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的消失隻是影片最外層的表征——真正被“失蹤”的是主體自身:欲望的方向、情感的确定性、觀看的中心,都在影片的搖晃與凝固之間被溶解。影片的運動性從未抵達任何目的地,如同“呼嘯的列車無法停止”,那是一種被壓抑的運動性——運動自身成為被欲望吞噬的空洞形式。
在那段攝像機随船在海中的晃動而律動中,鏡頭不再是叙事工具,而是被抛入物質世界的身體——它在海浪的韻律中同步搖晃,拒絕穩定的觀看位置。這種影像的“不穩定”正揭示了梅洛-龐蒂意義上的“肉身知覺”:空間不再是外部的容器,而是身體與世界的黏附界面。在這搖晃中,性欲不再是指向他者的欲求,而成為一種無方向的存在震顫。欲望在海的律動中被溶解,世界的感官結構也在此變得流體、無界、幽閉——空間本身成為感官的延展。
然而安東尼奧尼真正的發明在于他讓攝影機進入“雕塑性”觀看。他的鏡頭往往不是跟随行動,而是凝結時間,使人物在畫面中變得如同石像。克勞迪娅在街頭被衆多男性凝視的場景,正是一種“凝視的雕塑”:她被固定在衆目之下,而觀衆同時也被攝入這雙重凝視的回路。這裡的“雕塑”并非比喻,而是一種神聖的時間結構——影像停止了生命的流動,卻因此獲得了“半生不死”的靈光。雕塑是一種“例外狀态的物質化”:不屬于生者,也不屬于死者,而停留在中間地帶——這恰是安東尼奧尼影像的形而上學位置。
這種雕塑性凝視迫使觀看者放棄功利性思維,進入一種“無用的凝視”。在這種無用之中,神性顯現——但那神性并非超越性的,而是出自凝視本身的懸置:當影像不再服務于再現,而成為凝視的對象本身,它就獲得了神聖的強度。攝影機運動與雕塑的靜止在此彙合,影像成為“活的雕像”:它既運動又凝結,既呼吸又無聲。
影片中那種“鏡頭的痙攣”與“房間的鬼魅感”造成一種幽靈主體的生成。安東尼奧尼讓主角的心理與叙事退場,使“被拍攝的事件”自身成為主角。主角不再是安娜、桑德羅或克勞迪娅,而是一團無形的精神:它懸浮于攝影機、被攝對象與觀衆之間。導演的意志、角色的行動與觀衆的注視形成了一個寄生循環——影像成為意識的共體。于是,叙事者與導演、被攝者與觀看者、生命與影像的界限同時消解。影片的真正主角,正是“觀看”這一行為本身。
而這種觀看最終導向崇高的坍塌。安東尼奧尼在與費裡尼、希區柯克同年的影像語法中完成了對“幻象空間”的解構:他者(安娜)作為崇高客體的消失,使得所有愛情關系都陷入空轉。愛情不再是主體與他者的相遇,而是欲望的自我反射。崇高客體的魅力并非内在屬性,而來自其在幻想結構中所占據的位置。一旦這一幻象空間崩塌,崇高即墜入世俗,世界随之沉默。
結尾克勞迪娅與桑德羅的相對——她的悲哀與他的空虛共振,卻無法形成語言。世界是無聲的。那撫摸的手勢不是寬恕,而是對存在虛無的靜默承認。雕塑性的凝視在此達到頂點:影像不再流動,而是停駐于廢墟之上——廢墟中央是空無一物,卻正因這空無而顯露神聖的回聲。
在這一意義上,《奇遇》揭示了電影的本體悖論:它既是“攝影機的運動産物”,又通過運動的懸置獲得了“雕塑”的凝固性。它是一種半生不死的藝術——在死亡與生命之間閃爍,在運動與靜止之間凝結,在欲望與虛無之間持續回響。安東尼奧尼讓影像第一次真正“活”了過來——不是作為再現的生命,而是作為凝視的精神。這種精神既在銀幕之内,也在觀衆的目光中延續:我們觀看的每一次停頓,都是雕塑凝視的再生,是電影的靈魂在我們眼中“半死不活”地蘇醒。
雕塑的凝視:金·諾瓦克與“神聖”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此标題無法顯示
一、不屬于星戰的安多:拒絕神話叙事傳統的“星戰”作品本質上是坎貝爾意義上的英雄神話——有預言中的救世主、有善惡二元對立、有宿命的犧牲與勝利。但《安多》選擇了“去神話化”的道路。它不再講述“Chosen One”的成長故事,而是描繪一 ...
結合《東京!》從朱迪斯巴特勒的表演理論分析
查理·考夫曼在這個年代的劇作很難不聯想到其受到朱迪斯·巴特勒的協同表演理論的影響。翻了下外網居然也幾乎沒有從這個視角分析的。黑格爾認為欲望總是一種對承認的欲求,Craig借木偶表演操縱Malkovich的意識收回承認達成欲望,激活自 ...
So,are you dreaming of building dreams,too? 你預見了所有悲傷,是否依然願意前往?看完第二季,腦海中便浮現《降臨》中的台詞,這也是Pantheon的一大核心母題。如果你作為Universe- Engineer,你該如何覺知過去-現在-未來對于你的意義,又如何決定每一個Code ...
L'histoire de la solitude
孤獨的曆史,曆史的孤獨。電影通過演員的聲音傳達了這樣的主題。如果你睡眠,如果你做夢,就接受你的夢。這是睡眠者的職責。所有這些光,所有這些黑暗。電影投射出一個依然幾乎沒有曆史的世界,但卻是一個講故事的世界。然而,在不确定性的替代下,思 ...
多元藝術碰撞——最偉大的流行文化作品 星戰日的最大驚喜。與其說是愛死機版星戰短篇集,更不如說這才是最原始的星戰,它代表了一種文化,一種偉大的流行文化,也是無可替代的軟文化輸出。這樣的故事在不同國度的藝術家手中展現出星戰文化自适配性與融合性之強,讓不同族群也感受到巨大的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