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的《好好說再見》上映了,類似生死議題的影片大陸早已出了不少,例如前些年的《滾蛋吧!腫瘤君》,還有近年來的《送你一朵小紅花》。原本還擔心這部電影會落入俗套,正式觀影後,欣慰它還是拍出了自己的東西。

影片講述了身患絕症的單親媽媽應諾在女兒丢丢與父親應大海的陪伴下,從容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故事。早年喪偶的老爸,成為單親媽媽的女兒,年僅五歲的幼女,這是一個本就脆弱的家庭組合,而身為支柱的女主身染絕症,更是讓整個故事有了揪心之痛。而這一家人,即将要學會面對的議題,叫做“安甯療護”。

所謂“安甯療護”,就是更多人熟知的“臨終關懷”。那些絕症末期的患者,費力醫治已是徒勞,不如轉而為他們以及家人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等服務,幫助患者舒适、安詳、有尊嚴地離世,最終達到逝者安詳、生者安甯、觀者安順的目的。理念雖然先進,執行起來卻有困難,隻因直面生死,原本就是大多數人最難攻克的人生課題。

在這危難時刻,身染絕症的女主應諾,反而成了全家最溫柔最堅定的那個人。老爸在她的托付下,一步步地學會接納和照料孫女;女兒在她的教導中,一點點地學會獨立成長。在她的力量鼓舞下,最初連“安甯病房”都不敢靠近、也忌諱說“死”字的老爸,學會了坦然記錄下女兒臨終前的影像。而那個曾經哭求醫生給媽媽打針、從靈橋上抛物許願媽媽痊愈的小女兒,也學會了安慰同伴,死去的小烏龜隻是“長長地休息”了。

圍繞着女主應諾,影片中還展現了臨終前的人生百态,其中有坦然面對死亡的老林,牽手而逝的溫叔溫嬸,有對年幼女兒離去無法釋懷的年輕媽媽,也有生前給母親錄下“每日笑話”的李堂前。大家都在學着接納離别、接納死亡,隻不過,步履快了點和慢了點而已。

雖然生死的議題有些沉重,但影片的風格卻分外清新活潑。開頭部分的蛋糕店鬧劇事件,不肯面對生老病死的刁蠻顧客被整治讓人開懷;而結尾部分的小象橋拆除情節,應諾引導丢丢領悟生命循環則倍感溫馨。而原本應當沉悶的療護醫院,窗外卻總是大片蔥茏的綠意。因此,本應賺足眼淚的電影題材,全程卻令我格外心安、格外舒坦。

最讓人動容的還是那句:“如果丢丢想媽媽了,就到小三江口,看到樹在搖、水在流、風在吹,那就是媽媽來看丢丢了。”不錯,其實人的生命,本就來自大自然,也終将歸于自然,誰又能說自然界的花開葉落,風吹水流,不是離開的他們在向我們打招呼呢?

最後,祝賀我的偶像阿嬌,在經曆了一系列爛片之後,終于迎來了一部可看的電影,也讓自己的演員身份有了新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