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始至終,隻有雷鳴老師,基于自身的經曆,是相信五小隻可以考上青北的。

接受雷鳴建議的婁副校長想着隻要能上雙一流就好,對立的肖銳覺得你這是對老師的侮辱,高校長雖然不排斥但是也覺得實驗班開着也無妨,桑老師一點都不信,五小隻其實自己一開始也不信,連同意了雷鳴營銷策略的緻想大老闆,他也不信,他更看重自己這個前下屬的能力。

可是,唯一相信這一切的雷鳴,卻要離開十一班了。

如果不是急需錢,我想他肯定更願意送這群孩子們高考完,再做他想,因為他看着李燃送的小機器人,笑得好溫柔,褪去了面具的他,還是第一次笑得如此輕松開懷不帶陰霾。

但是,他不得不屈從于現實,他得負擔那高額的醫藥費,哪怕,雷立洲是他的噩夢。

我不得不驚歎編劇的巧妙,他讓我們看到,原來,所謂的立洲奇迹的創造者,是一個如此自以為是,妄下判斷,沽名釣譽,過于愛惜自己羽毛到對誰都六親不認的模樣。

他一開始就否認了雷鳴的職業價值,當雷鳴虛心請教的時候,他隻是武斷地把雷鳴所說的學生和自己的學生類比,然後說出了一堆意見。

根本不去想自己的兒子,年輕,英俊,滿身的光環,如果去特别照顧一個被排擠陷入困境的女孩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情。

他還不信任自己的兒子,不調查清楚情況,就在媒體面前給雷鳴判了死刑。

好一個教書育人為己任,拯救了無數貧困差生的奇迹締造者啊。

但是,當他病倒了,和他決裂的雷鳴,卻得再次回到星洲,負責他的養老問題。

這種讓人窒息的親子關系,就像是詛咒,像是枷鎖,困死了雷鳴。

幼年的他,困在了冷落嚴苛的教條裡。

高中的他,困在了自發尋找的恨意裡。

工作的他,困在了自以為得到其實從未得到的名為“父愛”的希望裡。

如今這個狼狽的他,困在了無限循環的地獄裡。

一如十六集的标題,逃避是最簡單的選擇,但是雷鳴從來沒有逃避過責任,他隻逃避愛。

對于去世女孩的家長,他不曾逃避,每月轉錢,幫她找鋪面。

對于已經決裂的父親,他也沒有逃避,還是回星洲送他進最好的療養院,接下來還要負擔昂貴的醫藥費。

但是,對于十一班,他逃避了,他逃避孩子們對他的感謝和喜歡,他不去解釋為何,也許是覺得一如多年前,解釋不清的事情解釋也無用?

他在那場聚會,沒有醉卻裝作醉了,為孩子們的進步開心,也為了即将的離别難過,燈光閃耀的舞台上,他憂郁地唱着歌,默默在心裡,和自己的相信,自己的感動,自己的内心,告了别。

今日起,雷鳴老師,是不是,你又覺得自己是個混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