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9
很難界定屬于什麼類型,愛情/音樂/傳記片?
因為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類型片,表達方式也很新穎,難以直接評價喜不喜歡。
情節十分簡單平常,視聽語言卻異彩缤紛,不過也不能簡單說有故弄玄虛之嫌,形式内容還是不可分割的。視聽的魔力效果的确起到了渲染情感氛圍的作用,但仍舊是一種基于側面的對心理活動表現。因而的确比情節相似的《卡蜜兒》要簡潔許多,還獲得了一種奇特的縱深的質感。
本片最奇特的一點莫過于大量畫外的音源使用。歌劇和交響樂搭配人物外在的沉默,成了人物的内心聲音和寫照。
不過有趣的是,這和我剛讀的、布列松在訪談中提倡的恰恰相反。“不要音樂,當然,除了用可見的樂器演奏的音樂。”我說:“噪聲應該成為音樂。”我想說的僅是“不要無中生有的管弦樂”(每部電影裡,當有音樂出現時,我們完全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這樣我們就會以為自己身處劇院;但當我們在鄉下時,沒有任何理由聽到劇院裡才有的管弦樂)。這點暫且存疑,保留态度。
此外還有對色彩的運用。神秘且具有現代感的冷色調和關于愛的主題總讓我想到《飛向太空》。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9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0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8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7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4
25.6.2于盧米埃,全國藝聯時光之鏡影展。第一次來芳草地,實在有點目眩神迷,像“我的舅舅”一樣不知所措,找了半天才到。
在大銀幕觀看很震撼,但小咪了會。
第一部基耶夫,第二部比諾什。
觀感劄記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随性吐槽
C+來晚了半個小時。旁邊的人咯咯大笑不止,這樣的影片有大銀幕和互動是正常的,不過還是無法忍受此二者。多次想離場,為何要花費五十塊和三個小時的寶貴時間投入在這樣的娛樂消遣中?終于完全被淹沒了,昏昏欲睡。從視聽風格到内容完全無感,斯科塞 ...
《齊澤克》-簡評和劄記
A-正在讀第一本他的書《斜目而視》,再來親眼看看這位活生生的思想者,從不同的角度再度接近這位偉大的智者。依舊十分親切的形象,然而今天也有因其偉人光環形成的遙遠距離了,他在世卻如同逝世。(容許我胡吹一段)他擁有舉世無雙的極端聰慧和靈性 ...
評分:A-8.0首先,談談标題“1951年的歐洲”。一個時間-1951,标志着戰後重建期的末尾,戰争的問題已經被轉化至次要位置了,無論是羅西裡尼——在拍完“戰争三部曲”後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現實問題——還是其他人都開始從戰争的陰霾中離 ...
簡評
評分:7.9和奧爾米《米蘭心事》、《工作》類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異域風光的魅力-獨屬于意大利的街頭風情和城市景緻,也有着與之對應的人物内心氛圍和情感糾葛。精巧嚴密的情節同紀實性的風格完美融合,戲劇性以難以預料的方式恰到好處地蘊釀 ...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80周年紀念-兼評羅西裡尼“戰争三部曲”
公衆号圖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趕在今年此時才觀看羅西裡尼,實在是緣分和命運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現實主義運動開山之作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誕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