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開頭時,有一種熟悉感。原來是不久前剛聽過的一個懸疑小說,不過沒有聽完。
随着電視劇的播出,也同時一起聽了原著小說,發現電視劇還是很還原小說中的情節,隻是劇集的視覺效果更有沖擊,原著小說的話語闡述更顯凄涼。

目前電視劇已經播出了11集,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已經浮出水面。疑霧撥開,顯露出來的是對命運的不解。
主視角是從吳細妹開始。
吳細妹小時候,母親帶着弟弟再嫁,并沒有帶走是女兒的她。不是不想帶,而是那個地方、那個年代,女人多是靠男人活,對方不要她這個拖油瓶女兒。
于是吳細妹跟着婆婆過活,也常記得婆婆說的話“聽話,日子熬一熬就過去了”,因為大多數女人都是這樣過的。
所以吳細妹一直聽話,努力生存。誰想到二舅一家為了給兒子娶媳婦,把吳細妹「換給」愛打老婆的郭阿弟。她也忍受了,挨打是家常,謾罵是小事,主要是還能活。
但是郭阿弟想要個孩子,他又生不出孩子,于是想用借種的方法,強迫吳細妹和自己的表弟一起,還讓吳細妹“争氣”一些,早點懷上娃,這樣表弟就不用再來了。
于是悲羞憤怒、害怕到極點的吳細妹終于反擊,用殺雞刀結束了郭阿弟。

徐慶利的命運比起吳細妹來,看似更無辜。
因為喜歡,追随同村的漂亮女人田寶珍一起來到城市。但是享受當下,不大上進的徐慶利,跟不上田寶珍的進步腳步。清醒的田寶珍果斷與徐慶利切斷關系,想借嫁給當地的有錢人包德盛。
徐慶利被甩加嫉妒加不甘,在田寶珍的新婚現場耍起了酒瘋,并揚言一定會殺了包德盛。可是真要動手的時候,徐慶利又被有錢有勢的包德盛吓走了,罵罵咧咧跑掉後, 厄運降臨。
包德盛死在野外,徐慶利的酒後狂言成了衆多目擊者的有力證詞,無端背上殺人犯的名聲,隻能四處逃竄。
可惜,他又目睹了吳細妹與曹小軍抛屍,撿到倪向東的身份證。以為是上天的眷顧,開了一扇活命的窗,誰知道後面還有悲慘命運的交織。

徐慶利不知道曹小軍、吳細妹與倪向東之間的糾葛是什麼,可能後面才察覺到這兩人是當年看到的抛屍男女。
但是以徐慶利的心性,他肯定也不會去舉報兩人,因為這是他逃跑生涯裡存數不多的溫暖。
可是曹、吳二人不知,他們有人命的顧慮,自我安全的危機感,還需要一大筆錢救治兒子曹天保。
于是幾個命運不大好的人糾纏在了一起,故事逐漸清晰的時候,已經說不清楚是命定, 還是人為。
吳細妹的悲劇底色更勝一籌,但是你說她沒有選擇嗎?看看同樣底層的田寶珍,似乎吳細妹的命運有一部分還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當發現倪向東靠不住的時候,及時離開;或者在再一次遇見同名的徐慶利時,和曹小軍一起離開,或是選擇相信,三個人的命運是不是就改變了呢?

先是愛看書,之後是有想法。
有了想出去闖的心思後,就拉着徐慶利一起走。後來她努力參考廠裡的幹事考試,還學成人自考。自始至終,田寶珍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更難得的是田寶珍知道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她選擇和徐慶利分手,要嫁給當地有錢有勢的包德盛,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要擺脫以前的活法。
小說裡有旁白說出田寶珍的心聲,包德盛也隻是一個跳闆,是綜合條件下能讓田寶珍過上想要生活當下最好的選擇。
田寶珍也是沒有讀過什麼書的底層人,她與吳細妹的差别在哪裡呢?
稍好一點的家庭條件不是重點,重點在于田寶珍的勇于改變,勇于承擔和清醒的認知。也許她的認知是通過不停的閱讀提升的,也可能是看慣了身邊女人們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總結。
總之,田寶珍有一顆清醒的大腦,也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鉚勁折騰嘗試。當發現有問題時,會理性分析思考,跳出問題之外去解決。
所以,吳、田的人生真正的差距不在于出身,而在于一些說不清源于哪裡的認知和選擇。
命懸一生,一個不明智的選擇搭進一生的颠簸。
我是 @茹金喜歡看影視劇,唠唠想法的野生影評人。如果你對我的内容感覺興趣,請多支持!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