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獨特的非線性叙事結構,像在畫一個思維導圖:李大钊為原點,在李大钊被送到絞刑架之前的三十八個小時中的幾個時間點中,通過類似鏡頭或類似元素的巧妙蒙太奇過渡建立一個個分支-閃回至某一場景,再鍊接建立相應的故事橋段,由此開花串聯起播火者李大钊波瀾壯闊的一生的縮影。

諸多動人的意象和細節為影片添磚加瓦:在鐮刀錘子頂起的一片赤旗下先輩們的演講、煙氣滾滾的火車頭上揮斥方遒;诙諧的聊天:“謝謝了您内!”。很多場景尤為深刻:在李大钊先生帶領學生街頭抗議時,被持槍士兵攔住,一聲槍響所有人都在發抖,李大钊轉過身對後面的學生铿锵有力地說:“你們害怕嗎?當然怕!我也怕。但我更怕的是一代代年輕人老去了,沉默了,麻木了!”以及行刑前剃頭,一衆革命者從沉重到輕松開起玩笑,從容赴死。
作為播火者,革命者,戰友,父親,丈夫,張頌文塑造的李大钊先生生動立體,他承載着深沉的家國情懷,也會脆弱的靠在妻子肩頭哭泣,為國赴死的決心令觀衆沉浸落淚,影片結束好多人手裡握着濕透的紙巾。
道路,是靠一代代新青年向上的志氣,純粹的信仰和慷慨捐軀鋪成的。千錘百煉出真知。緬懷偉大革命先烈,銘記播火者,珍惜當下,同時鼓舞自己,不要怕!年輕人,你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