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我認為第一部更好看。第一部有完整的叙事結構和背景交代,建國初期,剛剛推翻了國内三座大山、翻身當家做主的中華兒女面對美帝國主義的威脅,當然是選擇打過去,保家衛國,就如電影中所說,剛分的地還沒捂熱别人就要搶走,我們絕不答應!我們選擇抗美援朝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捍衛未來的美好生活,所以志願軍們一個個熱血沸騰,哪怕奔赴他鄉作戰也在所不惜,奔着這股勁,哪怕我軍裝備不好、補給不足,也依舊堅守陣地完成任務,這種精神可歌可泣、催人淚下。

但第二部上來就把美軍的機場炸了,看起來很爽,但不真實。之後炸水門橋時過多的篇幅放在一定要炸橋成功上,志願軍多麼多麼不容易,但沒有交代水門橋的戰略地位、形狀結構、艱難程度,上來就艱難險阻、九死一生炸橋,觀衆隻看到了各種爆炸場景,雲裡霧裡,影片所表達的意義根本無法體會到,甚至我根本不知道水門橋長啥樣,炸它的價值何在?

特别是炸橋時彰顯美軍的“愚蠢”,雖然看起來很爽,但真的不現實。我隻感覺志願軍這裡打那裡打,毫無章法,也不知道整體計劃,感覺人打沒了就悲壯了?并且第二部血腥程度比第一部更甚,建議不要帶太小的孩子去看,戰争場面逼真和呈現效果不錯不代表影片很好,電影是要講故事的,說實話,最後美軍逃亡志願軍歡呼我不能産生共鳴,因為電影沒有鋪墊這種情緒,明明橋沒炸成,美軍還跑了有啥值得歡呼的麼?我可以理解是趕跑了美帝國主義,但電影沒有把這個故事講好,所以才會有莫名其妙的感覺。

這部影片我哭了幾次,都是獻給千玺,在影片的結尾部分,指導員咬着半張照片赴死和萬裡孤單一人等大部隊以及報數的時候,實在是太可憐太悲壯了,如果整部電影都能如此,努力刻畫有血有肉的人物,呈現人物精神和情感,而不是一味追求大場面和不現實地追求“吊打”美軍會更好。大家都知道敵我力量懸殊,但志願軍也有自己的亮點,我們就是靠着我們中國人的精氣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才有今天自己屹立在世界東方。講好中國人的故事,弘揚中國人的精神比盲目追求大場面要更符合受衆的需求,我相信大家也一定會有共鳴,畢竟國家越來越好我們每天都在感受着,也與有榮焉,面對打天下的各位英雄烈士們我們也是心存尊敬與感激之心,很可惜水門橋沒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