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在想,中國文化的本質精神可能就是“回家”。雖然電影讨論了很多内容,比如政治統治啦、找到自我啦,但是最永恒不變的就是得回家。

這種特點可以從文化基因上面找到解釋。中華文明的主體部分是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最重要的就是守住家門口那片地,要不然就沒飯吃。姬昌(後稱周文王,李雪健飾)第一個鏡頭就是在田地裡檢驗小麥收成。而全片最後一個鏡頭是姬發(後稱周武王)在經曆了無數磨難之後,終于還是越過崇山峻嶺抵達故鄉的土地,拿着玉環回到父親身邊去。

所以周朝基因裡就是農耕文明,故鄉就是祖祖輩輩種小麥的地方。

但是商朝可能不是。是不是我不知道,至少電影裡能看到的商朝的謀生方式,隻有諸侯進貢和對外擴張兩種,這種外向型文明模式已經有點類似歐洲了。但後來周取代商,從各個方面重塑了中國文化基因。

比中原地區再往西的内陸,文明類型過渡變成遊牧文明,逐水草而居、四海為家,不太重視家鄉的概念。再往西就到了歐洲,海洋文明、商業起家,家鄉概念也比較淡漠。

遊牧地區四海為家不是因為喜歡流浪,而是因為安定不下來。降水量是一項硬指标,隻有年降水量>400 毫米的地區才能獲得穩定的收成,否則隻能長草不能長作物;

而如果水熱條件過于優越,就會跟崔老師講的非洲窮兄弟一樣。赤道附近的非洲國家盛産一種可以油炸當作主食的芭蕉,走到哪都能摘一大把,不需要農民付出辛勤勞動。所以這些國家的人就很清澈愚蠢,也不會想家。因為資源太豐富的地方不需要絞盡腦汁争奪生存資源,不需要發展出春秋戰國的合縱連橫,也不會誕生《孫子兵法》。

總之,鄉土文化的形成需要一種很湊巧的資源環境。資源太多會造成樂不思蜀,資源太少就無可留戀。簡單說就是,自己家裡得有點外面沒有的東西。既不能外面太多了,導緻你不用回家就啥都能幹,也不能家裡啥都沒有,導緻你即使回家也沒飯吃。

...

不過客觀評價《封神》總體并不完美,7分上下。妲己長相比較詭異(但袁泉很美)。元始天尊們每個人背後帶一個彩虹圓環那段兩毛錢特效太搞笑了,整的跟歐洲中世紀宗教畫一樣。申公豹也非常愚蠢,他最後動用那兩個石獅子一樣的玩意一點用沒有,速度估計還沒有他本人快。

還有一個我比較困惑的橋段,是朝歌的廣場上一堆人帶着三星堆青銅面具。問題是三星堆是四川獨立發源的,按理說和中原地區的青銅冶煉技術沒有産生過交流,不知道為什麼商朝人也有這玩意。如果哪位朋友知道請多指教????

最後還有一個小感受,就是分清好人壞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之一。我小時候搞不明白,到了現在這個年紀也搞不明白,估計以後更搞不明白,可能小時候反而比現在好點兒。

我如果是那幾個質子肯定崩潰了,兩邊的人都說自己是好人,對方是十惡不赦的混蛋,把我夾在中間,逼着我做選擇,然後這個選擇一旦做出就沒有退路了,就有人要死在我手上。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恐怖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