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

一部将鏡頭語言之美表現得淋漓盡緻的佳作,留以觀衆無數遐想空間和解讀視角,其中音樂理論關聯的哲學思辨發人深省。

Werckmeister Harmonies最為反常、卻也是最有貝拉·塔爾之魅力的地方在于,鏡頭、布光、布景被更加獨立地呈現,它們不再充當叙事的襯托,而是搖身一變成為可直接欣賞的内容。貫穿始終的長鏡頭實為節奏上的刻意“放緩”,其中很多都聚焦于困境中的人和物——被趕出家的妻子、破敗的街道和黑暗中孤獨的印刷廠、憤怒前行的群衆——鏡頭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被無情地拉長,長到觀衆被迫着進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其中的凄涼與虛無。非線性叙事手法削弱了情節之間的邏輯性,對于習慣了快速剪輯和線性叙事的普通觀衆來說,本片勢必會顯得冗長而沉悶。然而,這種非傳統的拍攝和表達手法拓寬了Werckmeister Harmonies的可解讀性,影片本身并未提供簡單直接的答案,反而以一種複雜的方式,引導觀衆去深入思考蘊含其中的隐喻及哲學思辨。

電影主旨其實很明确——人類試圖追求秩序和和諧,卻無可避免地被荒誕與混亂吞噬。片名中的Werckmeister為音律理論的改良者,十二平均律賦予了跨調演奏的自由,卻以犧牲音程之間的和諧性為代價,它在影片的老音樂家眼中是一種被閹割和妥協下的“僞”和諧,于是他将鋼琴調回了更自然的調律,試圖回歸原初的“和諧”。影片開頭,詹諾斯在酒館中的天文演示營造了理性的氛圍,他是一個試圖用科學規律解讀宇宙的理想主義者,對巨鲸是也抱着敬畏造物者之偉大的心态去欣賞的。無奈小鎮群衆愚昧,他們認為這些複雜的思維顯得十分危險,并以盲目的熱情追随空降的巨鲸和“王子”,前者象征着不可解之謎、超現實之存在,後者則被其頭銜賦予了極具煽動性的權力——“還有個‘王子’,那可是‘人上人’”!當自然界的霸主和人類社會的“權威”,同時出現在最能聚集目光的小鎮廣場,他們甚至不用多做什麼,隻是存在就顯得十分刺眼,足以點燃群衆心中蠢蠢欲動的憤怒。

最終,鎮上的“和諧”被打破,信仰缺失和知識匮乏讓人們的大腦輕易地被暴力和虛無占據,于是便有了那場腳步聲和打砸聲充當配樂的暴亂,整個小鎮宛如上演了一場超現實狂歡,社會秩序在名為“混亂”的漩渦中土崩瓦解。這一無奈且注定的結果在影片前期即有預兆——詹諾斯在印刷廠女工的閑聊中得知了巨鲸和“王子”的到來,也得知了新聞中頻頻報道的鎮上惡事。當社會環境動蕩, 本就愚昧的群衆若缺乏信仰及信心,煽動性的“權威”降臨必然招緻理智和信念的崩塌,隻是時間早晚罷了。衆人也未料到,最終讓暴力消散的竟是角落中赤身裸體的老人。青年的拳頭和憤懑,同老人的沉默和畏懼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卻以孱弱的力量推翻了前者,正如本片想要探讨的“和諧”和“混亂”的關系一般,事态總會從天平的一極滑向另一極,而不會在中間做過多逗留。

暴力看似回歸平靜,實則仍以一種具有壓迫性的“僞”和諧形式存在着——片尾老音樂家重拾十二平均律就是直觀的象征。至此,小鎮“和諧”如初,人們默默等待着下一個“巨鲸”和“王子”的到來。也許這就是可悲卻不容忽視的人類社會運轉的規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