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部劇在2021.06就看過木魚的解說版,一直非常想看原片… 意外地在近三年之後看到了騰訊上了(但看的時候意識到騰訊删減了一些内容kkk)以及如果去騰訊看的話,務必關閉彈幕。

其實在上海閉幕式(1.26)之前就看完了,但是沉默了很久才有這個心思和時間來寫對這部劇的看法。


“惡”
什麼是惡?殺人、犯罪、做違背社會道德倫理的事情?是殺人犯家屬不再被社會接受,被歧視?亦或,這是理所當然,是連坐?是“無良媒體”?侵犯隐私的報道?早已忘卻的新聞原則?

可是受害者怎麼辦?人 生活在這個社會群體裡面,是互相纏繞的關聯。好似藕斷絲連,或許這是自然的法則。無論誰,犯下“惡行”,哪怕逃避,都會有相應的人受到牽連。


-媒體 social media
很巧,剛寫完to what extent do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ffect human behaviour

是statistics顯示的大家變得更易怒了,是brain rot,是大家幾乎完全被各種social media給荼毒了。人們好像,不再追求真實性,而是在意速度,在意八卦是否勁爆,可以稱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被談論的人,是加害者嗎?是與不是 還有人在意嗎?若是虛假信息,談論、散播的人 是否也成為了加害者?

信息的碎片化,degrading的execute function。似乎這些大腦的變化也是大家更浮躁的原因之一。人們越來越難以集中注意力,去深究與思考。随意斥責,讓自己的短暫“解氣”變為别人一輩子也無法去掉的陰影。并在同時給别人貼上“敏感、脆弱”的标簽。當霸淩者被控訴時,他們隻會說“我隻是開開玩笑,沒想到ta當真了啊”,“我都忘掉這件事了,怎麼會有人記那麼久啊”


人權
這部劇讨論的“人權”是“為什麼要為殺人犯辯護”,人權律師的意義何在?他們是“喪心病狂”,“沒有良心可言”。

想了很久這個事情,似乎沒有正解。帶入受害者角度,憑什麼一個殺害我親人的人可以好好活着,可是作為上帝視角,殺人犯也有親人,ta們好像也很可憐…。如果作為殺人犯的親人,自然愧疚,害怕,恐懼連誅九族的仇恨。

這件事沒有對錯之分,大家都是可憐人。

大家也經常譴責,譴責一些殺人犯被貼上了精神病患的診斷,即可免去牢獄之災。但是…. 對于這個非常controversial topic,或許是私心,或許也是對于醫院鑒定機關的信任,如果罪犯真的有疾病,醫院以及司法機關可以鑒别是否是裝病,那确實 還是認為應當送入監獄中的精神病醫看管治療。

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人力資源。稅,或政府真的有這麼多錢養活這些人嗎?“納稅人的錢是用來養殺人犯的嗎?”


難說,我也不知道。
特别喜歡這部劇,也是在于它很深入人心地讓大家思考這些社會正在面臨的問題。讨論不同人的視角,emphasise人性并非非黑即白。(也是很喜歡非大陸影視劇的重要原因….)

好喜歡這些看完會讓人回味許久的電影,不是不過腦子的偶像肥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