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偉大的作品,其偉大之處在于即使碰上了不那麼美好改編,也難以掩蓋它内核的深邃,手冢治蟲顯然就是有能力做到這點的人,《火之鳥》顯然也是擁有這樣水準的作品。

而新時代的這部《火之鳥:伊甸之花》至少也說明了兩個問題:進入新世紀的日本動畫總體是衰落的、畫風的回溯代替不了故事内核的重要性。已經可以想象,這部電影最終的定位不過是對大師的一次拙劣的模仿和翻拍,是讓手冢治蟲的粉絲跳腳的作品。

誰又能想到,今年最備受期待的引進依然是宮崎駿的《幽靈公主》呢?且不說山田的《你的顔色》和岡媽的《觸碰你》都難以達到漫迷心中的及格線,這部從前年就開始在内地宣發造勢的《火之鳥:伊甸之花》,在擁有如此優秀原作的前提下,硬是做成了故事線混亂、人物塑造不清的ppt,既是對原作的徹底背叛,也是對那個時代人類精神的丢棄。

進入新世紀以來的25年,早已經實現商業化的日本動漫市場卻反過來被一種不成熟的商業思維所裹挾,重場面而輕劇情、重沖突而輕人物,最終制造出了以上述三部電影為縮影的“僞廁紙”。電影至少有一衆學院派支撐,還存有一絲遮羞布,但真正的盈利主體日漫市場,早在2020年之前就已經變成了異世界和工業糖精交織的純廁紙。在電影領域,體現最明顯的就是一年一部的柯南劇場版,這在2024年新上映的《百萬美元的五角星》和二十周年重映的《迷宮的十字路口》的對比中已經昭然若示。很難想象,當那一輩真正老去時,隻能依靠新海誠展示美學、依靠柯南支撐票房的動漫電影還能走多遠?

要是談到《火之鳥:伊甸之花》的制作水平,我個人還是能感受到其中的誠意的。不管是僞手繪的仿古畫風,還是對原作漫畫的一比一還原,都能夠看的出來制作團隊盡可能在技術力方面還原了這部作品,但技術力的進步可以讓電影更美輪美奂,精髓的故事才攝人心魄。很顯然,沒有人能在真正意義上讀懂并如臂揮使的制作出《火之鳥:望鄉篇》了。

那很自然,這部《火之鳥:伊甸之花》就變成了一個挂着手冢治蟲虛名的空殼,既不能展現《火之鳥》能夠媲美《2001太空漫遊》的恢宏世界觀,也寫不明和《星際穿越》一樣美輪美奂的星際旅行,更不可能讓觀衆感受到《攻殼機動隊》裡人與機器的哲思。甚至在外星生活這個最好糊弄的片段中,《火之鳥:伊甸之花》的側寫都在《火星救援》的陰影中無所遁形。

而《火之鳥:伊甸之花》卻束手束腳,說它想要寫環保卻也不明顯;說它想表達對人心貪欲的諷刺似乎又點到即止;即使是主線人與宇宙的關系,也因為羅米的程心化顯得暧昧不清。什麼都說了又什麼都沒說,這不是被稱為“兩個小時藝術”的電影應該講出的故事,如此的淺薄而無力,又怎麼能夠征服受衆極其專業、帶着夢想而來的被手冢治蟲吸引的觀衆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