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姊妹篇,限定場景災難戰争類型,很經典的管虎風,這部有點好萊塢類型片的感覺,制作水準确實高。

無功無過吧,如果能講方言就更有味道些,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顯得整個故事有點懸浮割裂。人物造型像東南亞人或者墨西哥人,當時的漁民真的被叫做“小海盜”麼,有待考究。(甚至配樂都有一種美洲原始部落的風味)小島文化語境下的民族性格跟大陸人是有很大區别的,這方面突出了人物狂野的感覺,但隻是停留在表面;集群關系也有待考究,電影裡是以老大為首的部落形式,這點跟内陸的宗族集群很不一樣。(因為總感覺有一種很割裂的文化嫁接感,像照搬了西式海盜片,所以需要對海洋文明和内陸文明做區分。)

搜了一下,導演說海盜的設定是為了塑造人物,制造矛盾沖突,印證了我的猜想——在嚴謹性上有失考究,整部影片的風格像是東方面孔演的西方冒險海盜片,有種架空幻想感,融合了西方文化的皮,和零散的東方文化元素,比如老祖宗不讓女性開船等等,所以整體拼接感很強,很怪。

第一幕叙事效率太低,第二幕情緒渲染問題類似《八佰》,幾個配角代表着戰争年代下幾種不同的民族性格,但太臉譜化,制造一種宏大史詩感,煽情過度就刻奇了。第三幕高潮戲确實精彩,救援成功後升華部分倪妮演技不太到位。

制作很精良,劇本很粗糙。人物塑造和文化背景調研都服務于情節曲折和那幾段煽情小品了。管虎導演似乎要在這條賽道上一條路走到黑,能看出來想要做出新奇感的野心,也确實做到了 ,但吃力不讨好,這條賽道本來就沒什麼能玩的新花樣,再怎麼拍都隻是畫面很刺激很壯觀但觀衆看完就忘。

雖然整體風格很像《敦刻爾克》,但管虎的這種套路片永遠都無法再更上一層,如果主題隻是停留在渲染某種情緒的話,上限也就隻能到這了。(誇張點說甚至像某種宣傳片,在和平年代都在拍反戰題材的情況下,隻能說咱也是蠻一腔熱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