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跨過好幾個門檻才能鑒賞「椒麻堂會」。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評價兩極(當然目前的豆瓣評分是100%的佳片曲線),但評1分也有人在,甚至知乎的回答也有非常讨厭此片者。
觀影者若不滿足下面的條件,是無法充分get到本片的亮點:
1. 能接受舞台劇,以及某些電影使用舞台劇的表現形式(狗鎮etc);
2.能夠從符号化的道具,人物,在很短時間内提取出大量關于時間線/譬喻/象征的信息
能夠從前後情節上找到呼應的聯系點
3.能夠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模式
4.聽得懂四川話
5.具有足夠的共情能力,因為人物台詞性格非常内斂,非常「收」
6.腦袋沒被腌成粉紅色,不能一看到WG自然災害就應激。

我對本片的評價是:形式上極盡創新,美術表現了很高的水準,畫面兼具中國川渝的特色,也具有油畫般的平衡感,雖是幕劇卻利用各種巧思創造景深,很多細節讓超現實又無比現實,這是藝術。内容上用川渝地區極限的的幽默感和松弛感,來消解曆史和生死極限的沉重感,高度凝練的文學化文本,各種細節上象征譬喻點滿,而且屢屢是四兩撥千斤,讓人震撼無比。
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包括:
1.福娃第一次飲酒飄飄欲仙串出劇團被空襲,歡樂和戰争的極端反差感
2.一面牆上的标語換來換去,就是戰線移了,變了天,第一排的小闆凳被拿走,是權力的讓渡,麻兒到此也徹底坐了冷闆凳,駝叔同步消失,舊的秩序不複存在
3 「祖師爺」人格化,李洪基像被牛頭馬面渡走那一刻,舊神被新「神」取代了,四人站在版畫前的畫面和前面拜祭的畫面互文,而批鬥時又透出隐約的東方紅bgm。
4..麻兒投共,福新一邊打哈欠一邊想起了麻兒曾經教過他不能當叛徒(人物的意識流用很自然的方式表達),很不屑
5.槍口對準雲朵上左右閃躲的人,一個輕飄飄的譬喻來寫翻雲覆雨的局勢,阿黑去北京沒找到真理,卻看見了馬司令被鬥死,從而學會了左右閃躲沒有被槍口擊中
6.牆上畫着紅潤的嬰兒,鬥志昂揚的小學生,瘋狂的青年,一方面是阿黑這代人的時間線和社會精神狀态,一方面有點君特格拉斯「鐵皮鼓」的味道,具體不敢細講
7.燒紙祭酒,老邱就有了酒食錢,這是中國人才能理解的生死互文的浪漫。
8.沒有壞人,充滿了川渝市井的人情味,壞的是時代而不是人

最後,幽默的地獄笑話比比皆是,駝兒的「你死了我們可開心了」到牛頭馬面不敢在煉鋼時代騎三輪車怕車被熔,到大量牛頭馬面們在武鬥現場等着提升kpi。還有些好玩的點不懂四川話光看字幕get不到,比如麻兒說局勢如麻将一通洗牌,蔣把川軍将領當生豬涮(笑死我了),字幕翻譯不出。

本片配裁縫鋪樂隊的「駕鶴西去」共同享用,後勁更大。

最後用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愛和黑暗的故事」中的一段做結語:
那麼請坐下,親愛的死者,跟我說說以前你們從未向我說起的東西,我也會講述以前不敢向你們講述的東西。之後,我将把你們介紹給我的夫人和孩子,他們從來也沒有真正了解你們。而後你們結束來訪,将會離去。你們不會和我們生活在一起,隻是要常來看看,坐上一會兒,而後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