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肥内老師說的小津後期電影每場戲都說了2~3個事情,且首場戲尤為重要,這裡着力分析第一場戲來濾清整片的脈絡。
小津後期電影的母題都是“家和萬事興”反之就是“家不和萬事不興”。
他第一部有聲片《獨生子》的片頭就帶出了他後期大部分電影所要講的命題“親子關系一旦産生,就是人生悲劇的開始”。
我們先來看片頭三個空鏡,雖然不至于像後面幾部那麼都帶有表意,但都有其意義。


廣告牌交代了“風呂”就是溫泉的意思,而後面對話裡面的伊勢志摩就是著名的志摩溫泉區;“始罪”就是原罪,而本片就是講人的“原罪”父母輩犯的錯造成了子女無法挽回的結果—白發人送黑發人;“街的仁義”—二女兒明子的男朋友憲二對于她是毫無仁義可言,所以街頭的仁義簡直可笑至極。

當時的池袋和現在的池袋是兩回事情,是80-90年代東京擁擠不堪,為了尋求更加舒适的居住地,人員才從中心地外擴,現在才是非常發達的。這也給本片的背景提供了一個應該發生的場所。
我們來感受一下50-60年代的街景,是不是和空鏡類似。



to be continued
第一.離他住得近,小店位于池袋,而他住在雜司谷(雜司谷其實是相當幽靜的平民區但是在下一場周吉回家時依然在晚間伴有很大的火車聲),都屬于東京市豐島區。

聊一大堆沒事
第一.因為美食和故鄉(去過哪裡),兩人才能找到共同點。
第二.作為監事,必須在社會上是圓滑一點,需要和各種層次的人說得上話
第三.兩次老闆娘推薦周吉吃的特産,客人甲都要跟他吃一樣的,鬧得後面周吉也想吃醋拌牡蛎(找到美食共同愛好,同時也代表了周吉認同了客人甲的粗俗吃法,僅僅是醋拌一下,也許能更鮮美?而不是煮粥????)
從美食聊到了故鄉,周吉提到了賢島,我們看看賢島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