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是發生在1947的一次英屬印度解體事件,其影響延續至今。作為一部诠釋愛的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則站在現代印巴沖突的時代大背景下,用一件生動感人的小事告訴人們,愛可以跨越種族、跨越宗教,甚至可以跨越國界與仇恨。
一、種族與宗教:自我與他者的對立
種族問題是印度電影中十分常見的一個話題,很多人物矛盾的起因都是種族階級地位的不平等。影片中有多處關于印度種姓制度的體現,這一制度把人從高到低分為婆羅門、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四個等級,而影片中由印度三汗之一——薩爾曼·汗主演的角色帕萬則屬于地位最高的婆羅門。而婆羅門的人大多都是僧侶或貴族的後代,膚色相對更白,以至于後來男主在把女孩帶回自己家族的時候,因為女孩膚色較白,而被家人猜測為婆羅門,有了不錯的待遇,直到他們發現女孩竟然在鄰居家啃雞腿,而婆羅門是終身吃素的,顯然女孩并不是婆羅門,嶽父等人的态度開始轉變,甚至不願意繼續把女孩留在家中,此處便體現出印度種姓制度和種族觀念的嚴苛。而男主并沒有因此放棄女孩,而是懷着一顆善良的心,以平等的姿态照顧女孩并送她回家。任何需要幫助的人都值得被幫助,哪怕種族不同。
印度作為一個宗教興盛的國家,除了種族觀念以外,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嚴肅的事情,信仰最普遍的當屬印度教了,而巴基斯坦信仰最普遍的宗教卻是伊斯蘭教,宗教對立是造成印巴沖突十分重要的因素。影片中,男主作為一名虔誠的印度教教徒,在發現女孩壓根不懂印度教禮儀之後,開始擔心她的背景,甚至想過要放棄,但女友的支持使男主更加堅定初心,即使男主後來發現了女孩是穆斯林,但為了女孩能夠安全地與家人團聚,還是選擇遵從内心深處的善良與愛,愛不分宗教。
二、愛與和平:信仰與奉獻的統一
如果說跨越種族、跨越宗教的愛是因為同情和善良,那麼肯冒着生命危險翻越敵國國界送女孩回家則體現了勇氣與信仰。男主不僅信仰印度教,同時也信仰和平,相信愛也能翻越仇恨。看球賽時,嶽父發現女孩為巴基斯坦隊鼓掌并親吻屏幕裡的巴基斯坦國旗,得知她是巴基斯坦人後将她趕了出去,而男主卻并沒有因此放棄她,為了讓她安全回家,男主努力嘗試了各種辦法:無法辦簽證,就千辛萬苦籌錢托付給導遊;在發現黑心導遊的所作所為後,男主為了救回女孩大展拳腳,不僅體現了男主對女孩的愛與責任,同時也反映出社會中存在很多唯利是圖的不法分子;男主決定親自護送女孩回家,在非法翻越國界被發現的時候,也是憑借虔誠的信仰和善良的初衷博得巴基斯坦邊防人員的同情……影片在這件嚴肅問題的劇情走向上也算是一種含蓄的理想治愈風格,這一點在結尾處男主返程上也有呼應,在記者明辨是非的号召下,兩國民衆全都來到邊防處守護男主回國,可以看出男主的所作所為非常令人感動、同情,充分體現了“愛不分國界、愛跨越一切”的奉獻精神。
此外,這部既溫情催淚又感動震撼的影片也有很多小的方面使人深思。比如女孩的母親帶着她長途跋涉去印度治病;由于兩國局勢緊張而無法辦簽證,男主被迫非法越境;男主一路曆經磨難,既要送女孩回家,又要逃離警察的追捕;在得知男主不是間諜後,警長卻想使其屈打成招……種種矛盾的根源其實都在印巴沖突上,影片對曆史進行了真誠的思考,劇情上則通過愛來化解矛盾。
不過影片還是有些不足之處,比如前面在男主和女友間的愛情方面用了過多的篇幅,拖慢了影片整體的叙事節奏,影響了叙事的重心。但瑕不掩瑜,更何況最後20分鐘主題升華,尤其是結尾處,男主對着巴基斯坦民衆使用伊斯蘭教禮儀進行告别,而女孩在恢複聲音後對男主說了句印度教中的“羅摩神萬歲”,兩人在兩國民衆注視下奔向對方,在國界處相擁,持續的慢放鏡頭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刻,這是一種跨越宗教與國界的信仰,也是一種超越信仰的寄托,更是一種包容一切的愛,在如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影片通過此方式進行象征,希望兩國放下仇恨,呼籲兩國和平,相信愛會跨越一切,大愛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