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了解這個是因為經常看到萌萌的表情包,也知道世界觀有一些黑暗的設定。平時看像寶石之國、小圓或者劍風這種虐人大作也挺多的,不覺得暗黑設定有什麼問題。
可是,看了吉伊卡哇之後覺得有種說不出來的恐怖?甚至感覺到了作者微妙的惡意感。比如說,大強和飛鼠身份互換的情節,變成怪物的鼠隻要可愛就會被喜歡。小可愛非常容易就會轉換成奇美拉,為了生活被迫去工作,铠人看起來雖然很友好但是完全掌管着所有的生活資源,經常擺爛(就像日本政府),食物不充足的時候還讓小可愛去讨伐送死。吉伊卡哇雖然每次都化險為夷,卻從來沒有反思過這個環境可能有什麼問題,隻是沉默着過着小确幸的生活。人魚島篇直接讓我聯想到了沖繩曆史,将人魚(隐喻琉球王國、對沖繩島民的屠殺、塞壬跟琉球宮殿甚至也是一個顔色)殺死并且獲得了永生,吉伊扛下了曆史的陰霾(民衆普遍對此表示的緘默)。
就感覺作者給我傳遞的價值觀是一種“在這裡生活雖然有很多糟糕的事,但隻要忘掉一切然後繼續小确幸就可以了。”包括chiikawa相關周邊的消費和宣傳,也讓我感覺到這是一種埋藏在虛僞和謊言下的消費狂歡。“如果生活不開心,隻要看到可愛的東西,就算什麼都不知道也可以很幸福。”
或許作者吸收的,是一種日本國民普遍擁有的集體潛意識吧,一種麻木的、小确幸的、被幼化的、被迫維護右翼統治的“潛意識”。總之,看完動畫以後看到那些表情包也覺得有種不是滋味的感覺。
希望我是過度解讀了。
感覺到了作者微妙的惡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事情的真相是,那早已被摧毀的、根植于心,讓我們頹然失望的,是我們的自由。《我的國王》是由導演麥溫執導,根據導演本人和呂克·貝松的真實戀愛經曆改編,創作出的一部描寫了戀愛的浪漫與殘酷的電影。電影本身描寫了一個對自己的外表有點自卑、性格 ...
革命不是過家家,女性主義不是你的當季時尚單品。這部電影我是去年在電影院看的,看了之後一直都有種久久難以忘懷的很惡心的感覺。一直以來很難理解這份惡心感到底從何而來,最近,終于明白了為什麼,因為《芭比》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帶着欺瞞觀衆的 ...
>>>超級劇透提醒<<<2024年4月25日,《寶石之國》這部橫跨12年的連載漫畫,正式完結。01 緣起“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半善半惡半随心,難徹難悟難歸真。”還記得剛開始看《寶石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