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飛揚的思想,都會怦然墜地。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出自葉父,但這句話幾乎也貫穿了葉文潔的一生。

...

葉文潔是三體中最有重量的角色之一。當她的個人命運被淹沒在曆史的浪潮中,遭受無數迫害卻無人忏悔,體會無數絕望卻難覓救贖。于是她按下按鈕,把全人類送上了宇宙的審判桌。到這裡來吧,審判惡者的罪行,無恥者的暴行。王子文老師和陳瑾老師的演技太深刻了…>_<…

...
...
...

這場史無前例的審判與犧牲,她的愛人成為了第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為了報複這個不愛的世界,殺死了唯一一個愛的人。

...

在這樣一個看似科技和理性冰冷感很重的作品裡,我卻深刻體會到了人類的感性才是撬動世界的利器。葉文潔的背叛是感性到極緻的瘋狂報複,葉文潔“為之付出一切的崇高理想”式的“絕對理性”,實際上是喪失了人類社會所有最美好的感情促成的。親情,友情,信任,支持,她失去了一切,這也促使她親手斬斷了她和楊衛甯的……愛情?還是恩情?不得而知。統帥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向前的同時,摧毀了楊冬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因為人類所有美好的感情無數次給她希望又被證僞,極緻的恐懼與絕望導緻了無窮盡的匮乏。于是她“冷靜,毫不動感情地做了。”

...
...

她殉道式地選擇了求助未知的高等文明,發出了宇宙中最微小的啼鳴,卻成了人類史上最震撼的一聲絕望呐喊,點燃了火把。我認為角色最可悲的也是這一點,她可能沒有細想1379号重複三遍的“不要回答”,也可能想過,但極緻瘋狂的報複心淹沒了這一切(這理性嗎?完全不)。這個設定太微妙了,是我心中的封神之筆,從整個故事上看隻是一個插曲,一次“劇本寫作裡的主角面臨的阻礙”。但寥寥幾行,暗示我們:此刻,兩個絕望的人在宇宙的尺度上同時背叛了自己的世界。”我們看不見未知,隻看得到人類文明無力解決自身的問題。而1379号監聽員為何也選擇背叛自己的世界?這是一處驚豔的對照(監聽員的章節太震撼了)。

...
...
...

葉文潔把希望寄托在素未謀面的仁慈,把文明的科技認知水平與道德水平劃上了等号,然而“仁慈在宇宙的尺度上空空蕩蕩”。點燃了火,卻無法控制它。統帥的人生太廣闊了。反觀當下,若感情喪失,匮乏的冷漠世界隻會一次又一次地輪回催生按下按鈕的葉文潔,人類永遠無法得救。

...
...

劇版的遺憾是古筝行動無辜船員的改編,雖然符合了我們懲惡揚善的道德追求,但汪淼這個角色最動人的人格刻畫卻喪失了。但這樣的改編實在是情有可原,隻能說原著萬歲。

...
...
...

人類是憑借愛生生不息。我從來不為自己身為人類的感性和偶爾的“不理智”而羞愧,這讓我更用力地感受這個世界。情感閥門的阈值越低,我能體會到微弱的人類情感的啼鳴就越深刻一旦越過這個阈值,我的内心就會像“太陽”一樣,成億倍地擴散這樣的信息。哪怕距離“4.3光年”,哪怕耗時整整八年,哪怕來自半人馬座a星,這些情感終有回音。

蟲子從來都沒有被真正地戰勝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