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片就不談正面的觀影體驗了,在我的标準裡直面戰争的殘酷是底線。本片從頭到尾幾乎不溫不火四平八穩,卻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因為叙事視角真的蠻有新意的,鏡頭上不斷在風聲鶴唳的前線與歲月靜好的本土之間來回切換,劇情裡不斷制造“他們竟然在贊美我人生的至暗時刻”這類沖突,一面是所到之處無不掌聲鮮花聚光燈的戰争明星,一面是追求金錢滿嘴黃腔開下流玩笑的普通百姓;一面是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美國英雄,一面是一言不合就與路人拳腳相向的美國青年;一面是記者見面會上字正腔圓的滴水不漏,一面是宴席上對主動示好的富翁的無端刁難;在美國地位極高的軍人也可以有如此多面且如此之政治不正确。

明顯患有戰争PTSD的比利一度已經被醫生說服了,為同樣不敢開口的患病軍人發聲何嘗不是一種英雄主義?但身邊的人除了姐姐誰也不同意!?隊長完全不給機會就差大逼鬥扇比利了,搬出天賦搬出戰友來綁架他。愛人也不同意,菲姗愛的比利是新聞裡那個英雄比利,他可以犧牲唯獨不能退縮,我估計她甚至可以守寡唯獨不能一起私奔,或者說私奔的比利就不算英雄了,她也就不愛了,因為情到深處的比利脫口而出想帶她走,她的臉立刻就掉到地上了,這是個死結,動了心的比利吓壞了,慌亂中他選擇将這個死結套上了自己的脖子,菲姗這才心滿意足的轉身離去。面對絕望的姐姐,比利換了一套說辭,崩潰落淚。上了悍馬,比利借助戰友、去世的戰友壓住了自己的精神内耗,架着自己的軀殼回去那個人間地獄。。

整體叙事非常散,非常規劇本結構,最近一次看到類似結構的電影《人生大事》算一個吧,那真是高下立判,要不說李安是大師呢,你但凡能像人家這樣全片言之有物,真的沒人介意你的結構。

然後是看越多美國電影越不懂美國,據說就算移民美國大概率也是盲人摸象,意思美國社會他就有這麼割裂,既可以共識到用一頂“英雄”的高帽逼着患病士兵重返戰場,又允許有管你什麼英雄影響老子工作老子就幹你丫的群體存在。

IMDB評分低很多,什麼理由都好,唯二最好不要出現的理由是“電影是美國人發明的,不允許外人來主導技術革命”和“本片是對美國精神、美國價值觀的過度冒犯”,否則我太瞧不起打低分的美國人了。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