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能給很多思考,但不那麼好看,主要還是因為轉變太過理所當然或者說太現實沒有戲劇張力導緻的,先說說能帶來思考的地方:
1.銀行貸款用來的資金用途如果要嚴格管控的話,我想說沒有幾家中小企業真正能貸到款,隻有大型國企沒有什麼放貸風險,而這本來就是悖論。面對各種取得貸款需求的市場主體,内部面臨風險極高的審核,外部面臨衆多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取得貸款的公司,當然會有不少人铤而走險,這一點電視劇沒有展示清楚,算是大背景。如果僅能憑借抵押物和國企背景貸到款,那就誰都能幹,本質上還是需要建立一個正常的信用風險機制。
2.很少有人能完全抛棄人情因素秉公行事。我們往往可以說公私分明,不能因私廢公,但如劇中所說面臨的是救命交情的吳顯龍,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不像趙輝那樣秉持初心是需要接受拷問的。而且現實往往是最開始讓你辦容易的事,灰色地帶的事,到後來就越來越變本加厲,防微才能杜漸,但往往這個“微”并沒有防住,這種高度依賴人的自覺構建起來的反受賄機制到底能起多少作用,可想而知。更需要注意的是,連苗徹都因為感情因素喝了鐵蓋茅台而離開審計崗,更可想而知。
3.很多人不喜歡陶無忌,覺得對自己老師很殘忍,我覺得每個人做事性格和方式都不同,無可厚非,隻是查起别人來相對容易,自己在那個位置上會沒那麼輕松而已;田曉慧有個轉變,但無數經驗告訴我們,迅速給你好處的肯定都不是名門正道,都是有代價的,你可以“白甜”,但如果“不傻”,有很強功利心,很容易被人利用,最終還是因為家人受傷害才自首。
不那麼好看的原因:
1.趙輝等四人的關系沒有鋪墊好,也沒有展示好,應該各自展現各自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時交代彼此之間各自的交往模式,給大家留下人物走向的想象空間。
2.趙輝的轉變沒有展示好:按道理來說,前面戴行因為“一己私心”出了事,趙輝的轉變會更有障礙,更别說還有前期“正直”性格的謀劃,雖然劇中也寫因為陰差陽錯,蘇見仁反水導緻“同歸于盡”的戲碼沒有上演,但并不是說這樣就算了,就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趙輝黑化的唯一外力似乎就隻有吳氏父子的逼迫,但趙輝完全可以拒絕,完全看選擇。
3.周琳的塑造比較失敗,在電視劇前期就展現了謝緻遠和周琳的關系,這個懸疑過早揭開了;其與趙輝感情的生發也沒有太多的鋪墊,應該多刻畫一些博弈與情愫漸生的過程;周琳自己如何在趙輝和謝緻遠之間保持平衡本來可以成為很好的點,結果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總之,浪費了這麼多人物關系,浪費了這麼大背景,浪費了一些更深的思考,令人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