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是本片的影評,而是通過本片我所想到的關于世界電影中的跨文化交流。)

在世界文化差異性與開放的國際關系共同作用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跨文化交流成為我們不斷關注的話題。電影作為内容最複雜的一門藝術,根據類型不同而廣泛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藝術與文化,因此電影是跨文化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可從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發展趨勢和風格差異、中西方電影精神文化差異、國産電影中的跨國文化交流、西方電影中的中國元素、電影中的包容與開放等五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發展趨勢和風格差異

目前美國的好萊塢是世界最著名的電影中心,同時好萊塢風格電影也在全球最具影響力,以至于大多數國家的電影市場均已被好萊塢攻占,甚至包括英法等大部分西方國家的電影都逐漸走上了好萊塢路線。但最難被好萊塢攻占的是中國和印度,中國目前還遠遠算不上電影工業強國,但是因為前幾年實行了國産片保護政策,在全國各大影院和平台限制國外引進片,為國産電影的發展提供更多空間,從而得以發展國産電影。但這個政策有利也有弊,因為對國外電影的限制性太強,更多國外有影響力的好電影難以走進國内觀衆的視野,相反,國産電影最終隻能在國内範圍收獲很高知名度,但國際影響力不足,從長遠來看容易導緻國内電影市場的發展畸形。與中國不同,印度的市場難以被好萊塢攻占的不是因為政策,而是因為印度本土電影風格本身具有強大的定力和名氣。雖然世界上有很多“萊塢”,但最著名的主要有兩個:美國有個好萊塢,印度有個寶萊塢。之前港片風靡全球,如今港片沒落了,再加上大部分西方國家都在走好萊塢路線,印度寶萊塢憑借超高的電影産量、較高的電影質量、完善的電影産業鍊、較高的綜合水平、獨特的電影風格,以及廣泛的知名度,自然就成為全球影響力第二。印度電影風格十分出名,例如經常出現歌舞片段、影片時長一般都很長、獨特的運鏡手法、大喜大悲扣人心弦的劇情、動作電影中的開挂、常見的慢鏡頭、恰到好處的音樂渲染、濃厚的宗教氛圍等。由于印度電影本土風格突出,中國觀衆對其褒貶不一,但無論是褒是貶,都是觀衆的主觀看法,從客觀上講,這是适應印度觀衆興趣的一些特色,也應該得到全世界的認可。除了西方歐美國家、印度以外,還有一些電影影響力較大的國家,比如韓國和以動漫聞名全球的日本等,但這些國家的電影産業過于類型化、發展不均衡,導緻題材局限性較強,缺乏更全面的發展,因此國際影響力也受限。

二、中西方電影精神文化差異

首先電影表面上的大緻差異就有很多:西方電影推崇英雄主義,從大事件上刻畫個人英雄主義形象;中國電影刻畫細膩,一般描寫小人物,擅長以小見大,從小人物上表達真情實感。西方電影願意把更多成本用在特效上,多用火爆的場面、跌宕的情節來吸引人,甚至用大量的電腦特技、特效處理,使場面更加炫酷、驚險、刺激,擅于營造博人眼球的效果;而中國電影的大量成本用在演員片酬上,并通過貼近生活的小事感動觀衆,主要是攻心,很少出現驚險刺激的火爆場面。西方電影一般比較現代化,題材也更加廣泛開放;而中國電影審查制度過于嚴格保守,受國情、政府、傳統思想的影響和社會輿論的壓力較大,因而存在較多的避諱之處,且影片投資力量不如西方,使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電影中特點最突出的就是個人英雄主義,在漫威宇宙和DC宇宙中的超級英雄就是英雄主義的最典型案例,此外,中西方電影更典型的如美國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和國産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對比主要就是精神文化層面。《星際穿越》中美國人擔起拯救世界的重任,體現的是英雄主義;而《流浪地球》中除了中國人還有其他各國人民共同面對,合作共赢,彰顯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星際穿越》中的目标是尋找适合人類居住的新家園,符合西方國家根深蒂固的取舍觀念;《流浪地球》中的目标是不放棄家園,帶着地球一起走,既拯救人類又拯救地球,符合中國人所富含的傳統的家國情懷。

三、國産電影中的跨國文化交流

有很多國産電影,尤其是在國外取景的電影中會看到其他國家的元素,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在泰國、美國等國家拍攝時就包含了跨國視角。國産電影中出現的國外取景地、國外演員、外語等等,都可以算作跨文化交流的元素。随着全球化的發展,跨國拍攝的電影越來越多,同時也越來越受歡迎,跨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密切。

四、西方電影中的中國元素

電影跨文化交流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符号元素的相互滲透,有些西方電影中同樣也包含中國的元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傳統武術和一些傳統手藝等。在國外,“功夫”成為中華傳統武術的代名詞,比如美國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片名由“功夫”和中國的國寶“熊貓”組成,片中還涉及到了根據中國南拳“五形拳”所設計的“中原五俠”。再比如《尋夢環遊記》畫面中涉及到的剪紙和漢字,無一不體現着中國元素。

五、電影中的包容與開放

認真創作的電影離不開包容和開放的态度。電影中的包容,是指放下政治、階級等因素,真正從藝術的角度去創作,電影分國界,但藝術不分國界。比如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一直存在政治上的沖突,但影片中一個很明顯的主題就是印巴沖突下呼籲兩國和平。國外電影在題材上一般都比中國更加開放,比如借電影狠狠地抨擊現在的警察、社會、政權等,大膽反映一些政治上的敏感話題,卻仍可以順利上映;但中國卻在目前嚴格的審查制度下很難上映類似的涉及政治敏感話題的電影。再比如災難片,美國的災難片中可以随意摧毀象征美國精神的自由女神像和代表政權的白宮,但國産電影中就連一些政府機構被摧毀的特效鏡頭都過不了審,自然很難産生優秀的災難片,所以跟國外電影相比,國産電影行業還遠遠不夠包容、不夠開放。

因此,電影中的跨文化交流,中國既有長處,又有短闆,這便是與世界的差距所在,如果每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都能做到更加包容和開放,那麼跨文化交流的未來就會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