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電影《七月與安生》,女性之間的羨慕與嫉妒
薩日娜拉格
在這整部電影中,有着這樣的排比句式的台詞,“我遇見你,所以我喜歡你;我喜歡你,所以我陪伴你;我陪伴你,所以我嫉妒你;我嫉妒你,所以我在乎你;我在乎你,所以我心疼你;我心疼你,所以我離開你;我離開你,所以我想念你;我想念你,所以我恨你;我恨你,所以我愛你。”她們間的閨蜜情感,是如此刻骨銘心。
七月與安生之間,雖然有着感情。但是她們卻從小到大,都有着羨慕與嫉妒。
七月與安生,是在十三歲初中開學,兩人認識的。從此,兩個人一直形影不離。兩個人的原生家庭,有着格外的差距。七月有着和睦的家庭,關愛她的父母親,而安生,父母分道揚镳,每個月見母親一面,都談何容易。從這時起,安生就羨慕着七月有着關愛她的父母、有着幸福美滿的家庭。
在上大學的七月,在暑假期間,帶上男朋友家明去見安生。那時,安生在一個城市的酒吧裡工作,七月和男朋友家明去她工作的酒吧,見她。在此刻,有一個樂隊的主唱在追求着安生,還說什麼,要唱歌唱到,安生答應為止。雖說,安生在每個人的面前,都是大大咧咧、樂于自在。有些讨男生的喜歡。但是。在與七月和七月的男朋友一起去山上的菩薩洞裡祈禱的時候,安生表面上,就是那樣的随意,可内心還是羨慕着七月能有像家明這樣的男朋友。就算,在菩薩洞裡,家明悄悄地将自己小時候因為生病時期,所求的戴在脖子上的佛像玉墜,送給了安生。其實,家明在那一刻對于安生是有一點感情,在日後,安生還是得到過家明幫助與一小段時間的陪伴。甚至在之後,七月與安生,也因為七月的朋友家明,而和安生,有着争吵。在後來,兩個人一起去上海旅遊,七月因為安生仍然戴着家明的佛像玉墜,而讓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安生到處混吃混喝、騙吃騙喝的生活方式,令七月有着一種瞧不起的心理。安生對于七月的瞧不起,開始埋怨七月對她沒有真正的了解過她的生活是有怎樣的艱辛與痛苦。
七月對于安生也是有着羨慕的,她羨慕安生的随心所欲,可以自由的生活。也因為這樣,七月在最後,就算已經懷了家明的孩子,也要放棄家明、放棄快要舉辦的婚禮。獨自一人踏上了随心所欲的旅遊。
學會如何去愛,是成長,也是生命中重要的課題。友情、愛情,貫穿始終,引起矛盾的加深。
半輩子是七月,一輩子是安生。安生在七月結束了半輩子的生命以後,用自己對于七月的思念與懷戀,以七月的名字寫下,她們青春期的故事。
兩個角色,或許是一個角色。用自我與他我的形式,将一個角色,分解成兩個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人生的角色。一個人物存在着雙重性格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