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沒有在大銀幕看過《霸王别姬》是一種缺憾。一部滿分電影。
大概是第四次看這部電影,依舊狠狠揪心。前半部分(如今看有些許刻奇),是各人為了生活不得體面的苦。直到小癞子的死,他或許是想救小豆子一命,又或許是理想和現實的強烈對比,清晰看到未來幻滅,争不如一死“了”之,小癞子自殺的必然性即在此,又或者隻是怕被打死。其身後,背景闆沉沉倒下聲,戲班命運終于探底,回升。他死在春暖花開時候。
有人說,過猶不及,求全不得。在這個故事裡體會到了相反的創作手法和人物性格,被賴皮狗團團圍住,菊仙一口灌下段遞來的定親酒,酒沒有浸濕衣領則不夠痛快,段正襟危坐向程道歉,話不夠禮貌生分則不顯親密,不瘋魔則不成活,試問若不是“關己”,人怎會即使心知肚明也要越線。我還是很厭惡菊仙離間,可換個角度,這又何嘗不是她在“成全自己”。另一個自我成全教信徒是小四,雖然是以放棄人性為方式,他代表興風作浪取近道上舞台者,還是農夫與蛇之蛇。
重看電影,突然覺得師哥在前半段是真的很好,對于小豆子可以說是過命之交加親人,難怪小豆子對從一而終深信不疑。可惜時也命也,一個很會以退為進的女人,如此突兀、如此逞強地改寫霸王劇本,卻終究敵不過自己的命。
情從何處消失。在段訂婚酒之夜,程見袁四爺獲得寶劍,是為那句有了這把劍我就是霸王了封你做正宮娘娘的小兒戲語,段冷冷回複那都是戲(呵,姑娘切莫當真)。後來程救段去了日本人堂會唱戲,被段唾棄兩人分道揚镳。段成親,姬别霸王。段不再唱戲。至此,兩人還是形分神合,所有不體面都是生存所迫,逐漸看清自己的微不足道所以原諒對方,所以師傅一點(按頭想起了紅樓夢冤家那段),回憶局一打,恩怨難解像紛飛紙錢在火中胡亂平賬。程被扣上漢奸罪,段又奔波救人,菊仙逼迫兩人決裂。段零落賣瓜,程第二次送劍,和好。段默許四兒替代程上台,戲班子旁觀程離場。隻能說,情沒有消失,隻是被更大的東西所壓抑占據。段為了保菊仙而揭發程,從提起那場為救他而去的日本人堂會,到慷慨陳述其種種反動行為,到激情揭發程的感情裡最不堪的一面,是的,他心知肚明,卻置若罔聞棄若敝屣,當最不堪的人性和人臉在火中扭曲,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切焚毀殆盡,“隻剩下一張人皮”。前一夜,段處理酒杯,“還不碎?”,再次擲下,終于心滿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