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偉大之處

是最後一位歐洲電影大師,歐洲電影輝煌的終結者。但他卻不符合歐洲典型作者論的基調,他非編導合一,他的攝影師?

拍十誡聞名

他選擇了向一種宗教信仰持續探尋,即《聖經》中的“摩西十誡”——他并不打算拍成普世的福音作品,而是以十個波蘭人的現代生活故事,诠釋自己對于古老信條的質疑和重新确立的可能性

而後拍了《藍》、《紅》、《白》,藍紅白象征自由、平等、博愛三個主題,分别在巴黎、華沙、日内瓦,三個歐洲重要的城市,高度自覺被指認為冷戰終結,歐洲結合,歐盟成立的标志性影片。

一位出生于東方世界波蘭的導演前半段拍攝的屬于真實觸感的紀錄片領域而後終于轉向故事片,但在冷戰終結,他将創作重心轉移到法國,并最終作為一個法國導演,西方世界的代表。辭别于電影界。

——自由的前提是喪失

自由是現在文明的基本信念,自由意味着不受束縛,

朱莉·比諾什飾演的朱莉

劇情:

一場車禍中失去了丈夫和女兒,失去了親情愛情,而後看似自由的人生,實則是被情感與記憶的囚禁,這種對情感和記憶的囚禁則是通過視覺的藍色與聲音音樂的起伏的視聽語言所呈現的。

關于藍色的意向:藍色棒棒糖,藍房間'藍色吊燈,攝影機機位與女主的視角,顯示'藍色吊燈對朱莉情感與記憶的遮擋程度。

...

藍房間與藍色吊燈

基耶斯特羅夫斯基說:“如果不考慮親人的喪失,人不能得到更珍貴的自由。”人始終在為親情,為愛情,為責任在不斷地失去或被抛卻自由。

而在朱莉失去了丈夫和女兒之後,朱莉看起來似乎更不自由了,她的情感無所依托,她的心緒都還圍繞,即便是在賣掉了房子和财産并将其轉移到丈夫名下,并且在他們剛下葬,便沖出去擁抱新的肉體的交合,顯然背叛或者說是對情感的再次寄托,也并沒有讓她得到自由。

...

最終真正自由的時刻是她發現丈夫是有情人的,那個懷了孕的女法官的出現。曾經看似完滿的生活,情感,似乎從這個女的到來開始崩塌,但同時也意味着擺脫桎梏,重新迎接人性的力量。

...

曾以為的共同交響樂的再次出現也意味着這是兩個分割點。死去的人已往生,活着的人又該如何應對,如何重新活得人生的自由。

探望母親,母親的角色癡呆,而後死去。死亡的主題。

...

然而緊接着就是生命的再度交替。木法官的b超圖像嬰兒的雛形。

...

———視聽語言中藍色與音樂

音樂仿佛是一個信物,貫穿了朱莉的整個生活。紀念歐盟成立而作的交響樂,政治意義很明确,由此我們也得以挖掘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冷戰結束。

音樂與藍色所緊密對應。被毀掉的交響樂的重新響起。像是一個噩夢,被拉回到痛苦記憶中的噩夢。但也是女主生命意義的所在。從另一個愛慕者的口中,我們或許有所察覺交響樂的真正作曲家是朱莉而非她的丈夫。

——三色的聯結

沉默的目擊者,三色中出現的老婦人。

...

朱莉與《白》中的男主角共同出現在法院大樓。

...

藍色中的朱莉也出現在《白》和《紅》的片場中,仿佛是一種聯結,關于三色主題的聯結,關于人生的傳遞。

同時老婦人也展示了生命與死亡,死亡的目擊者的少年,歸還在車禍現場,丈夫給朱莉的項鍊。

...

也是此時電視上公開了丈夫的遺物,朱莉發現了第三者女法官的存在。

...

同時也是朱莉發現,女法官的身上帶着同款項鍊,一個古老的套路給妻子和情人買了同樣的禮物。

...

情感與情感的背叛,擁有被剝奪,來自記憶和情感的囚禁被解開。同時也是朱莉釋然的開始,真正自由的開始。

女人的死是她不能忘卻的,公寓不能孩子,而丈夫的情人将有自己的孩子。

...

——來自作者悲觀主義的基調

對于這種主題傾向,他又以對自我的認知作為解釋:“我們所處的世界荒涼冰冷……我是個悲觀主義者,未來讓我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