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大部分差評是說看不懂故事,這點我不認同。

一個抑郁的滬圈金融男,從小到大都是按照别人的意願生活,讀書、上學、找工作,孤單寂寞冷,高處不勝寒。他生活裡唯一的變故是來參加同學婚禮,卻因為被偷錢包滞留邊境。

他愛上了年輕的女導遊,所以報名了她的旅行團。而導遊也愛上了他,因為和她周遭的一切相比,他“足夠特别”。

一個人在自己原來的生活裡體會不到的東西,另一個人提供給你新的生活的想象。這很難理解嗎?

而男二是安定、是過去、是他者。從小不好好學習,長大了來飯店打工,可是他今天認識了男主,意識到了自己生活的局限性。所以他最後掙脫擁抱,也打算帶上字典,去大城市闖一闖。

那個小男孩就是他的童年。男孩最後哭了,意味不明的眼淚,可能是因為離别,也可能是同樣意識到了自身生活土崩瓦解的可能性。

大家都很純粹、很清澈、很愚蠢,但是這合理。二十多歲就是這樣的,做事情不經過大腦,也不會精心算計得失,盡管自己什麼都沒有。

電影裡的其他小心思就不分析了,包括女主刻意回避的過去(大概是花樣滑冰運動員?),長白山出沒的棕熊,還有那個小偷。對,小偷,他偷的隻是男主的錢包嗎?

以及結尾打開的滑冰鞋盒子。要過度解讀一下的話我甚至覺得這個就是潘多拉魔盒。

從這個角度說,陳哲藝其實有點想法的,他不是那種特别無聊的導演。而且鏡頭的把握、音樂的運用,甚至還經常讓你拍一下大腿,“哎這個好靈啊”。

當然你如果跟邵藝輝比,那《愛情神話》即便把影像的東西全拿掉,本身也是個豐沛的故事,而《燃冬》是“為了這麼點醋包了一大盤餃子”。

可是,就算是這樣,也比《宇宙探索編輯部》《永安鎮故事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