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柒

兩年後原班人馬歸來,《向往的生活》好像變得“不會生活”了。

...

蘑菇屋這次安在了烏鎮,從田園牧歌變成戲劇人生,掃灑庭除退居二線,排練作品成為日常。

狗老了、鴨走了,何老師的腱子肉練成了,彭昱暢的發際線保住了,但又有了瘦到讓“家長”們擔心的憂慮;“大哥”張藝興依然溫暖貼心,“妹妹”張子楓已将頭發梳成大人模樣,雖然已離開竈台,今年黃磊因為戴呼吸機睡覺而被送上熱搜。

“我們現在是一個旅遊紀實綜藝,”閑聊中,何老師向初來乍到的藝興介紹着節目定位。昨天大家坐了一下午,“啥也沒幹,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黃老師帶着大家出去吃了三頓飯,而外賣成了新的餐桌主角。

...

熟悉的煙火氣、溫情的家人氛圍還在麼?當生活遇上戲劇,是高級還是無聊?

彈幕裡,觀衆已經吵翻。

...

熟悉的家人陌生的規則

時隔兩年,《向往的生活》帶着全新的面貌回歸,引發了一場關于"變"與"不變"的熱議。

先說變化,新一季的蘑菇屋,從以往的鄉村田園搬到了文藝氣息濃厚的浙江烏鎮,小橋流水、白牆黛瓦,取代了熟悉的莊稼地和稻田。

...

角色也随之轉變。黃磊從終日與鍋碗瓢盆為伴的“黃小廚”,轉型為指導年輕成員排戲的“藝術總監”。何炅作為大家長的關懷氣質依舊,但更加沉穩。預告片中,黃磊坦言“恍惚不知所措”,何炅立刻擁抱他,兩人間“我還是會做飯給你吃的”、“我會吃的,雖然我誇沒人信了”的交心,既溫暖又帶點調侃,生動诠釋了老友間無需言說的默契和守護。

張子楓安靜地承擔起買外賣等日常事務,拿着外賣的樣子被網友笑稱“像極了《小鬼當家》”。張藝興和子楓去摘葡萄,兩人在田間并肩漫步、葡萄一個個往嘴裡送的畫面,讓觀衆感慨:文藝片女主和她的呆萌哥哥。

...

贊助變得有些”硬核”。長期陪伴的特侖蘇悄然退場,新一季迎來了螞蟻保、綠源電動車、廣汽傳祺等一批新贊助商,衣食住行全方位覆蓋;老朋友江中猴菇則對着黃磊貼臉開大,專門定制了胡椒味猴姑米稀,不知道會不會讓何老師上頭。而廣告植入頻次與力度遠超以往,也令部分觀衆吐槽“商業化過重”。

...

熟人間的松弛感,以及無計劃帶來的狀況外幽默還在。彭昱暢被黃磊與何炅臨時拉來演話劇,上一秒拿到劇本,下一秒已經上場走位,把本就虛到恍惚的彭彭搞懵了,像極了神遊沒聽講卻被叫起來回答問題的我。但在一衆優秀演員的感染下,彭彭也很快進入角色情境,聲情并茂的演繹不僅讓兩位家長自豪,屏幕外的觀衆都覺得欣慰。

...
...

張子楓從國民“妹妹”成長為最年輕影後。她褪去了早期的青澀與不安,整個人沉澱下來,夏天戴毛線帽獨自安靜,在劇院裡默默觀察,買面條時靠在收銀台邊發呆。每個瞬間都讓人感受到她的成長。

...

張藝興的“回家”帶來了别樣的驚喜,在劇院被cue即興表演敦煌片段時,他落落大方,台詞清晰,讓黃磊在台下忍不住向身旁的人誇贊“這普通話說特好”。這兩年他的事業多點開花,“體制内”的國話演員,周星馳抛來橄榄枝,打造自己的音樂廠牌與偶像帝國,回歸蘑菇屋就很有那種家中長子衣錦還鄉的感覺,心性與氣質都沉澱下來了。

當年滿院亂竄的小H和小O,如今身材發福、步态遲緩,安靜地趴在地上。總在角落“思考鴨生”的哲學家彩燈,也永遠缺席。何炅一句“少了一個哲學家”,黃磊接話“我一直以為彩燈會把我送走,如今彩燈走了,就剩倆老登”,鏡頭裡的大家都沉默了。

...

新一季是高級了還是無聊了

第八季以“戲如人生”為主題開啟新篇章,卻在觀衆中引發截然不同的反響。要理解這種争議,或許需要回顧一下往季節目那些讓觀衆念念不忘的“名場面”。

回望過去,《向往的生活》用田間地頭的煙火氣治愈了無數人,“勞作換食材”不僅是核心規則,更催生了無數經典且富有真情實感的互動。第一季宋丹丹魔性洗腦的《心火燒》,第二季劉憲華、彭昱暢和嘉賓們一起水田插秧,第三季“瓢哥”的“瘋狗”式進食……那些劈柴、燒飯、收割玉米的勞作,不僅精準切中了都市人對田園牧歌的理想化想象,更讓“蘑菇屋”成為一個具有信任感和歸屬感的情感符号。

然而,來到烏鎮的第八季,用大段的劇本圍讀取代了往日的勞作場景,節奏明顯放慢,甚至出現了冗長的沉默鏡頭,大家探讨表演呈現方式的讨論令人焦灼。這讓部分老觀衆直呼“找不到熟悉的滋味”,感覺“像看話劇排練花絮”,認為節目丢失了最核心的“煙火氣”。

...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恰恰能夠折射出觀衆對“慢綜藝”内核的不同理解:是更看重具體的生活形式,還是更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

這場"烏鎮實驗"試圖打破慢綜藝的固定模式,讓戲劇與生活自然交融。

好不好看,答案仁者見仁。但在慢綜藝面臨瓶頸的當下,這種突破舒适區的嘗試本身就值得肯定。生活的模樣從來不止一種,而敢于重新定義"向往"的勇氣,或許正是這個八年老牌綜藝在新時代找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