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用僞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這個故事,亦真亦假,讓人一時難以分辨。叙事結構上倒叙與插叙的穿插十分巧妙,開始給觀衆留下疑惑又随着劇情的推進一步步揭曉答案,讓人豁然開朗。影片大量的特寫鏡頭,冷峻客觀,但也更好地窺探了人物的内心,極具力量。庭審的那一大段紀實鏡頭給人一種戲中戲的感覺,更有意思的是主角就是真實事件的當事人,這讓影片又多了幾分戲劇性。

主角薩布齊恩假冒導演的行為讓人感到可悲又可笑。從他的言談舉止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個真正熱愛藝術熱愛電影,樸實善良又有一定文化素養的人,可生活的重壓和現實的蹂躏卻讓他不可能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他會才去扮演導演,沉浸在幻想之中,去體驗他這輩子從未得到的認可和尊重。他真正欺騙的從始至終隻有自己,而這僅僅是為了能短暫地逃離自己困頓窘迫的生活,逃離這殘酷的現實,這悲慘的人生。

...
...

主角薩布齊恩在法庭上的自我陳述,看似荒謬可笑,實則充滿諷刺。那一句句輕松的脫口而出的話語背後的辛酸和苦楚卻是那樣真實,那樣破碎,那樣直擊人心,有着最樸實動人的 力量,是對現實社會的控訴,擲地有聲。

...

影片的結尾是全片最感動人心的地方。當看到薩布齊恩走出法庭與真正的導演相見緊緊擁抱哭泣時,我的内心瞬間被深深觸動。

...

後來他們再次拜訪被騙者一家進行道歉。按門鈴被拒時主角的第二次哭泣也是讓人十分心酸。

影片最後一刻定格在了薩布齊恩的側臉和他手中那束鮮花上。陽光灑在臉上,他綻開微笑,從此以後,一切都是新的開始,一切都有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