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理解說看不懂諒解的,妹妹結尾處說得很明白了:“我很高興我能恨他,因為我準備好去愛了”。我們作為旁觀者,與其強硬地逼迫綁架受害者“不諒解”,更應鼓勵他們放下因為恨而懲罰自己(阿黛爾恨哥哥的方式是自虐)的過去,盡早回歸正常生活,重新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這才是更實際的,也正是本片主題恢複性司法的目的。

以前刷到過一個帖子,樓主被性侵,發帖求助,問應該去醫院做哪些檢查,評論區幾乎所有人都在憤怒地指責樓主“你為什麼不報警?!”,本來那個樓主發帖時情緒還是比較穩定的,被評論質問後樓主明顯情緒崩潰了。

被傷害後報警是很正确很應該的做法,但真的所有人都适合報警嗎?尤其屢屢曝出報警後受害者反而遭到二次傷害的例子(片中的阿黛爾也是,她被性侵後報警,警察隻問她幾根手指等無關細節滿足自己的癖好,卻不關心到底有多疼、受害者到底受到了怎樣的傷害),這些二次傷害不是受害者的錯,但卻是受害者必須要考慮的事實。

我并非呼籲大家受到傷害後不報警,而是希望其他旁觀者可以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多考慮。

與其指責受害者,不如多問問為什麼,為什麼警察那麼不專業?為什麼受害者會受到二次甚至三次傷害?為什麼受害者的家人都會因為她報警指責她?

另外還想關于性侵說兩句,我懂很多人經常安慰女性受害者“你沒錯,你不要覺得自己髒了”,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話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欲蓋彌彰?潛台詞是“你一定覺得你髒了,不過我要來安慰你了”。如果一個人被搶劫了,或者被人砍了一刀,我們會安慰受害者“你沒錯”嗎?不會,我們隻會說“那人是瘋子”。

如果女性沒有被“貞潔”規訓出那麼大的羞恥感,性侵隻是很嚴重的普通暴力吧?關于性侵受害者的言論也應該圍繞被暴力對待後的安慰,而非圍繞“貞潔”展開的“你沒髒”的安慰。

歐洲的司法相關電影讓我們看,水土不服是一定的,不過短評區那麼多人不屑地表示“政治正确”、“白左”我是真的沒想到的。在1.0的世界看2.0的電影,嫌棄沒有1.5的設定…我也很反感反思怪,但對于别人的東西處處看不上,和反思怪又有什麼本質區别?二極管的兩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