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們在不同時段各自看了此片。以下為我對我們個人感受的收集。
我:
我發現了一部女凝男的片,高興。一些标簽:老女人、肌肉男、性産業的反轉、跨種族……讓我們喝彩世界倫理觀在不斷推進。我喜歡電影的小清新藍綠色調的療愈風、高級酒店、心理咨詢式的對話。它像是上述标簽拼起來的一個四維城堡,沒有一點反思和戲谑的空間。這座城堡是幻象的,像我這種閱片量大的俗氣觀衆受不了這種夢幻泡泡。不排除我個人更喜歡看現實諷刺的;喜劇,深入我心的還得是卓别林式的默劇小醜,珍愛社會,但卻被社會程序背叛。
我看這種100%正向的電影(是,有家庭和矛盾争吵,但都是被抹去了棱角、被圓回來的辯證)有強烈的不真實感。平權,還需要上百部類似的片子才能真正達到核心。《裡奧格蘭德》是很棒的一級台階,但它隻能是一級台階而不是我們要的整部樓梯。我不能全然接受這級台階的立場,隻能祝福它的暴火是件好事,鼓勵更多類似行動。
換個角度,如果《裡奧格蘭德》焦慮地把所有性、種族、平權等理論都嚴肅的塞進一個兩小時的有限空間裡,勢必會成為《黑豹》《真心半解》那種什麼标簽都往自己身上貼的大雜燴,沒重點、太用力。/
友A:
音效和拍攝一看就是二零一幾年的,喜歡這種手法。
看得我挺矛盾的。有點過于美好,但電影,尤其是喜劇,不就滿足人們的幻想嗎?生命欲望的變質和個人主動性的衰減,代表了一種補償性的安慰和個體在真實生活中的不滿足。它的議題點到即止,不深刻,所以有時候容易導緻膚淺偏見。裡奧像雕塑,藏匿真實情況,藏匿的是人們每個人造孽的人生。性欲望就像造孽的人生一樣,是不可控的,不是幹淨、可及時收回,與自己的其他情感如死去的丈夫和家人的關系斷聯的。你可以描述艾瑪湯普森和一個充氣娃娃探索性欲釋放,但裡奧在此不是被描述成娃娃,而是一個有家庭背景特色的人,這就兩端不讨好,顯得尴尬了。
色還是色得挺獨特,一直沒見過這種表達方式的電影,就是立場有點尴尬。/
友B:
今年看得最讓我難受的電影。女性視角叙述,但有沒有那麼女性視角——甚至有些男性崇拜。追求平權,但又沒有那麼平權。點到即止的正确是最容易讓觀者解析出偏見的正确。看完,渾身難受,但又不知道罵什麼。覺得有點藝術性和社會價值,所以不好意思罵。
可能是我不接受現實,這出于禮貌,隻好在混亂性平權事實的外圍戳戳點點的輕喜劇。初衷是不錯,積小流成大河,我們要看平權運動的整體走向,但我也騙不了自己,這片還不夠。摸棱兩可讓人膈應,來自一位非高級觀衆的評價。
這不是一定要搞對立,不是講到平權我們一定要貶低所謂的異性戀白男人上人。任何涉及到性别與性向的事物都容易扯到權利與主奴關系。我并不是強行代入受害者身份濫用語詞與視象。既然《裡奧格蘭德》嘗試觸及權利與主奴,那它探索的深度是有趣的:隔靴搔癢也能解一半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