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心髒的橋段不禁讓人想起2017年古天樂的《殺破狼·貪狼》,也是副手在大樹下庇護下作惡多端,一樣是沒要回來的心髒,女孩慘死,而這個是父親慘死。不同于《殺破狼·貪狼》高度統一激烈的鬥智鬥勇。《誤殺2》有些場景就“可以,但沒必要”。

1. 想要行刺醫生的片段:一位正直本分的醫生因為放棄救助無望的病人,被病人家屬誤會,想要報複行兇。這段可能是在教育群衆吧,不要醫鬧了,醫生也是有難言之隐。

...

對不起,我其實是個好醫生,反轉。

2. 家暴男實則受害者:看人不能看表面,家暴者經常打在别人看不見的地方,男女施暴者皆是如此。但是和劇情有啥關系?

3. 猥亵記者的父親:一位追求獨家真相的記者,先來個猥亵著名記者讓大衆誤會他,就是為了把男主的自尊一層層踩在腳下,再通過自我犧牲得到升華。反觀這個記者,追求爆炸新聞那不要命的盡頭,就算男主以前揍過她,也不妨礙她追求真相。

...

為了調動情緒,為了反轉而反轉,這片子注定無法成為好電影。

編劇很會講故事,但是要素過多,什麼樣的情感都想調動一下,可以,但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