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隔壁的《閃電俠》驚人的相似,這部《元素城》也是在預熱期的一片唱衰,第一波口碑出爐後的大面積群嘲,以及東家在其立項至公映期間的迅速衰落後才被呈現在大衆面前的。
然而即便是将期待降到了在皮克斯動畫維度中前所未有的低谷,還是被本片這堵冰冷堅硬的南牆撞得天旋地轉。皮克斯的動畫水準在近些年糞作頻出飽受質疑後,這部電影的出現仿佛是在蓋棺定論——是的,以後也都隻能拍成這樣了。

影片後半段我強忍困意隻為完整的接受信息,好在走出影院之後可以狠狠地拷打這部爛片的體驗,讓我又想起了2015年同樣是暑假前的某個午後,當時小學全年紀在家長會期間被組織共同觀影《恐龍當家》,于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觀影過程中産生了無比強烈的困意和倦怠感。
如今同一時節,同一廠牌,不同電影,同樣的痛苦感受,皮克斯跨越十年隻為讓我打碎多年來不知何時為它戴上的“逢片必佳”的濾鏡,意識到“奧,原來皮克斯早都開始爛了,現在的爛也是有迹可循的嘛~”。

整部片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文本稀碎,人物的成長脈絡目标不清,執行也搖擺不定,整個故事從頭到尾甚至不存在核心主線,但是主創還自命不凡的給整部戲套上了兩層宏大叙事的外殼,結果是兒戲低幼的劇作與嚴肅表達的内核完全割裂,一切都在匆匆忙忙中草草收尾。
首先女主角作為本片的一番,卻完全沒有被主創認真對待,人設和行為邏輯幾乎亂寫一通。女主角身上最核心的三個矛盾是,第一,自己火爆的性格與不擅長與人共情的性格缺陷難以與人相處;第二,自己想要脫離父輩的生活軌迹的願景與摔爸式的父親希望她繼承家業的期許相背離;第三,自己火元素的身份無法突破社會與家人組成的無形的障壁與水元素男主角相愛。

在第一重矛盾的構築裡,電影用來體現女主角所謂性格缺陷的戲份隻有一個——因為無法忍受低素質顧客光顧自家小店而發火。
很明顯,雖然這部電影有映射美國社會被歧視的種族也應該争取自己的權益這個社會議題,但是主創其實是主張人人為奴十二年的。
大家最好都當膽小怕事、習慣于壓抑自己的表達的“社會性啞巴”,遇到不文明行為一定要假裝沒看見,有太多不文明的人闖入你的生活,毀掉了你本來明媚的一天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笑臉相迎。也許這些表達講給天天練習美式居合的美國青少年有維持社會治安的功效,但是中國觀衆想必最不需要聽這種話了,畢竟在大家有發瘋的能力之前這種想法就已經被來自各方的教育壓力給扼殺在童年裡了。

也許是後來主創意識到了如果在結尾真的把女主角的人物弧光寫成“從發瘋文學到五好青年”也不符合美國的政治正确,于是在劇情全面展開之後這個戲劇矛盾直接被放棄解決了,影片二三幕對此閉口不談。
女主角的性格到結尾也沒有發生任何明顯的變化,但是這期間也完全沒有妨礙多愁善感的男主角愛上她,父親把家族生意傳給她。大概是在影片拍攝期間皮克斯不斷的裁員減薪讓主創也逐漸靠近了女主角最初的精神狀态,在每個加班跑建模的深夜,導演也想像女主角一樣一把火燒了公司吧。

第二重矛盾組成了影片全部的A故事,即女主角夢想和家庭的取舍。
勇敢追夢不戀家的弧光我們都從小看到大,當我們看到電影主角有一對希望其繼承家業的父母時,我們就知道結局中主角必要遠走高飛。皮克斯當然比觀衆更了解如此陳舊的叙事的普遍性,但是面對這樣的創作困境,他們選擇了直接擺爛。
我仿佛都能穿過大銀幕看到本片的編劇雙目無神地坐在電腦前肌肉記憶一般的戳鍵盤,在他行屍走肉一般的精神狀态下把這些每個觀衆從小到大接受過無數次的八股文再一次反刍給大家。女主角的父親認為商店是他一輩子的心血,是他和妻子作為元素城中火族的一代移民建立起的最偉大的遺産,于是女主角必須接班管理。

雖然是典型的爹味大家長制思維産物,但是最起碼有邏輯。
基于此基本設定往後發展出的每一步劇情都是像是編劇加班加睡着了,腦袋磕在鍵盤上亂按出來的。
首先是女主父親強烈希望女主能繼業的核心原因不是怕女主角找不到工作,而是他把商店和整個民族的火種延續強綁定了,簡而言之是傳遞物質文化遺産呢。那這種情況下你的“文化遺産傳承人”選擇标準上難道不應該把“靠譜”放在第一位嗎?女主角在有着你始終認為沒有改變的性格缺陷,日常火燒家當的情況下,為什麼突然一拍腦門就決定可以立即退休家業女承了啊?難道就是因為她送外賣比你快嗎,你們元素城也要不能堂食了嗎?
後來女主父親又突然說“我們其實一直在意的都不是家業而是你”,真是什麼好話都被你給說完了,女主角的天性和這份工作就互斥,這麼多年下來你絲毫不覺得不妥,也沒有問過她真正的夢想是什麼,也沒有和她促膝長談過人生規劃,甚至從來就沒有過把店鋪傳給除她以外的任何人做的念頭,這會兒可顯着你了。

最可笑的是結局女主角離開家追逐夢想,女主爹忽然就又不知道從哪光速找了兩個人把店給繼承了,合着您這所謂的家族遺産也不過如此啊,直接一個真.boss直聘就找到接班人了。
而且店面有人接班了以後老兩口還天天在店裡坐着看家,那您這退休也沒完全退休啊,大街上拉來的接班人就是不靠譜,還得老爹我禦駕親征,垂簾聽政。而在最後的最後,女主和父親碼頭前告别,兩人互相磕頭行大禮才是終極重磅炸彈,您這哪是末代火族傳承人啊,您這是末代皇帝!

女主父親的家業作為矛盾的一端被完全寫崩,女主自己所謂的獨立事業作為矛盾另一端也沒好到哪去。
首先女主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夢想和遠方到底是什麼的呢,是去男主家見家長時把被打碎的玻璃杯碎片随手塑形成了一個精美的工藝品,于是男主媽直接空口鑒寶稱女主角是玻璃藝術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初看這場戲沒有覺得非常不适,因為當男主媽要安排女主角進入大廠做職業玻璃藝術家的時候女主角是憤怒的,認為這種随口介紹工作爹味也很重。
結果後來揭示原來她排斥被介紹這份工作是因為她認為自己的工作隻能是在家當文化傳承人,最後不做傳承人了就直接接受被介紹工作了。

那請問這部電影的主創對夢想的定義是什麼?
擅長或是有天賦的事情一定就必須是夢想嗎?
我們是否應該擁有發掘自己夢想的過程與權利?
在主創筆下女主角要麼做不擅長但便利的工作,要麼做擅長但不便利的工作,女人的事業隻能在“擅長”和“便利”中擇其一,這就是本片的價值觀。女主角要麼接受親爹安排的工作,要麼接受嶽母介紹的工作,還好這是動畫片,這種情節但凡真人演出,我分分鐘都要窒息送醫。

最後最扯淡的就是本片主打的最核心表達“水火亦相融”。
主創花費了整部電影試圖推導出這個結論,并讓觀衆信服,但是結果是整個邏輯鍊沒有一處能形成閉環,首先影片開篇對于整個元素城生态的介紹畫面,主要交代了水、火、土、氣四種元素因為其不同的物理屬性會在群居過程中産生一些摩擦和“不融”。
而影片接近結尾兩場男女主“相融”的戲強調的他們在此時可以相融的充要條件都是“相愛”,也就是“相愛即相融”,是在用玄幻邏輯打敗物理邏輯,說白了是編不下去硬編。而且元素城這麼多年的曆史中難道沒有任何一對水火cp嗎,為什麼這麼偉大的反物理定律就等着被你倆申請專利呢?

那有人或許要講了“水火不容大家都是知道的啊,但是動畫片不就是要造夢嗎?不就是要玄幻嗎?”
首先我認為“水火相融”這個大梗根本就沒必要寫出來,男女主角最終真愛的鑒定并不需要讓這兩種元素在物理層面上也要相融,《美女與野獸》的故事中如果野獸不變成人類形态,難道大家就不承認他們的相愛嗎?
這個故事也是同理,“水火相融”這個概念實際上隻是淪為了噱頭,為了印在海報正中央當宣發slogan而已,在戲劇動作的維度是毫無實意也毫無必要的。

而且現實中不能實現的事情需要在童話故事造的夢中體驗是沒錯,但是“造夢”這個詞語中之所以有個“造”字就說明夢境的構築也需要講基本法,可以不講現實生活中的邏輯,但是起碼要遵循你搭建的這個童話故事的某套設定或邏輯。
本片的世界觀遵循的就是物理邏輯,但是在結尾為了強行升華(物理)又把這套邏輯踩得稀碎,那這當然毫無疑問就是缺點。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水火兩種元素在相愛後找到屬于他們的獨特的、大家在現實中不容易想到的交互方式。
比如在女主母親給男女主鑒姻緣時女主角的火光穿透男主角透明的身體聚焦點燃蠟燭,讓水元素也可以點火;比如男主角幫女主角實現兒時的願望時,把女主角裝進一個空氣泡泡完成水下活動。這才是我們期待的皮克斯應該展現的想象力,而不是一句“愛可以抵萬難”來回應一切情節的不make sense。

最後關于影片最重要的情感脈絡,也就是男女主角相愛的感情線,主軸本身寫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影片第一幕引出這條線索的方式讓我感到非常厭惡,你居然可以在皮克斯動畫裡看到催婚催嫁。
女主角的母親存在于這個電影唯一的作用就是不斷地背那些“怎麼還不戀愛”、“要找不到對象了”、“早點嫁了”的祖訓,在這種氛圍裡下一秒直接出現世紀佳緣或者陌陌探探的硬廣植入我都會不以為奇。我就說那麼多元素中怎麼偏偏選水火作戲呢,原來是紅藍符合世紀佳緣的logo配色啊!

現在想做一名安安靜靜、心無旁骛地接受文藝作品的觀衆太困難了,躲得過春晚催婚,躲不過皮克斯催嫁。怪不得皮克斯的logo設計師當年對于有人問他跳跳燈是媽媽還是孩子這件事津津樂道呢,原來替美國社會低生育率低結婚率着急的終極命題早都埋好了。

這部片子唯一的優點是大陸的這個譯名——《瘋狂元素城》。
當時這個譯名出來大衆一片嘲諷,認為大陸的翻譯人員面對好萊塢動畫永遠是直接嵌套那幾個詞組模闆,要麼總動員,要麼環遊記,要麼瘋狂城。但是你隻要看完這部電影就會發現,其中有飛屋環遊記卡爾與艾莉的名場面蒙太奇低配版,有動物城管道運輸創意的一比一搬運,有動物城衍生劇裡動物城特快片段和教父鼹鼠成家立業片段的複制粘貼。
瘋狂是價值觀,元素是皮克斯過去十年佳作的節選。
因此這個翻譯看似短平快,實則信達雅。

本片應該有個副标題:2010-2020皮克斯動畫精彩集錦。總之本片稍微亮眼的片段絕對是百分百純抄襲+借鑒+融梗,原創肯定是不可能原創的。
剛剛一查導演原來以前是在皮克斯多部經典電影裡給龍套配音的,真是鼠廠無大将,聲優稱大王。
也難怪這部片子肉眼可見的成本不高,看來皮克斯對這位聲優老師的導演功力也毫無信心啊,不過沒關系,多年串場參與皮克斯多部電影制作的他修得了廢物利用的能力,沒錢沒創意那就吃别人吐出來的,好一個師夷長技以制夷啊!
我由衷的希望這位老師在不遠的将來被皮克斯裁員之後可以回家做一名B站up主,這部電影沒反應出他有任何導演天賦,但是反映出他有強化大的混剪能力,但是現在的皮克斯産出這種混剪電影會讓我誤以為是皮克斯臨死前眼前的跑馬燈。

皮克斯現在離我們曾經認識的造夢工廠已經十萬八千裡了,不僅是在主題表達的腐朽、畫面想象力的匮乏、影視創作激情的消弭這些方面。
本片在内地又一次出現了特供3D而且僅供3D的惡劣情況。
動畫片在大衆認知中背負的負面刻闆印象已經太多了,皮克斯為了蠅頭小利仍然不遺餘力地要讓3D這項技術遺毒一定要在自己倒閉前和“動畫片”這個概念強綁定。當一個動畫公司充斥着強烈的攬炒氣息時,你就應該意識到,現在再相信什麼進入童話世界的夢境,真不如回歸這操蛋的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