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原片參考: 第十四代“尼都”的一生/Kundun/高貴尼都的一生
本篇參考相似電影:
...
...
...
...
這篇......确實蠻敏感的......我在修改部分措辭後,再最後嘗試一遍,實在不行,就算了。至于有些“玩笑”部分,我不改。本質上這篇影評确有一定自我這裡的戲谑之處,原片就是個“笑話”。還有,其實【西藏】這裡,我不向往,也從未有過什麼“虔誠”。這點,如果可以,我會在此頁面下部算是“轉錄”的另外一部“相通”影片-《西藏柒年》中談及。
寫句實話,很多好萊塢電影中定為“反派”才會常說的那句“宗教是毒藥”,我這裡确實當作至理名言。認為如此的認知沒錯。而且看着比如《西藏柒年》這類電影中“屠戮信徒”的片段時,真心開心。如果那就是“真實”的,除了認同,我沒其他感覺。——2023年9月12日。
如上自語若有異心記恨,那就先恨着,我沒必要向所有人解釋,替你們開解。就像可能讀到此篇的諸位,心理反應可能會是:“你又有什麼資格,讓我們接受這些?”
如果我像【十四代“尼都”】這位一樣,認為自己有呢?就像其人,覺得【西藏】就該是自己的。其實有時想想,我竟然覺得,沒什麼錯。隻是這位手段,後期下三濫了,也是事實。
這部電影震撼到我了,說“Kundun/高貴尼都的一生”是一部“震撼”的作品,是因為其政治因素非常濃郁的敏感題材和它高度主觀視角的表現形式。這裡具體指向為何,我想看過此片的中國人,多少都深有體會,此處不再過多闡述。
而之所以借“尼都”做以“Kundun”的代稱,出于何因。可能閱讀過我個人一些淺見薄識評論的世相略知其名本為一位網絡舊識的存世美名,一直以來,我都對這個近似于“法号”的昵稱頗為欣賞。有一種“世外高人”的傳奇感,先不論其人三頭兩面的毛病,僅是此名,甚好。因此在重錄一篇完全有關于【藏傳佛教】的所謂“傳記”類型片時,我認為将“堪布”以“尼都”代替,合情合理。也請一些與此君相識之人,或者本尊,抱着平常心态看待筆者提及到你們的部分,有時,我隻将其當作一種“替換”而已,未曾寫誰人的他/她,或妳/你。而之所以在這部名為“The Chairman/主席”的影視條目頁面内寫“Kundun/高貴尼都的一生”,僅是僅為“Kundun”在此出現不予。萬般無奈,我才選擇在劇情主題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我國兩位政治領域知名人物【毛】與【十四代“尼都”】作為作品賣點的“相似”而已。
而有關這部“Kundun/高貴尼都的一生”講述的是【吐蕃】地區的一段曆史,差不多是在40-50年代左右的曆史,人物就是曾獲所謂“諾貝爾和平獎”,祖籍青海省平安縣紅崖村,生肖亥豬,巨蟹星座的【十四世尼都】,本名“拉木登珠”。影片便是從其被選為做當地轉世“尼都”直至【毛澤東】麾下的“百萬雄師”平息“雪獅”事端繼而倉皇逃離【吐蕃】的故事。當然,在祖籍意大利虔誠信仰【公教】的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渾然天成的“妙手仁心”下,這段曆史就成為另一幅“煥然一新”的全新風貌。也算是“獨具匠心”,我看得着實動容,某些場面,真教人淚如雨下,差點信以為真了。足見大師功力。
影片以一位酣睡在襁褓中的童年稚氣淳樸的臉作為開篇人物特寫,凸顯【十四代“尼都”】的天真無邪;當鏡頭切至孩童猛然張開的清澈透明的雙眼時,冷色調及凝重的鼓聲,預示着這個孩子即将面對嚴酷的未來。為整部電影立下蒼涼、神秘的悲情基調,猶如【吐蕃】這片土地。
本片美術方面表現出色,選景用心,服裝除了戲中的【人民解放軍】略有出入外,與正史差異不大。即有許多近似【吐蕃】的遼遠外景,也惟妙惟肖的重塑了許多“藏傳佛教”的宗教儀式,傳統民族表演等。可謂以假亂真。“尼都”們的紅、黃袍,藏族的服裝、挂毯、樂器、壁畫、金色的佛像,精修的廟宇等,色彩濃烈且分明,冷暖色随着電影劇情的推進,逐漸形成相互交叉,豔麗可不媚俗。這些帶有“冷暖交替”色彩的運用顯示了本為意大利裔的美國名導-【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對中國【西藏】的主觀印象,在這位虔誠地教徒眼裡,西藏,是一個充滿神秘感,卻因堅實的信仰,而顯得金光燦爛,生機勃勃的土地。(結果由【暗叉/盧曉覺】所領導的【中國解放軍】一出場!就全變了啊!這部分如下會闡述。)
此片選用了許多顯而易見的對比手法,彰顯人物命運的明暗。最突出的,便是由給“Cast & crew User reviews Trivia IMDbPro 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三島由紀夫傳”操刀過原聲的【Philip Glass/菲利普·格拉斯】譜寫。從【十四世尼都】誕生到他少年時期,都是西藏特有的民族器樂做以聲響烘托,單調蒼涼,較為“極簡”,凝重富有内涵;但當由【暗叉/盧曉覺】所帶領的【中國解放軍】進入西藏段落時,音樂驟變,變成了“贊歌”式的革命音樂,混雜而喜慶,表達由【毛澤東】與【崔明星】作為思想主導下的精兵強将們,另外一種“狂熱”的信條。
另外還有服裝層面的強烈對比,如果說以【十四世尼都】為主人公的一衆“信徒”們的服裝多以“紅色”的暖色調示人,那麼以此片中【毛澤東】這一“反角”在【北京】與主角進行會晤時,則用了十分陰冷的冷色調。“毛式中山裝”灰色的扮相,“主席頭”在此片中盡顯滑稽的模樣,擦得锃光瓦亮的皮鞋,與祖籍中國北京的華裔演員-【Robert Lin/羅伯特.林】(感覺這家夥是個“Gay”,演得【毛澤東】一股“娘娘腔”,好像很“垂涎”那位“和尚”的感覺一樣。确實令人感到惡心的感覺。但或許,要的就是這樣。)滿含心機的閃爍眼光,都與【十四世尼都】虔誠的眼神,形成鮮明對比。這其中,尤以【暗叉/盧曉覺】率領的【解放軍】進藏時全部戴着防風眼鏡,身着土色戰服,給“明淨”的西藏天空帶去塵土飛揚的對比為着重描畫,面目模糊,兇神惡煞,除了“主席”,毫無人性的一群“機器人”一樣。象征着【西藏】的和平都被以【毛澤東】為首,【崔明星】參謀,【暗叉/盧曉覺】為主力軍的【中國人】攪和、糟蹋了。
是不是讀上去令各位都有些不舒服了?先抛卻那部分略顯“調侃”的胡話,僅如此的劇情,就已經令人火冒三丈了吧?(也不一定,至少此處,我覺得漢奸卻衆。)但沒法,這部電影的主體基調就是如此,僅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眼裡的“透徹”,一種對中國政府充滿主觀偏見的具象描摹。而一部以【十四世尼都】為主角的傳記片,高潮部分卻是依賴“反派群像”,而主人公在此片的發揮我也寫句主觀感受,令人昏昏欲睡。這便真的有些說不過去了。(業餘的亞裔演員演技問題。似乎總是呈現出一副“半夢半醒”的狀态,就是“至善”了。還不如飾演童年部分的小演員。)
“Religion is poison.It Makes Tibet inferior.”【宗教是毒藥,它使西藏人民低人一等。】 (毛澤東)“I think that I am a Reflection,like moon on water.When You see me,and i am trying to be a good man ,you see yourself.”【當你看我時,我想我是一個倒影,就像水面上的月亮。而我正努力成為一個好人,你就會看到你自己。】(十四世尼都)這兩句出自不同意志人物口中的台詞,也有“對比”感。這兩句話分别都有許多背後的含義,蠻值得影迷去思考。
【西藏】從“十三世尼都”時宣布獨立,那時是因為有英國政府的支持,清政府是不承認的。【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為讨好西方,其實也是他的政府當時缺錢用,不得不被迫承認,【西藏】的獨立。但後來【國民黨】北伐平定軍閥後,對于未羊(不得不說,這個生肖的曆史人物,賣國賊挺多的啊。)處女座(此星座漢奸也不少)的袁世凱政府的簽字條約不予承認,但因為要應付人人都愛的鄰國【日本】的侵略,沒有時間解決【西藏】問題。于是讓【十四世尼都】鑽了空子,自立為王。解放後,【暗叉/盧曉覺】加入的【共産黨】才有精力,兵力,實力解決這一問題,但此時,多少為時已晚。【共産黨】對于這塊龐大的,在中國境内的風水寶地,自然不會承認其“獨立”。
【吐蕃】是和平解放,還是所謂的“和平解放”?至少在“Kundun/高貴尼都的一生”這部電影裡,台詞,劇情皆是後者的否定,完全的否定。而完全否定的呈現效果便是——【十四世尼都】不願意承認【吐蕃】是中國的一部分,由【暗叉/盧曉覺】親自領導的【人民解放軍】便以武力威脅,而【十四世尼都】在首都北京會晤【崔明星】的丈夫——【毛澤東】時,一度天真地認為這位“最高領導人”與他有“慈悲為懷”的共同點,拍得這位貌似也有放棄過“獨立”的主張。但也不知怎地,【毛澤東】不知被他的那位在後來組建“四人幫”的雙魚座糟糠之妻——【崔明星】灌了什麼“迷魂湯”,堅持要把【西藏】的“佛”革掉,要把大批漢族移民至聖地【西藏】,并要将“攻物員”【暗叉/盧曉覺】督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長久駐紮在【吐蕃】。亥豬巨蟹座的【十四世尼都】畢竟是個“尼都”!是不是?很有個性的人!如上那些咄咄逼人的做法,最終使得具有“獨立思想”的【十四世尼都】決心決不妥協,然而祂是個“心系衆生”的“尼都”,不想再有更多流血沖突,于是走為上,開始自己“真理”的漫長逃亡。
大體上就是這麼個劇情,不得不說,很是感人啊。屬于“不看不是中國人”的類型電影。我建議大家夥還是找找此片,好好惡補下此段“正史”。至于我,真的,别看我寫這麼多,補這麼多,我對【政治】一詞,真心毫無興趣。我可以寫句主觀的,“政治中人,沒有善者。真正善良的人,搞不了這個。所以無論史實為何,身在其中的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好人’。之分‘勝敗’不過。至于‘是非’,隻是憑說。” 任何的“解放”都不可能完全“和平”,這是人類的通病,沒必要非揪着這個字眼不放。我是這感觸。
此片上映于1997年,票房可想而之的極差,但西方媒體同樣不出意外的基本“好評”。至于我這裡,其實是“較差”的,如果此片依然還有“條目”的話,我肯定打這個分。因為确實太“溫吞”了,出演“十四世尼都”的演員就我個人而言,也是全無靈魂,如同照本宣科。反派選擇的也挺差,即【毛澤東】,諷刺感太明顯了,反而淺薄。
以及,是的,此篇影評其實也是一篇“舊評重錄”,初評是在“時光網”。這部“Kundun/高貴尼都的一生”是中國的禁片,我之所以也算“費盡心機”修改這麼一篇舊評,原因也在這裡。但我承認,此片異常敏感,我已經竭盡所能,弱化此片的“尖銳”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或者一些女性口中的“國男”,我承認,此片其實難以下咽,我認為歪曲,不實,颠倒黑白之處比比皆是;但“曆史”這東西,畢竟咱沒有“眼見為實”,是否【十四世尼都】這老頭子也不全然是“謊言”?我也不知。也許讀到這句有人會說:“你這思想很危險啊!” 放心,不至于。隻是我相信,再滿口胡言的人,也有真實的那面,再自诩誠信的人,也不可能事事實言。人是如此,世事亦是。
這,便是我如今的看法,對于此人此事此片。還有開頭那句。
參考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