房的大門,一段蒙太奇,出現在眼前的是那個與她同名的男藤井樹與那段青澀的中學時光
博子寫下這段話
“為了見你一面,因此來到小樽,現在這封信就是在你家門前寫的,我所認識的藤井樹,并不是你,到了這裡後我才終于明白,我所認識的藤井樹是位男性,而且以前是我的戀人,他在兩年前......”
博子在這裡停下了筆,猶豫之後把最後一句劃去
她将信放入信箱中,希望這封信可以讓自己釋懷,重新回到眼前的生活。
“我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隻不過有時會想起他,我想他可能在某個地方努力地奮鬥着,就是因為如此,我才寫那封信,我從未希望過信能夠寄到,就這樣打擾了您真是抱歉,為了跟他同名的你見面而來到這裡,但卻沒有勇氣見你,想一想我們也隻是在信上認識而已,因此我還是用信在此向你說抱歉。”
博子沒有再等下去,她起身離開,命運似乎在這裡給她倆開了一個玩笑,她與出租車中的女樹擦肩而過。博子呈上返程的出租車,司機的話仿佛仿佛一語點醒夢中人,我也仿佛醍醐灌頂般頓時明白了岩井俊二在這裡的巧思。
我們也終于理解了博子的想法,也更加好奇男女藤井樹之間的往事,懸念再度升級,導演将懸疑片與愛情片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勾起了觀衆想要與劇中人物一同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終于博子看到了女樹,她下意識的叫了她的名字,她也順勢回頭,但她們仿佛就是彼此的幻影一樣,生活在同一時刻同一空間卻看不到對方,就這樣,她們又戲劇性般的錯過了彼此。
在博子的委托下,女樹開始回憶起自己初中與男樹的共同經曆,并将這份回憶寫在信中,與博子分享那可望不可及的,隻屬于他們倆的共同回憶。
他們因為同名而被同班同學捉弄,這也讓他們有機會共同在圖書館值班,當然也為之後二人的浪漫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書信、圖書館與閱讀,簡直是文藝青年的标配,她看着他捧着書站在随風飄動的窗簾背後,身影若隐若現、她的心也不自覺地産生悸動。
往日的記憶碎片逐漸被拼湊起來,她眼中的他的身影也漸漸變得不再模糊,和其他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一樣,在嬉戲間都會不自覺地産生對彼此的好感,少年選擇在借書卡上寫滿兩個人的名字和借着看試卷的名義希望與少女多呆一會。
隻不過彼時的少女并沒有明白少年的心思與共同書寫二人相同名字的浪漫。
學妹的話讓她突然意識到,男樹的用心良苦,然而這種幸福感沒有持續多久,老師将男樹的死訊告訴了女樹,剛剛燃起的二人間愛的火花卻被死亡分隔,她明白這份感情永遠也無法兌現了。
她騎着單車回去,遠處博子乘坐火車在大雪中啟程出發,在那片大雪中,女樹回到了父親去世的時候,她想起了那隻冰封的蜻蜓,蜻蜓的生命早已終結,但它最美好的一刻卻被永久的保存了下來。
這正印證了日本人所特有的‘物哀’觀,恰如貫穿全片的雪一樣。
在世界所有國家的國旗中,以純白為底色,恐怕日本國旗是絕無僅有的。日本人愛白色,是因為白色像雪,而雪代表純潔,且“雪容易消融,蘊含一種無常的哀感,與日本人的感傷性格非常契合”。
女樹因為長期的感冒倒了下去,就像多年前自己父親一樣,此時一個艱難的選擇再次擺到了爺爺與母親的面前,是選擇背樹到醫院還是等待救護車呢?
選擇權這次交到了母親手中,她選擇再次相信爺爺,爺爺最後成功的将樹送到了醫院,甚至比救護車要快。
從家到醫院的路在自己兒子去世後可能已經走過千百遍,如今他終于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博子回到了神戶,她與秋葉一起重新回到了男樹逝世的那座山,男人們談論着樹臨死前唱的那首歌
啊 我的愛已随那南風遠去
啊 都到了那熏風吹拂的珊瑚礁
每次和你不期而遇
總讓我徹底忘記一切
就像個小女孩般玩鬧嬉戲
你能聽到我咚咚的心跳吧
珊瑚礁将我們的肌膚映照地斑斑駁駁
隻有我們兩個人一起也好
因為我喜歡你!
就像電影開始交待的——小樽是離神戶很遠的北方小城,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男樹仍然希望那陣從南方吹來的風可以帶他回到小樽,回到過去,去追尋自己真正的愛。
博子内心五味雜陳,誰都難以理解她的悲傷,自己的價值仿佛就是作為複制品般而存在的。
她來到山腳下,自己的心靈想要大聲呼喊,她脫掉了象征着過去負擔的外套,皚皚白雪中她的那一抹紅色是那麼的鮮豔,她高喊着
你好嗎?我很好
往事随着自己的眼淚一起逝去,身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樹好像聽到了她内心的呼喊,回應着博子的話。
一段平行剪輯将身隔千裡的兩人内心拉的無比的近。
女樹也完成了自己的回憶,他倆的故事最後,他給了她一本書——《追憶似水年華》讓她代他歸還,那是自己最後一次見男樹,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了聯系,她的回憶也到此結束。
終于,她收到了那封遲到了十幾年的情書,在那本書中翻開借記卡的背面,是男樹最深情的告白——一幅他為她所畫的畫像。
她笑了,無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情緒如潮水般決堤,這一切的一切都化成這最美好的情書,即使遲到多年,但那未盡的告白在今日終于完成,縱使斯人已去,但仍然美好。
“我那不可思議的筆友 渡邊博子小姐,你好嗎?我還是跟以前一樣,怎麼說跟以前一樣呢?反正就是如此,今天發生了一件很棒的事情,我想我應該告訴你,因此慌忙提筆,或者說敲下這些文字,這件事是意想不到的,親愛的渡邊博子小姐,因為我很害羞,所以沒有把這封信寄出去”
最後的最後,女藤井樹也沒有再見男藤井樹一面,渡邊博子也沒有再見到女樹,電影到這裡就結束了,帶着一種殘缺的、遺憾的美,和一個不完美的結局,影院的燈光亮起,隻留下影院中的觀衆去體會這其中的個中滋味,久久不能釋懷。
回憶(暖)現實(冷)
誕生于日本泡沫經濟後的《情書》(1995),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創作者也不可避免的在片中融入了自己對于往昔輝煌繁榮生活的懷念。
表現在電影中就是女藤井樹對于自己似水年華的追憶,導演選擇用冷暖色調對比來突出影片中過去和現在的不同,在她的回憶中的青春即使有些許遺憾但總體仍是十分美好的,因此回憶情節導演采用大量的暖色調來裝點過去,并且回憶都是發生在春夏秋天,直到最後二人将要分别時才是冬天。
因此回憶情節導演采用大量的暖色調來裝點過去,并且回憶都是發生在春夏秋天,直到最後二人将要分别時才是冬天。
而我們看到的《情書》中的現在線則發生在冬天,并且大雪一直在下,片中的雪大緻經曆了(大小大小)這樣的變化,雪也巧妙的反應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
我們在影片開始與躺在雪中的博子一同感受着世界的寒冷,這種寒冷也直鑽她的内心,刺痛着她的靈魂。而随着她來到小樽,雪也逐漸變小,再到女樹病倒,雪下的最大。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博子在丈夫去世的雪山下,盡情的喊出積壓在心中已久的委屈,她的情緒在此刻來到了最高潮,随後逐漸平靜,雪也越下越小。
白色是死亡的象征,電影中人物的心緒由雪來表現,而雪所代表的白色也作用在人物身上,為她們的情緒增添一份莊嚴的悲傷。
這種利用自然環境來反映人物内心的設計雖不新鮮但也十分巧妙。
在那時的書信往來不像現在的即時通訊,一封信需要我們正襟危坐的寫出,中間經過許多天的等待才能傳遞到接收者處,自己也在這個時間差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為自己寫出的信賦予意義,隻不過書信作為時代的眼淚也像那段輝煌的時光一樣,一去不複返了。
“追憶似水年華”
電影中,男樹委托女樹所歸還的書是《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七章《重現的時光》,書中夾着他表達愛意的畫像,隻不過礙于羞澀,他在這最後時刻也并沒有将這份喜歡說出口,她也恰好沒有看到他的畫,這就造成了他們的錯過。
本以為翻開書,兩人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殊不知書一旦合上,再次翻開已經到十幾年後,這時兩人陰陽兩隔,物是人非,屬于她們的故事也就此永遠的終結。那一别之後他們再也無法見到彼此,更不用說一起續寫未盡的故事了。
這個結局不禁讓人唏噓,我們拼命的想要抓住過去,但過去就像水一樣早已無聲無息的從手心中流走,甚至不給你與過去告别的機會。
試想一下,如果他們主動一點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呢?但這一切都隻是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倒不如接受這充滿遺憾的現在,去把握那殘缺又美麗的未來,帶着逝者的希望繼續下去。正如那句
“我回來了,為了那些回不來的人”
自始至終我們對于男樹的了解大多都是從他身邊的人的回憶中得到的。這種從周圍人的印象中勾勒出一個人的痕迹是電影中追憶死者的常見方法,早在影史經典《公民凱恩》中就有所體現。
在《情書》中,創作者設置了多對鏡像關系——名字相同的男女藤井樹,長相相同的女藤井樹與渡邊博子,尤其是後者,她們不斷地共振,體驗着彼此的情緒。
博子與女樹,她們雖然長相相同但是心态卻完全相反,前者希望忘掉過去,而後者則是追憶過去。這種遊離在追憶與展望,記起與忘記之間的暧昧狀态共同構成了影片微妙的平衡與人物的核心驅動力。
影片中的愛也大都是較為曲折的。
女助手對于秋葉的愛、秋葉對于博子的愛、博子對于男藤井樹的愛、甚至是男藤井樹對于女藤井樹的愛。
這些愛都已喊出卻沒有回音,特别是後兩對愛,生與死将愛阻隔,再也無法被兌現。
寫在最後
我們為什麼會喜歡《情書》呢?——共情
作為經典中的經典,《情書》承載了無數觀衆對于愛情最美好的幻想和回憶。
正如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所說
“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誰沒有過在青澀的少年時期暗戀過一個女孩或者男孩的經曆呢?
那時的喜歡是單純的,是美好的,是不摻雜利益關系的,是最純粹的,更是浪漫的,而“情書”正是在那個社交媒體不發達的年代,最浪漫傳遞情感的方式。
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一樣,藏着多封情書,直到畢業了也沒有鼓足勇氣将他們交給那個你心愛的女孩,不敢說出那些心靈想要大聲呼喊出的話,隻能将這份喜歡深藏在心中,直到灰塵逐漸覆蓋信封,這些信也随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消失在記憶的長河中,而你與她的世界線也早已分開,不再交彙。
直到多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重現發現,翻開,塵封的情緒湧上心頭,往事曆曆在目,最終化為一聲長歎,時過境遷,而現在的你早已沒有抛棄眼前一切去重新追尋她的勇氣,隻能将這份感情繼續埋藏在心底,讓他繼續升溫下去。
我們或許不像藤井樹一樣恰巧與一個同名同姓的異性分在一個班級中。與你同名的那位可能當你離開人世時都素未謀面。
但我想我們在那個青澀、懵懂的青春期都因為種種契機對一個人萌生過情愫,這種情感還稱不上“愛”那麼偉大。
就像《怦然心動》中的朱莉和布萊恩,在梧桐樹下他們将種種的故事與感情都埋藏于此,享受着當下的一切。
少年時期的喜歡總像電影的結局一樣戛然而止,縱使遺憾和失落才是主基調,但當那段故事即将被遺忘在記憶的角落中慢慢被眼前瑣碎生活的灰塵所掩埋之時。蓦然回首,斯人已逝,似水年華不可追,唯獨留下那封等待你親啟的情書由你慢慢品味。
我們都知道自己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無法向她解釋自己的不辭而别,但是至少我們還有電影,在光與影的變化之中,在片中人物的感召下,去重新追溯這段感情,尋找那封未寄出的情書,完成未盡的告白。
這或許就是電影獨有的魅力吧。
更多内容
——請關注公衆号和QQ群: 幀影烏托邦
麼感謝你看到最後,如果喜歡本文歡迎三連支持并且關注我獲取我的第一時間更新。
你們的支持是我更新原創内容的最大動力,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那麼這裡是《電影背後》,我是陪你一起看電影的ignitelalaland,我們下部電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