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去看了這部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因為我看到全網都在談論它。

于是昨天我也帶小朋友去電影院看了《哪吒2》,以往都是帶她去看熊出沒系列電影,今年好像口碑不是很好。

再加上小朋友已經長大了,不太愛看熊出沒系列。

而且在前幾天還特意在家跟她看了一遍《哪吒之魔童降世》,小朋友就更加期待去看《哪吒2》。

...

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作為二年級的小朋友全程看完,也是不容易。

雖然整部劇她可能也就是看個熱鬧,對于那些隐藏在劇中深層的大道理她還看不懂,那也沒關系。

等電影演完,我問她對影片中哪個片段或者那句台詞印象比較深刻,除了爸爸之前跟她劇透的那段:“還吃,收你們來了”。

...

其他一個也沒記住,就僅僅是記住最後那個總是笑呵呵的無量仙翁老頭被身邊的兩個弟子打得滿頭是包。

别說孩子,如果讓我現在說說看過的片段,我也記不住幾個。

但看的時候,那震撼的動畫效果真的太驚人了。不僅效果閃耀,審美也是真的在線。

哪吒和敖丙雖然是不同風格,但每個都很好看。

...

很多人都說喜歡敖丙附身時的哪吒好看,而我更喜歡那種有點煙熏妝的古靈精怪樣子。

大概那才是“魔童哪吒”本身的樣子,敖丙附身的乖巧模樣更像是别人期待的樣子。

電影名字是《哪吒之魔童鬧海》,然而實際上并沒有上演“鬧海”這一場景。

哪吒鬧的實際是強權和黑白不分以及邪惡不明的三界,還有那人妖仙魔的破規矩。

為什麼隻有仙是“高人一等”?而妖和魔卻是被煉成丹來給仙界弟子提供更高的功力以鞏固他們仙界的地位?

...

不是所有的仙都是好仙,比如那個整天表面笑呵呵的無量仙翁,這一點映射着不是所有位高權重的人都好人。

不是所有的妖都是十惡不作的壞妖,比如那個一開始大家都以為是反派的申公豹。

最後留下拯救整個陳塘關百姓的是申公豹和李靖夫婦,而且是申公豹想到辦法拯救了李靖夫婦,而自己被捕。

有時候我們表面看到的其實是别人想讓我們看到的,真正背後的目的隻有了解的人才能猜到。

...

作為母親,我對劇中的這句台詞更為深刻:“父王隻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去闖”。

劇中龍王不再像第一部時給敖丙壓力和責任,而是看清了自己孩子的為人。

在第一部時敖丙下定決心想去做的事情,即使擔心父王失望、連累整個龍族都要舍身去救自己唯一的朋友,同時也是最強的對手。

等到第二部的時候,龍王不僅沒有怪罪敖丙,反而表明自己最渴望的需求:隻要你活着就好。

...

通過那句台詞,我看到了龍王作為父親,有在反省自己,也有在祝福孩子。

應了那句話:一個會反思的父親會給你最大的尊重和平等,愛是保護,更是放手。

這在現實中,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做不到的,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隻有讓孩子多汲取我過來的經驗,才會少吃虧,獲得人生更大的幸福。

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不同的社會經驗,更多的時候隻能讓孩子自己去走,去闖。

...

我們應該也要學會放手,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她們肯定能自己闖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未來的世界永遠屬于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