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想通,啥救都沒有,就是自在。僅三天可見,我見到他了。我們可以彼此照顧。”

姜思達在面臨着和池子的社交圈格格不入的局面下,找到了池子自在散漫的緣由。

有意思的是,相較于《僅三天可見》第二期節目中的“見到”池子,第一期節目中,姜思達在和謝娜的訪談中,如此評價池子:“我自己沒有特别覺得夠到位,然後也并沒有存在說特别多的讓我頗為意外的回答。”

無論是從前兩天的相處中,找到不同性格的嘉賓一對一采訪的切入點,還是針對嘉賓帶有主觀傾向的犀利提問,姜思達都在用自己的視角,表達對嘉賓的看法。但在很多觀衆看來,《僅三天可見》反而是觀衆了解姜思達的一個窗口。

敏銳的觀察、犀利的提問、坦誠的做自己,《僅三天可見》裡藏着“白眼名媛”姜思達的人生故事。

洞察

在第二期中,讓大家捧腹大笑的池子,在姜思達的采訪下,講出了高中時候母親患癌症的事情。姜思達對于人性的洞察,再一次得到了認證。

第二期節目中,姜思達發現,池子在鏡頭面前更加地放松,并和試圖在鏡頭前表現周全和圓滿一面的自己做對比,由此找出了這期采訪的主題——“池子的不周全背後的底氣”。

不過,在池子和姜思達前兩天的相處中,當姜思達想要深入探讨某些話題時,池子總會用放聲大笑來緩解尴尬。左右回避。第二天晚上,姜思達更是十分敏感地察覺到了自己和池子們沒有共同話題,不能融入池子的社交圈。而“沒有話題”正是一對一采訪環節中面臨的最大問題。

基于自己和池子“沒有話題”的認知,第三天的采訪中,姜思達選擇以更直接的方式,表達對于池子前兩天嘻嘻哈哈的看法,由此打開了池子的内心,挖掘到了隐藏在那個孩童池子背後的真情實感。

這樣敏銳的觀察能力同樣體現在姜思達和謝娜“沒有特别覺得能夠到位”的采訪中。節目開頭,姜思達便清醒地認識道:兩人并不是平等互換的朋友關系。姜思達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一期節目想要探尋的主題:“如果不記得她所謂幫你那件事,如果不記得她功成名就,你能否喜歡她?”

第二天中午,當看到謝娜聊到寶寶時眼中的真誠,姜思達發現,在這一瞬間,謝娜慢下來了。随後,他找到了第三天采訪切入的話題點——家庭和孩子。由此,我們看到了謝娜身為母親的柔軟,看到她不願提及的過去,以及與眼淚一起炸開的煙花。

回顧姜思達在《僅三天可見》中的表現,他總能捕捉到嘉賓身上最獨特的瞬間,觀察到自己和訪談嘉賓在相處中存在的問題,并做最溫柔的處理,挖掘到一定的真情實感。

提問

2019年,随着國内觀察綜藝節目呈現井噴式的增長,觀衆早已不滿足于聚光燈下完美無缺的明星形象,更期望能在綜藝節目中看到他們去掉僞裝和人設的真情實感。

發現明星真實的一面,是訪談類節目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楊瀾曾寫道:做訪談節目的人是以提問為生的,我們這輩子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提問。可以看到,絕大多數情況下,提問比答案更重要。

相較于傳統的采訪,姜思達在《僅三天可見》中的采訪,在掌握采訪對象資料的基礎上,更偏向于許知遠的《十三邀》“帶着偏見看世界”的風格,帶着強烈的個人傾向色彩。且訪問過程中穿插着大量主持人對受訪者的感受及點評,完全不在鏡頭前避諱。

兩期節目的采訪環節,均是從姜思達對于嘉賓充分的了解出發,并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姜思達的主觀感受。比如,針對謝娜的“你對所有人都願意活躍氣氛嗎?”,“針對池子的“節目裡的放聲大笑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正是因為這樣的采訪,我們才可能看到平常節目中無法看到的一種關于自我的真正思考。

一向精力充沛的謝娜從原來的歡脫中,慢慢靜下來,分享她對于自己身上的争議的看法,雖然略顯圓滑,但在她關于人生最悲慘的十年的講述中,很多人卻讀懂了她的親情。

一向嘻嘻哈哈的池子破天荒地講了一段母親生病去世的成長經曆,那段時間對他是考驗,也是曆練,他的力量和自在來源于他能獨自消化所有的痛苦。

可以看到,這兩場對話中,姜思達都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帶着自己的立場,用一種質疑的姿态去提問,以期去獲取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

不過,正如知乎上對姜思達評價的那般,“很多人是用禮貌包着刺,而思達是用刺包着内在的禮貌。”

他的提問雖然犀利,分寸感卻拿捏得更好,不是居高臨下的視角去質問對方,也不是假惺惺做朋友說些客套話,而是用一顆敏感内向的同理心,持續注視、觀察以及理解被采訪者。

坦誠

保持自己還是人雲亦雲,這個問題,在《僅三天可見》的宣傳片,姜思達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哪怕這個東西完全出自于我的主觀,但是,我不在乎客觀。”

《奇葩說》海選時,高曉松問:“你反對同性戀婚姻,那你是同性戀嗎?”他答:“是啊,我是同性戀。”談論整容話題時,他大方地承認自己割了雙眼皮。其實他大可不必這樣,但是他從不避諱自己的不一樣。

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姜思達從當初那個不太自信的少年成長為一腔赤忱的辯論王者,雖然他走的飛快,可是那股少年氣卻始終還在。正如馬思純所言:“他成熟了,卻沒有失去少年身上該有的羞澀和理想主義。”

2017年,在馬薇薇抱團大戰如火如荼的時候,他默默在粉絲群裡甩下了一句:保持安靜。幾個月後,他找到了階段性的新定位——内容創業者,在短視頻《透明人》中以主持人的身份再度歸來。

這個節目讓更多人有勇氣站出來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也讓更多人學會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他逐漸從一個犀利搞怪的辯手,轉變為社會百态的觀察輸出者。

随後,在《陷入姜局》裡,既能看到姜思達看見同事結婚後聯想到自己的無力感,也有看到他對于身邊同事無情的嘲諷。

就像曾經的《透明人》《陷入姜局》一樣,《僅三天可見》這檔綜藝,對于姜思達而言,亦是一個自我解讀的窗口。

前兩期節目中,無論是坦率講出自己的這場采訪沒有見到真正的謝娜,還是直言自己總想在鏡頭前保持周全,都讓觀衆看到了那個内心敏感、一直勇敢保持自我的姜思達。

除了自己主持的節目外,姜思達在其他綜藝節目中,依舊坦誠地做自己。

《我就是演員之巅峰對決》中,面對佟大為跟梁靜不瘟不火的喜劇表演,姜思達在其他大咖都在互吹找補的時候,直言體驗是笑不出來。當晚,#姜思達敢說#也立馬沖上了熱搜。言談舉止,呈現出一種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背離社會主流的坦蕩。

史航老師曾說:時間會站在姜思達這邊,時間會讓更多的人,喜歡世間有此“白眼名媛”。姜思達更像是一把鋒利的刀,用真誠劃開人性的複雜面,帶領觀衆尋找關于人生的多面答案。

可以想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姜思達依舊會保持自己的敢講敢說,而我們也依舊期待“白眼名媛”帶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