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沃克(1824年5月8日- 1860年9月12日)是一名美國醫生、律師、記者和雇傭兵。在美國擴張時期,在“天定命運”學說的驅使下,沃克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組織了對墨西哥和中美洲的軍事遠征,意圖建立蓄奴殖民地。這種行為在當時被稱為“阻撓議事”。
一.Walker的“天命昭昭”(Manifest Destiny)思想之成因
出生于美國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有着蘇格蘭的血統。早年在納什維爾大學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在歐洲各地旅行。歐洲1848年革命爆發後,各種思想無疑影響了他的志向。19歲回國後,他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學位,後前往新奧爾良學習法律。之後,成為新奧爾良報紙的一名編輯。1849年移居舊金山,在那裡擔任記者。
啟蒙思想自創立之初便具有極強的普适性,将自由,平等,博愛,法治等精神試圖推廣到一切人類之中。所謂的“天賦人權”即是說明人類所擁有的種種權利是自然伴生的,隻是因為種種現實的因素而讓渡了一部分權利,而人民是在必要時刻依然有權利重新收回這些權利。一些早期的革命家也試圖将人人平等的啟蒙思想推廣到世界各地并為此展開了一些鬥争。如法國大革命中吉倫特派的布裡索因為主張對外發動革命戰争,而與雅各賓派的羅伯斯庇爾産生了分歧,羅認為被壓迫民族的人民有權利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是否以及何時接受共和制度,而這二人的理念沖突在其身故數十年後,依然表現在了美國對于拉美的态度之上。
盡管教科書上稱美國為啟蒙思想指導下的第一次資産階級革命戰争的實踐,然而美國自建國以來便于啟蒙思想中的諸多理念背道而馳。受其殖民地的地緣政治以及傳統清教的文化傳統影響,更多時候表現為對外擴張隊内保守。
1823年12月2日,門羅在國會的年度演講中宣布,美國将反對任何外國幹涉美洲事務的企圖,并承諾不會幹涉歐洲事務,從而防止歐洲列強進一步幹涉美洲。這一政策被稱為門羅主義,成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門羅主義一方面适應了拉美大量處于殖民地狀态的被壓迫民族開展獨立戰争,打破外交封鎖的呼聲,另一方面則是美國勢力進一步染指拉美擴大勢力範圍的現實考量。
在啟蒙思想被移植到美洲大地之後,一種帶有美國特色的啟蒙思想便萌生了,它具有更強的保守性與強制性,一方面強調自由,民主等啟蒙思想,同時又堅持大量的傳統觀念與種族奴隸制殘餘。
二.Walker的拉美民主夢
(1)遠征墨西哥
1853年10月15日,沃克帶着45個人出發去征服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地區和索諾拉州。他成功地占領了人口稀少的下加利福尼亞的首府拉巴斯,并宣布這裡為新成立的“下加利福尼亞共和國”的首府(1853年11月3日宣布成立),他自己擔任總統,他的前律師合夥人亨利·p·沃特金斯(Henry P. Watkins)擔任副總統。沃克随後将該地區置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之下,使奴隸制合法化。
回到加州後,沃克被聯邦大陪審團起訴,罪名是違反1794年的《中立法案》發動非法戰争。然而,在昭昭天命的時代,沃克的阻撓議事計劃在美國南部和西部得到了廣泛的支持。沃克在美國加州南區地方法院接受法官I. S. K. Ogier的審判。盡管沃克的兩名同事已經被判犯有類似的罪名,奧吉爾法官也為陪審團總結了不利于沃克的證據,但陪審團隻審議了八分鐘就宣布沃克無罪
(2)征服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在19世紀中葉發生内亂,他獲得了當時尼政府的支持,帶領300人的“移民”前往尼加拉瓜。1855年5月3日在尼加拉瓜登陸,後開始在那裡私自組建雇傭軍。之後他幫助尼政府擊敗了叛軍,随後卻聯合當地反叛力量控制了尼局勢。他任命了兩名傀儡元首,自己在幕後控制政局,因為他相信“美國人有義務保護他們的鄰居不受壓迫”。
1856年5月20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承認他是尼加拉瓜合法的領導人。1856年7月12日,他自行出任尼加拉瓜總統,并宣布英語官方語言以及重組金融體系的财政政策。他在南部的許多主要支持者也把這看作是在中美洲重新推行奴隸制和創建一些新的蓄奴州的第一步。 但中美洲各共和國表示反對。為了趕走沃克,它們組成聯盟來進攻尼加拉瓜。
1856年9月,沃克頒布法令,要在尼加拉瓜重新實行蓄奴制,以此來争取南部的進一步支持并征招更多的志願人員,去對付他所面臨的威脅。這在南部引起了熱烈的響應,有些人應征,但對拯救沃克政權已為時過晚。他入主尼加拉瓜後很快驅散了保守黨的軍隊,扶植起忠于自己的傀儡政權,這個政權很快被美國皮爾斯政府承認。坐穩尼加拉瓜的江山後,沃克立即着手恢複奴隸制,還親自直接走到台前,當上了尼加拉瓜總統,宣布英語取代西班牙語成為官方語言,大力鼓動美國南方白人移民尼加拉瓜沃克的行為。
沃克雖然受到美國南方民衆的大力支持,但得罪了美國北方工商資本勢力。經由尼加拉瓜的美國東西岸海運交通生意,當時被著名的鐵路大亨範德布利特壟斷。他的兩個副手看到尼加拉瓜政局的變化,企圖自立門戶,便私下與沃克商談,承諾向沃克提供資金援助,但要求沃克查封自己老闆範德布利特企業在當地的資産。範德布利特得知此事後,大為惱怒,他利用自身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向皮爾斯政府施壓,收回了對沃克政權的承認。失去聯邦政府支持的同時,中美洲各國也對沃克企圖将中美洲地區并入美國南方的行為開始警覺,各國就此聯合起來,最終在1857年成功驅逐了沃克
(3)敗亡
1857年5月1日,美國海軍攻入尼加拉瓜,他率部投降,随後被遣返回國。沃克返回美國後在南方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南方為他第二次入侵尼加拉瓜提供了人員和給養,但海軍插手阻止了他的這次行動。1860年,他又試圖進攻洪都拉斯未果,于9月12日在登陸洪都拉斯港口城市特魯西略時被處死
三.影片中的超現實主義元素
來自北方的工業本資家範德布利特的大遮陽傘,叨着雪茄的雕像,兩個被活埋者旁的可樂和香煙盒。都為影片營造了一種曆史與當代,現實與虛拟的迷幻感,真與假的交錯之間,原本的啟蒙思想對于個人權利與自由民主的追求,在流淌進拉美的曆史土壤之後,逐漸異化形成了當地獨有的考迪羅主義。影片塑造了一位原本一心希望傳播民主政體,而隻身前往拉美的理想主義者威廉沃克,在執行過程中漸漸的成為了一個獨裁者,結尾鋼琴曲的狂歡中他和其他殖民者放聲大笑,槍殺原住民火燒當地的城市,與其初心理想相違背,也是對美國曆史的一次反思。
電影結尾的電視機畫面有意将現實中裡根總統支持入侵格林納達,與曆史上的威廉沃克入侵格林納達相映襯,滿地的屍體與永無休止的戰火仍是這個啟蒙思想的早産兒所締造。撤退的居民遇到了前來救援的空軍,美國公民得到了救助得以離開,而非美國居民則被槍殺,為這片荒誕的土地,落下了永不結束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