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妄想症般悲怆的最後呐喊·黃子華《棟笃笑》之《娛樂圈血肉史》
電影公司不找我,電視公司不找我,沒有人找我。什麼人都沒找過我。
慢慢地,你會覺得自己是什麼?
當什麼人都不用你的時候。
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在生前絕不會受到别人重視。但是像我這樣的藝術家會更偉大,因為我知道,在我死後,我也一樣不會受到别人重視。
——題記。
1.
當電腦裡沒有任何電影可看的時候,我會看黃子華。已經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了。畢竟,總有些新的東西會被我發掘出來。而且,至少看這些的時候不需要去思索什麼。一切都在他口若懸河的時候呈現在我們的視覺聽覺裡。
輕松,而悠然。
當然,他說的話總有一些特别的主題,常常被他提及。比如九七香港回歸,六四運動,秋後算帳,樓價,董建華,司徒華,自殺,追女孩,明星……等等等等。
很多的東西放在現在看來,也許,真的可以反應出香港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什麼都可以說。隻是很多的東西都很敏感,不可提及。
所以很多次想為所看到的聽到的寫點什麼,終究沒有寫。
網上有得下載幾場《棟笃笑》的現場實況,我也始終隻看這幾場。歡笑,開心,從來不用思索為什麼。
我隻是記得朋友說過,黃子華是周星馳之後香港娛樂圈給我們唯一的安慰。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我對這幾場《棟笃笑》還沒有一個真正的概念。但是我喜歡看周星馳,所以,我沒有任何疑慮地看,反複地看。
然後,我開始同意朋友的這種說法,開始向别人介紹這幾場《棟笃笑》的時候順帶一句,黃子華是周星馳之後香港娛樂圈給我們唯一的安慰。
很多的人樂于接受。畢竟,很多的人都喜歡周星馳。
不過,黃子華的受衆隻能限在香港或者廣東的某些地方,所以他的影響力沒有辦法像周星馳一樣。因為他的《棟笃笑》永遠隻會有粵語,而且永遠不會字幕。
而就算配上普通話的音,那恐怕也遠遠沒有粵語的那麼精彩。
而就算加了字幕,恐怕也隻是香港式的粵語字幕,除了會粵語的人,或者多少對粵語有所了解的人,其它語系的人恐怕永遠也不會明白其中的神韻。
這就像一個廣東人看周星馳一樣,普通話的版本永遠沒有粵語版本精彩的道理一樣。很多的話,似乎隻屬于周星馳本人的,周星馳還好些,畢竟找到了一個多少有幾分神韻的配音演員,配出來的普通話版本還有些可觀望性,不過,我想象不出來黃子華的《棟笃笑》配成普通話會成了什麼樣子。
黃式語言。而且一場就一兩小時,每一句話每個語氣,那将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支撐。黃子華似乎也不在乎自己的《棟笃笑》可以傳到多遠的地方,也許,正如他所說,他講笑話,有人笑,也就夠了。
不說那麼多了,說這場《娛樂圈血肉史》吧。
其它的各場,以後有時間,或者有靈感,有感觸的時候再說吧。不然會越扯越遠了。
2.
黃子華的很多場《棟笃笑》都是基于一個基調,和周星馳一樣。
基于一個小人物的角度,看大時代變化。不過還是有點不同,周星馳偶爾會在電影裡有蛻變,他完全沒有,徹頭徹尾一個小人物。
當然,早期作品都如此,到了晚期,多少會站在某一些角度去看某些事然後完整地表述出來。
這一場也不例外。
而且名字起得好,《娛樂圈血肉史》,完整的一部黃子華在娛樂圈裡掙紮求存的寫照,帶有很濃厚的自傳式的色彩。
也難怪他在這一場裡說,他和歌星最大的不同是,歌星一首歌可以反複地唱,而他做一場,會把自己所有的資料都給了觀衆,要再做一場,就要輪回一次才能收集到資料。的确,這一場基本将他幾十年的經曆都帶進去了,再做一場,恐怕真的得再輪回一次了。
從一開始入行的電台DJ,早晨節目的主持人,編導,編劇,跑龍套的臨時演員,話劇演員……到最後的《棟笃笑》。
多少悲涼。多少滄桑。
但是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到現在還活着,還在台上給我們講笑話。這樣的人生态度無疑是值得欣賞的。
也或許,看黃子華,并不是因為他的話有多妙,并不是他長得好看,并不是因為他的動作聲線,而僅僅是因為他的那種人生态度,那麼小人物的立場,總是可以引發我們自身的共鳴。而因此,我們會追捧他的每一場《棟笃笑》,追捧他的任何一句話作為口頭禅而沉溺。看過《棟笃笑》并且喜歡他的人們聽到了會相視而笑彼此心會意領,而不喜歡他或者沒有看過的人會滿臉不明就裡地看着那些相視而笑心會意領的人們,那時候你會感覺,相視而笑的人們是知音,心會意領的人們是知己。
那種感覺不可謂不好。
而現在,我周圍幾乎所有熟識的朋友都會幾句,輕歎。
有些東西,自有其魅力。隻是等着人們去發現而已。

3.
這場《娛樂圈血肉史》是我第一次看他的《棟笃笑》感覺悲涼而不是好笑。有時候甚至感覺眼眶有些熱乎的感覺,然而,我不是一個感情特别豐富的人,所以,有這樣的感覺開始讓我想為這場《棟笃笑》寫點什麼了。
也許,僅僅隻是作為一個最底層的小人物所有的共鳴引發出來的情感崩潰。然而,現在我似乎很需要這種情感崩潰,隻是因為我需要刺激,感觀上的刺激,甚至是精神上的刺激。
我總是害怕,會不會有一天,我再寫不出一個字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我總是害怕,會不會有一天,不管我看到了什麼,我會有種不惑和知天命般的麻木不仁,不再感慨地書寫和記錄。我總是害怕,會不會有一天,我會對着電腦屏幕,把手放在鍵盤上卻敲打不出半個字。
他的演戲過程和我的書寫過程有些相似。隻是,他已經找到了他的出路,我沒有,我還在作為跑龍套的臨時演員式人物在我的文字世界裡掙紮。
在這一場裡,他展示了他第一次片酬,他說,扣除了傭金,扣除了吃飯的錢,扣除了坐車的錢,扣除了所有的費用,那天晚上,我總共是賺了十塊錢。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把這張十元高高地舉在頭頂上,像舉着聖物一樣的虔誠。
他用一種自嘲的語氣接着說,我知道,很多人做了很多事賺了很多錢,可是,那些錢都是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賺回來的,而我這十塊錢,是讓人罵,捱通宵,讓雨淋而賺回來的,更重要的是,這十塊錢,是我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賺回來的,這十塊錢對我來說,意義深長,它代表了光明和盼望。所以,這十塊錢我到今天還保留着……
我也曾看張愛玲的傳記,我記得她的第一次稿酬是用來買口紅和裙子,縱然她的母親建議她用一個鏡框保存起來,可是她第一次有完全屬于她自己的錢,第一次有她可以自由支配的錢,她完全聽不進去,買了自己一直想買的東西。
在我看來,這意味着她相信自己的天才,她相信自己的天賦,在她看來,第一次的稿酬意味着後面有更多的稿酬,意味着自己終于有了獨立的經濟能力。
所以,為了表達出這種經濟能力的真正開始獨立,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方法花了它。
這是和黃子華完全不同的消費觀,一種完全小資的消費觀。
我記得我的第一次稿酬,我曾想過保存起來,然後等到以後拿出來觀望,我想,我的表情一定和黃子華對着那張十元的紙币一樣虔誠。
然而,我那三十塊錢最後請了朋友去吃飯。不過,我可以理解他的那種虔誠。縱然我不曾為那三十塊錢可惜,我甚至還得加幾十塊錢才夠付那頓飯錢,可是,我開心,朋友也替我開心,第一次看着自己的字變成實實在在的鉛字而且拿到了稿酬……
也許,那三十塊錢對于我的意義也僅僅隻是如此罷了。
可是依舊我還是能理解。因為我到現在還有一種沖動就是拿三十塊錢當成那三十塊錢,然後收藏起來,隻是,總覺得那樣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小人物總是如此的,我想,所以,我永遠隻能是小人物,而不可能是張愛玲那樣的天才。所以,張愛玲十三歲寫一篇自我介紹的時候以天才自命,我贊歎,而不會有嘲諷。
的确,人貴自知。不論是黃子華的虔誠還是張愛玲的奢華。他們都是有自知的人,所以,他們各有他們與衆不同的消費觀。
4.
點一根煙,繼續書寫。
我記得黃子華有無數個抽煙姿勢,不過最經典的姿勢也許就是流氓地痞的那種姿态了。也許,我也隻是一個底層的文化流氓,文字地痞。
煙草于我,童年是一種好奇和貪玩;現在是一種習慣,一種刺激和精神依賴。我在想,也許,在我的有生之年,隻要我身上的錢隻夠一碗米飯或者一包香煙,我也會放棄一碗米飯而去買了香煙。
我是一個疲憊的家夥。所以我永遠也擺脫不了香煙。
《娛樂圈血肉史》,句句有血有淚。
隻是用一個幽默诙諧的語調姗姗道來,就顯得更悲怆了。當然,如果沒有所謂的共鳴地話,我會永遠像以前一樣歡笑,不帶半點愁。
也或許,隻是一種習慣,習慣了歡笑的黃子華,而還沒有習慣一個悲怆的黃子華,所以,今天我才會如此感慨地寫了這麼多。
點煙,周而複始。
5.
悲憤,懷才不遇,于是怨天尤人。也許,就是這一場的主旋律。
然而,這也表現了香港人的勤奮。悲憤,懷才不遇,怨天尤人之後,第二天九點起床,依舊還是要去上班,認真地過自己的每一天。
朝九晚五,似乎是所有香港人生活的基本因素。所以,香港經濟會起飛,所以,悲憤,懷才不遇,怨天尤人之後,還有《棟笃笑》,還有《娛樂圈血肉史》。
所以,黃子華的這場SHOW,是回憶,也許,也是血肉史的結束了。畢竟,當一個人可以如此淡然地對待自己一些不堪的回憶的時候,這個人已經有相當強的生命力了。
而且,當這樣的記憶已經被自我淡漠,甚至可以被一個自嘲的語氣拿出來跟公衆分享的時候,這個人至少已經擺脫了那種回憶中的困境了。
有悲憤,于是有了嫉妒,然後就開始嘻笑怒罵了。
從電視台,電影,導演,監制,編劇,甚至是高級低級的跑龍套的臨時演員,更甚至指名道姓地說周潤發,黑澤明,王敏德,的确,沒有多少人敢于把自己這些陰暗面的想法公諸于衆,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不過,他敢這樣,也許也說明他相信他說到的那些人,他們是有胸襟去包容這一切的。也或者,在他成了一場破釜沉舟式的表演,得罪某些人去讨好觀衆,隻要觀衆喜歡,其實在娛樂圈也就沒有不可以的事了。
不過,在他那種聲調下說出來的話,也許,也沒有人會跟他較真的。
所以,他最後說,在太平盛世,觀衆隻是一個觀衆,而在大時代之中,觀衆就不隻是觀衆那麼簡單了,觀衆是雪中送炭的知音人了。
而我們現在都處于一個大時代之中,你們還來看來……之後是深深的一個躬。
最欣賞的還是題記的那段話。裡面有無限有悲涼。縱然他說的時候大家都在歡笑,隻是,誰有這樣的诙諧的态度和這樣明白自我呢。
電影公司不找我,電視公司不找我,沒有人找我。什麼人都沒找過我。慢慢地,你會覺得自己是什麼?當什麼人都不用你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在生前絕不會受到别人重視。但是像我這樣的藝術家會更偉大,因為我知道,在我死後,我也一樣不會受到别人重視。
天才和白癡隻是一線之差。而說出這樣的話來,多少有點自傲,有點自信,但更多的是一種不為人知的辛酸。
不是天才,那便甯可當白癡了,或者,永遠被埋沒在無邊無際的灰塵下面。
也或者,這是一種不肯妥協的固執和怒吼。一種自知自省卻不甘心的憤慨。
不再多說了。
6.
一些本場的精彩語錄。
各位,幾天沒見,覺不覺得我帥了很多。所以,有人說我有點像黎明,當然,比黎明成熟些,所以,有時候覺得,我像黃昏多一些。
因為我小時候壓抑得太多,所以我的性格是很悲觀的。這就注定了我遇到開心的事,我都會說,沒用的;而遇到任何不開心的事,我總會說,預料之中。
……子華,我老婆跟我說,她有了身孕。沒用的。
唉,她是跟我說,那個孩子不是我的。預料之中。
子華,我老爸證實了真的生了癌症。預料之中。
不過醫生說,也許電療會有效的。沒用的。……
我是讀哲學的,而李小龍也是讀哲學的。……李小龍,他會功夫,所以他拍武打片;而我讀哲學,我不會功夫,那我就去拍文藝片。
……而說到文藝片,我就不能不說一下,我不能不說一下我另外一們偶像,羅勃·迪尼路。……方法演技。而我有李小龍的信心,羅勃·迪尼路的方法演技,所以,在八年前,我就立志做香港的小龍·迪尼路。
《秋天的童話》。周潤發得到鐘楚紅是童話,周潤發在海邊開餐廳是童話,周潤發每個兄弟姐妹買幢樓給他是童話。我跟你說,我得到鐘楚紅就是童話,我可以在海邊開餐廳是童話,我如果可以買一幢樓,以現在的樓價來說,我也是童話了。
但是他們不會讓我做,雖然我也想在海邊開餐廳,雖然我也想得到鐘楚紅……
周潤發來自哪裡?南丫島。
南丫島其實是外面人,嚴格來說,周潤發是半個外地勞工。我們這些住在中環,銅羅灣的才是真正的香港人呀。我們在香港捱塞車捱廢氣的時候,周潤發在幹什麼?他在南丫島曬太陽抓泥鳅。為香港做過些什麼呢?
為什麼這個時候譚耀宗為了講一句話:反對輸入外地勞工。
但是不要緊,周潤發的演技很好。但是現在有些家夥,像王敏德,大衛這些人,他們連廣東話都不會說,他們就連技術勞工都不如了。
但是,他們有戲拍,我沒有。
……
7.
最後。我想說的是。
類似這樣的語調很多,我也不做無謂的重複了。喜歡的朋友去買正版看吧。因為下載的版本有些是有删節的。
黃子華成就了《棟笃笑》,或者,還是《棟笃笑》成就了黃子華。
然而在我看來,《棟笃笑》和黃子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當珠江台的某個節目主持人也搞一個《棟笃笑》節目叫《任講唔嬲》的節目,第一次發現的時候以為了轉播黃子華的《棟笃笑》還以為有得看了,一看居然發現不是黃子華,滿臉無味。而且看起來開始覺得是一檔白癡節目了。
我再沒有興緻看其任何一期。沒有了黃子華,《棟笃笑》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我想,所以不管珠江台的這檔節目的主持人說的是什麼内容,我偶爾會發笑,隻是笑那個主持人而已,而不關内容。
最後的最後,解釋一下《棟笃笑》三個字的意思。
引用網友的話:“棟笃笑”原文是stand-up comedy,在西方非常流行,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站在台上結合當時發生的逸聞趣事說單口相聲。在香港翻譯為“棟笃笑”,應該說非常傳神,由黃子華創立,所謂“棟笃笑”就是黃子華一個人在台上講笑話,連講兩個小時,結合香港當時發生的趣聞轶事,談人生、愛情、時事、人情,無所不包,“棟笃笑”深受港人喜歡,3000人的場子場場皆滿,這種功夫由黃子華獨創,到現在仍然隻有黃子華一人能夠施展。
2006-1-3 乙酉年十二月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