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很多觀衆似乎分不清關押英美空軍戰俘的空軍戰俘營和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的區别,因此在這裡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片中的空軍第三戰俘營的真實曆史信息、大逃亡的曆史原型以及二戰期間德軍是如何對待盟國空軍戰俘的。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戰争期間英美戰俘(尤其是空軍軍官戰俘)在德國戰俘營裡的死亡率極低,總體上講,德國國防軍還是基本遵守了日内瓦公約并按照該公約的标準來對待被俘的盟軍官兵。曆史上關押空軍軍官的空軍第三戰俘營(Stalag Luft III)裡總共有2500名英國皇家空軍(RAF)飛行人員、7500名美國陸軍航空兵(USAAF)的飛行人員和900名來自其他同盟國國家空軍的飛行人員(主要是來自法國和波蘭),共計10949人,這裡無論是居住條件,還是飲食條件,都十分優越(不過,後期飲食條件不算很好了,當時由于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封鎖,德國和歐洲占領區都出現了食物短缺的情況,這也極大影響了戰俘們的夥食質量,所以,戰俘們比較依賴瑞士紅十字會寄來的包裹裡的食物來改善自身的夥食),戰俘營裡有運動場、劇院、遊泳池、圖書館、排球場、花園,戰俘們可以定期收到紅十字會寄來的包裹和家人的來信,還可以從事各種體育運動和園藝,甚至還有德國啤酒供應。
...德軍優待盟軍戰俘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德國和英美法這些西方國家都簽訂了日内瓦公約(相比之下,蘇聯就沒有簽);第二,按照希特勒和納粹的種族主義思想,血統上以日耳曼人為主體的英美白人也是優等人種,因此不可以像對待蘇聯戰俘和猶太人那樣來對待英美戰俘。按照美國陸軍部戰後的統計,那些進入德軍戰俘營的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飛行人員在對德作戰中總共有35621人被俘并進入了德軍戰俘營,這35621人裡隻有206人死亡,死亡率連1%都沒有,這個數字還不如轟炸德國時跳傘落地以後死于德國百姓和納粹分子私刑的多呢,據不完全統計,在戰争期間至少有320名陸航飛行人員跳傘後死于德國百姓和納粹分子的私刑。陸軍部對這206名死者的分類也很有意思:68人被算作陣亡(這裡筆者猜測應該是指在逃跑的過程中被殺死或者在轉運途中被盟軍飛機誤擊而亡)、92人死于戰傷(進入戰俘營之前就已經在戰鬥中身負重傷了)、46人死于其他原因(疾病或者意外)。而那些逃跑被抓回來的盟軍戰俘隻要不是落入蓋世太保手裡(老電影大逃亡中第三戰俘營越獄被抓回來的那50名RAF戰俘之所以倒黴是因為他們落到了蓋世太保手裡并且當時蓋世太保接到了來自希特勒直接下達的處決戰俘的命令,這個後面會細說),基本都不會有什麼事,國防軍對待那些抓回來的盟軍戰俘的懲罰措施是長時間關禁閉,而不是槍斃,對于這一點,電影《大逃亡》裡的描述是完全符合曆史事實的。
接下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電影《大逃亡》的原型、發生在1944年3月24日晚的空軍第三戰俘營大逃亡,這是二戰期間盟軍戰俘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一場越獄。和電影《大逃亡》裡描述的不同,參加這次越獄的人員裡沒有美國人,所有的250人全部都是來自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之前有少量美國戰俘深度參與了前期的計劃制定和地道挖掘,但他們後來都被轉交到第三戰俘營的其他營區了,因此最後直接參與越獄的250人裡則并沒有美國人),他們中既有英國人,也有加拿大人、法國人、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南非人、比利時人、立陶宛人、波蘭人、丹麥人、荷蘭人和挪威人,最後有76人逃出戰俘營,其中的73人被抓了回去(其中50人被蓋世太保槍殺),3人成功逃到了中立國(這三個人包括兩個挪威人和一個荷蘭人,電影裡變成了一個澳大利亞人、一個波蘭人和一個英國人)。根據德國人事後的調查,整個越獄行動規模可謂是十分龐大,總共涉及到了4000張床闆、1700多條毯子、90張完整的雙人床、635個床墊、192條床罩、52張長桌(20人)、3424條毛巾、69盞燈、34張椅子、10張單人桌、76張長凳、161個枕套、1370個珠闆、1219把刀、1212個床墊枕、478把勺子、582把叉子、300米電線、180米繩索和1400多個錫鐵罐頭。先後有600名戰俘參與了地道挖掘,他們總共挖了3條地道,分别被命名為“湯姆”(Tom)、“迪克”(Dick)和“哈裡”(Harry),其中“湯姆”在戰俘越獄之前就被德國人發現并摧毀了,“迪克“則是被用于存儲泥土和補給,76名戰俘最後是通過“哈裡”地道越獄成功,該地道的長度足足有102米!而且,200多名戰俘們還通過2.5萬次散步成功疏散和轉移了約130噸泥土,整個過程中德方管理人員竟然毫無察覺,簡直堪稱現實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了。這次越獄事件迫使德方動用了大批的人力和物力去搜捕這些飛行人員、給德國後方造成了巨大的混亂,這讓希特勒惱羞成怒,決定殺一儆百。一開始的時候他想把抓回來的73人全部槍斃,但是,戈林和凱特爾等國防軍大員們都反對這麼做并向希特勒指出這麼做隻會招來盟軍方面對德國空軍戰俘進行報複,因此希特勒決定不把這些戰俘全部處死,但他依然堅持這73人裡“超過一半”的人必須被槍斃,于是他命令黨衛隊全國領袖、蓋世太保總管希姆萊全權負責處理這件事。希姆萊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兼警察中将阿圖爾·内貝(Arthur Nebe),讓他從這73人中挑選出50人執行槍決。和電影裡描述的不同,曆史上這50人是分批次被蓋世太保轉移到偏遠地區秘密地進行單獨或者成對處決,而不是像電影裡那樣被集體處決。被蓋世太保謀殺的50名飛行人員有20個英國人、6個加拿大人、6個波蘭人、5個澳大利亞人、3個南非人、2個新西蘭人、2個挪威人、1個阿根廷人、1個比利時人、1個捷克人、1個法國人、1個立陶宛人和1個希臘人。這次事件發生以後,直到戰争結束前,德軍戰俘營裡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大規模盟軍戰俘越獄事件了。戰後直接參與處決50名戰俘的18名蓋世太保官員全部受到了盟國軍事法庭的審判(而内貝本人則因為參與了密謀刺殺希特勒的720事件而遭到了希姆萊的逮捕并于戰争結束前的1945年3月21日被絞死),其中13人被處以絞刑、3人被判處終身監禁、2人被判處10年監禁,50名死者的在天之靈得以安息。
...
...
...上圖展示的是“哈裡”地道,從104号營房下方一直延伸到了距離鐵絲網外的樹林隻有大約20英尺的位置,也就是相當于6米左右。整個地道全長102米、深8.5米。本來是計劃挖到樹林裡去,結果因為最初對營房到樹林的距離的估計不足導緻少挖了大約20英尺,這短短20英尺的開闊地上沒有任何的避難所和遮擋物,很容易被守望塔的哨兵發現。如果不是因為少挖了這20英尺,最後逃出去的人會更多。
...弗裡德裡希·威廉·馮·林德納-維爾道(Friedrich Wilhelm von Lindeiner-Wildau)上校(1880.12.12-1963.05.22)的真實照片,一位年過六十、出身貴族的老派軍人。在擔任第三戰俘營司令官期間,林德納本人高度遵守了日内瓦公約、最大程度上給予了戰俘們優待,因此赢得了戰俘們對他的敬重。遺憾的是,在電影《大逃亡》上映兩個月前他不幸因病逝世,從而沒有機會欣賞到這部傳世經典。
...接下來簡單說一下在第三戰俘營越獄事件中被抓回來的那73名戰俘中的23名幸存者的命運。這23人中有4人被送進了薩克森豪森集中營,這4人是越獄的“慣犯”,進了集中營以後依然沒有消停、繼續挖地道準備逃跑,三個月之後他們再一次成功逃了出去,然後又被抓回來了,然後就一直被關押在這個集中營裡,還有兩人被送進了科爾蒂茨城堡(這座戰俘營歸德國陸軍管),其餘的17人則全部都被送回了第三戰俘營。值得一提的是這23人全部幸存到了戰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