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
縫紉機推動布片的機械原理
能讓膠片
前進,暫停,曝光
前進,暫停,曝光”
1
1895-1918新的藝術形式
法國對電影态度與衆不同——法國大革命
電影初期到1898——中場,底層滑稽劇,底層勞動人民
盧米埃爾兄弟《工廠大門》1895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1896大街放映,托爾斯泰稱之為“咔嚓機器,如同人類的飓風一樣”
喬治 梅裡愛,魔術師,電影特效第一人,在盧米埃爾首映上受觸動《灰姑娘》1899讓物體出現消失,《月球旅行記》1898月亮特效
喬治 艾伯特 史密斯,《隧道裡的吻》1899火車頭鏡頭“幻影移動”,《病貓》1903首個特寫鏡頭,過去均為全景鏡頭
诶諾克 雷克托《科比特對戰費茨莫斯》1897不用三十五毫米改用六十三毫米底片,寬銀幕從此誕生,寬銀幕直到1953年被廣泛接受
1903-1918從刺激變成故事
蒙太奇——剪接法語
埃德溫 斯坦頓 波特《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1903,賓夕法尼亞機械師,分鏡頭交叉剪接打破了劇場空間
基頓《福爾摩斯二世》1924二次曝光——軀體和靈魂分開
夏爾 百代《拴住的馬》1907平行剪接,同時發生的事情
《吉斯公爵的被刺》1908随意從任意方向拍攝,背對鏡頭,演員而非場景成為被攝主題
格裡菲斯《大帽子》1909
弗洛倫斯 勞倫斯,世上首位電影明星,開啟炒作成名星途模式,好萊塢明星制——注重角色大于場景
歐洲開始用性感造星,好萊塢盛裝和奢華
明星制使得心理學成為電影推動力
1907到1910勞動階層電影院,美國“鎳币戲院”
丹麥,瑞典電影更加虔誠
本傑明 克裡斯坦森《神秘的X》1912,膠片畫線
《女巫們》光源多,導演出演裸體魔鬼,膠片不同底色
維克多 斯約斯特洛姆,瑞典,早年做甜甜圈,《英厄堡 霍爾姆》1913《幽靈馬車》1921故事套故事,二次曝光表現靈魂,後赴好萊塢
好萊塢崛起——紐約,新澤西受專利權保護
第一部長故事片《凱利幫的故事》1906
《娶印第安女人為妻的白人》1918好萊塢第一部長片
二十年代前,對于美國電影業創造力至關重要因素是女性,
電影史學家卡莉 比切鋪“好萊塢是由女人,移民和猶太人創造的,當時這些人不被别的行業接受”
1925前好萊塢一半劇本由女性創造——電影
創造就業
愛麗絲 蓋 布萊徹,首位女導演,秘書出身《落葉》1912
洛伊斯 韋伯,女導演,《焦慮》1913,主觀鏡頭,切屏,後視鏡表現追趕畫面
弗朗西斯 瑪麗蓉,女性導演,各種類型片
維克多 斯約斯特洛姆《風》屍體被風吹開,女性潛意識
格裡菲斯“電影要能表現風吹過樹”,自然細節,充滿淚點《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電影成為武器,種族主義《黨同伐異》1916熱氣球,吊車上攝像頭,大象表示規模,不同色調代表不同時期“狄更斯能這麼做,我也能這麼做”不同故事間跳接(内在意義的關聯)
攝影師比策爾,在格裡菲斯畫面外加遮光罩“使畫面高級”柔光和逆光使頭發有光暈,凸顯人物
村田實《路上的靈魂》1921雙線叙事,第一部著名日本電影
2
1918-1928美國電影的輝煌和第一批叛逆者
18年一戰結束,納粹主義種子萌生
好萊塢制片廠中出現生産線
好萊塢控制電影的是華納,米高梅
日本——導演
斯坦利 多南“制片廠體制沒有真的進入電影,制片廠體制是個花園,他們都是來賺錢的”
派拉蒙風格:閃閃發光,女性,浪漫,明争暗鬥,朦胧,東方韻味
米高梅:豪華而樂觀,明星比天上的星星多
華納兄弟:市井化,冷面,黑色電影懸疑
1920s電影,愛情,喜劇
基頓,場景營造者,剪接,特技的先驅,後被米高梅解雇
卓别林,自己建造英國式制片廠,幼年貧困,相信榮格,靈感來源于自身,建立聯藝影片公司,五十年代被驅逐美國(左派)
勞埃德,黑邊眼鏡,書呆子形象,影響小津
羅伯特 弗拉哈迪,第一部紀錄長片《北方的納努克》1922,現實主義驚心動魄
馮 施特羅海姆《盲目的丈夫們》1919,現實主義,滿臉疤痕笑容推鏡頭介紹自己《貪婪》給金錢着色,後膠片全變為黃色,七個小時
金 維多《人群》1928隐藏攝像頭好萊塢大範圍取景,現實主義,困境悲劇,聚焦于城市節奏
普羅塔紮諾夫《火星女皇》1924
早期俄國電影:現實主義,哀婉,焦灼渴望
德萊葉,追求簡潔,幹淨簡化影像,嚴肅,大膽使用白色,法國《聖女貞德的受難》1928大特寫拍人臉的淚痕雀斑
3
1918-1932标新立異的偉大導演
七批革新者
二三十年代反浪漫(現實主義)
劉别謙:誇張,遮幅手法
比利懷爾德“劉别謙會怎麼做”
法國印象主義《車輪》《拿破侖》阿貝爾岡斯
德國表現主義《卡裡加裡》,自然光 影響希區柯克 日本《瘋狂的一頁》
弗裡茨朗《大都會》社會深層結構(希特勒喜歡大都會)
德國茂瑙《日出》
達利和布努埃爾《一條安達魯狗》
《戰艦波将金号》愛森斯坦。雙性戀,馬克思主義者,工程師,崇拜格裡菲斯,血腥,人道主義
杜幅仁科《兵工廠》
小津安二郎,嚴肅,生活,墓碑“無”,提倡廢黜王權,不相信英雄,注重空間次序
三十年代一般肩膀高度,小津屁股高度
對話時正對演員
空鏡頭,喘息時間
三十年代電影制片公司導演做主,非制片人
溝口健二,前景後景同時表演開創者,讓演員自然,了解對方台詞,
三十年代中國袁牧之,吳立剛,演員阮玲玉
4
1930s美國類型片和歐洲電影的輝煌
同步有聲片1927
歌舞片,有聲電影初期影像很差,兼顧特寫和廣角鏡頭,無法兼顧打光
恐怖片《魔像》《科學怪人》環球公司
黑幫片1931《人民公敵》
喜劇片,有聲片後變得女性化,女性滑稽影片
霍華德霍克斯,老狐狸,改合同,促進流行片形成
動畫片1906出現
1937白雪公主 先演員後畫
迪士尼先是超現實主義後趨向于保守
讓古克多,詩人,導演,超現實(穿過鏡子,反重力走廊)
讓維果,反叛,展示女人快樂陶醉生活
1935年法國法國五十萬失業,納粹進巴黎,電影業不穩定
卡内_普列維電影,詩意現實主義電影《霧碼頭》馬塞爾卡内
讓雷諾阿,人道主義者,人類平等,一視同仁,喜歡偏離主題
女導演萊妮裡芬斯塔爾,拍希特勒,1936奧林匹克《低地》
希區柯克1視點,攝影是人眼2生于英格蘭埃賽克斯3對恐懼理解:知道震驚将至4愛用特寫“特寫像樂隊中镲的碰撞聲”5封閉構圖6聲音的突出7“高機位鏡頭是顫音”
維克多弗萊明,《綠野仙蹤》黑白進彩色,《飄》诘問逃避主義
5
1939-1952戰争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
意大利四十年代電影世界中心
差法蒂尼,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源自戰争創傷,電影要鑽透生活,打破因果關系(無意義情節)
約翰福特,冷漠,不談電影
室内深焦攝影加低機位,天花闆形成一條蒼勁的線,觀衆可以選擇看哪裡
奧遜威爾斯《公民凱恩》大景深,向淺和柔的潮流挑戰,舞台劇技巧,大空間,大回響
五十年代大景深不流行,六七十年代的超長焦鏡頭讓導演對淺景深興奮不已
瓦礫電影,羅西裡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好萊塢1941到1959生産350多部黑色電影《雙重賠償》隻有一部女性導演
黑色電影,戰争,經濟崩潰,人物有缺點,欲望無法自拔,走入命運,陰影,低角度拍攝
斯坦利多南,編舞出身,《雨中曲》《釣金龜》反抗審核分床
卡羅爾裡德《第三個人》承襲法國三十年代詩意現實主義,表現主義,新現實主義非戲劇時間
6
1953-1957膨脹的故事,世界電影的發洩
尤素服夏因《開羅車站》第一部優秀非洲電影
早期印度電影,神話人物
有聲片印度,歌舞成為基調
三十年代印度出現“社會片”
傳統寶萊塢電影,幻想的地方
雷伊《大陸之歌》想讓電影發生在具體地方,蒸汽機車,現代主義
香川京子——黑澤明和溝口健二都用長鏡頭,黑澤明擅長用長焦鏡頭拍特寫
黑澤明圓珠筆劃十分鐘,可以寫了,其人物不放棄,造氣氛,營造詩歌沖擊力
拉美電影,巴西電影人桑托斯《裡約四十度》
墨西哥電影,富恩特斯,低機位突出男人有力量
布努埃爾在墨西哥拍攝1950《被遺忘的人們》
五十年代弗洛伊德流行
喬治梅裡埃的技術啟發了
讓谷克多《詩人的血》啟發詩意地下電影誕生
安格1964《天蠍星升起》男性服裝與近身特寫,向上燈光和戀物癖結合,聲軌加上搖滾樂,音樂錄影帶形式,有創新性
斯科賽斯林奇
紐約電影業,個性上的情節劇,突出演員被壓抑欲望,孤獨,馬龍白蘭度的壓抑憤怒,奧遜威爾史密斯斯《曆劫佳人》大肚子腐敗官員,約翰福特《搜索者》,希區柯克《迷魂記》,霍華德霍克斯《赤膽屠龍》
大衛裡恩《遠大前程》人渺小,性暗示
林賽安德森《夢幻世界》左派,複雜的人性,工人階級祛魅,失望
法國電影,碧姬巴羅,性感直白出現在電影中
7
1957-1964新電影的沖擊,西歐現代電影
四位個性化導演
伯格曼,電影就是劇院,直視鏡頭,死亡主題,風格大膽
上帝死了,接下來是人
羅貝爾布列松,法國,生活是一座監獄,我們必須從中沖出來,《扒手》拒絕修飾,拒絕表現主義,上帝之手導引一切,電影通往慈悲,表現無形的不可言語的感受
雅克塔蒂,法國,于洛先生形象,身體前傾短褲,表現生活小插曲
費裡尼,漫畫家,《卡比利亞之夜》不斷變化打破《八部半》即興創作,狂喜
與存在主義結合
新浪潮
阿涅斯瓦爾達,第一個傑出新浪潮導演《五點到七點的克裡奧》迷失在主觀世界
阿倫雷耐《去年在馬裡昂巴德》打破叙述,連續性,記憶,真實
福倫索瓦特裡弗,傳統電影太左了,男孩看遊樂場
讓呂克戈達爾,用特寫把人和世界分開,用剪接拍同一個女孩的不同時間
帕索裡尼,意大利,詩人同性戀,《寄生蟲》拍混混生活用宗教音樂,樸素聖女,去消費主義
萊昂内,意大利,選擇美國正在消亡的西部片,寬銀幕用大景深(很少),電影時間應該真實,搖臂攝影,戲劇化時間
維斯康蒂,色彩豔麗,蔑視貴族,用曆史歌劇形式拍社會差異
安東尼奧尼,構圖偏到一邊或隻露一部分,美國抽象畫,開放構圖,人物憂郁地生活在開闊的空間裡消失,漫長舒緩半抽象
把現實主義和西班牙諷刺結合形式是荒誕的“西班怪牙”
佩德羅 阿莫多瓦,西班牙,《輪椅》可笑荒誕
布努埃爾,《維莉蒂安娜》叔叔吻修女,嘲弄
瑞典,維爾戈特 斯耶曼,《我好奇之黃》,現代新浪潮,和馬丁路德金争論
1973《母親與娼妓》老套情景劇新浪潮失敗标志
8
1965-1969新浪潮席卷全球
安德烈 瓦伊達,波蘭,《灰燼與鑽石》喻義隐藏于各種符合
波蘭斯基,猶太人,母親被殺,不對社會曆史有思索
前捷克斯洛伐克,動畫,伊裡特恩卡《手》被打擾的生活
米洛絲福爾曼,雙親被殺
楊索,移動長鏡頭突出恐懼感
安德烈 塔可夫斯基,長鏡頭流動感《潛行者》抽象與物理結合
謝爾蓋 帕拉傑洛夫,叛逆,樹倒下的鏡頭,女人臉塗上樹枝銀色,被關押四年“煽動自殺和同性戀”
二戰以來,日本關于創傷恥辱
大島渚《少年》碰瓷,現代日本的貪婪,陰暗
石井輝男《明治 大正 昭和 獵奇女犯罪史》
今村昌平,從小津身邊叛逆,關于女性《日本昆蟲記》女子給父親喂奶
李維克 伽塔克,印度,酗酒,特色——情感的升華,情節劇講述曆史情感
六十年代巴西新電影
羅薩,類似愛森斯坦,與巴西歌舞片相反
古巴電影1959革命後充滿激情
伊朗《黑房子》
非洲電影之父,塞姆曼《黑女孩》死亡面具
英國,開始關注階級,卡雷爾雷茲《星期六早上和星期天晚上》
肯洛奇,廚房水槽劇,自然主義風格,認為應先說話再打鏡頭
理查德萊斯特,披頭士,抖動攝像機表達自由
新美國電影《影子》紀錄片《選戰》小型攝影機
安迪沃霍爾,喜歡湯罐頭
《逍遙騎士》高票房,觀衆對舊式電影不耐煩了
9
1967-1979新美國電影
好萊塢片廠制結束,諷刺電影達到高潮
《第二十二條軍規》奧遜威爾斯,不記台詞一次念一句
米洛絲福爾曼,《畢業生》青年人充滿啤酒和無聊
激進電影人霍普《最後的電影》紀錄片樣式西部片,竹子做的攝像機,諷刺電影制片
羅伯特 阿爾特曼《陸軍野戰醫院》《花村》沒有英雄,人物消失在雪中,現實的不确定性,七十年代的不确定性
科波拉,承襲奧遜威爾斯《教父》趨同類型的電影,後來開始激進,教父低照度照明突出演員表演,
思科賽斯,黑幫街頭環境長大,天主教主題
保羅 施拉德《出租車司機》劇本來源于存在主義《惡心》《局外人》,空虛中的宗教解脫《迷幻人生》《美國舞男》
查爾斯 伯内特,黑人電影《殺羊人》,記者一樣的鏡頭
伍迪艾倫,猶太人《曼哈頓》比《安妮霍爾》更嚴謹
博格達諾維奇,趨同式,承襲老式好萊塢風格,《最後一場電影》漫長的淡出來表現女子原諒和凄涼
佩金柏,《比利小子》空虛,反體制
馬力克《窮山惡水》學哲學的,低調的電影人,花生殼倒放模仿蝗蟲,喜歡拍風
鮑勃弗斯,百老彙出身,歌舞是最好的老手法
最後一個趨同類型電影《唐人街》腐敗普遍,富人奪大衆的水,丢失了對人的希望,廣角鏡頭,明亮布光
10
1969-1979七十年代的激進導演們和各國的民族電影
德國嬰兒潮父母一代支持希特勒,所以開始思考,怎樣成為與父母不一樣的人,身份認知
德國新電影的思想,再次制作言之有物的電影,源于我們自身生活經曆
文德斯,德國,男性和開放空間《愛麗絲漫遊城市》
法斯賓德,《恐懼吞噬靈魂》吸取美國電影的畫面但是探讨更深,師從《深鎖春光一院愁》,好萊塢移動鏡頭表現偏見,人物緩慢移動表現深層,女性和封閉空間
瑪格麗特 馮 特洛塔,印象主義,描繪女性在動亂時代關系
維納 赫爾佐格,德國電影探險者,船拖上山頂,擅長運用風光
七十年代意大利完成工業化,無法擺脫法西斯曆史影響,對男女之間關系思考
帕索裡尼,“意大利變得非常商業化,享受生活和肉體,就是享受一種已經消失了的生活,換句話說,你沒有過去”,生命三部曲都設定在過去
貝爾托魯奇,帕索裡尼助手,後最偉大,《蜘蛛的詭計》美化景色,身份認證,反思法西斯主義《同流者》
英國七十年代,身份認知破碎
肯 拉塞爾,《戀愛中的女人》水平拍攝豎直鏡頭
尼古拉斯 羅格《演出》特納疊化成查斯,身份認同重合,富于幻想的一槍穿越博爾赫斯來到倫敦
《小姐弟荒原曆險記》夢想恐懼原始開化
彼得 威爾《懸崖下的野餐》慢鏡頭拍失蹤女孩
吉利安 阿姆斯特朗《我的璀璨生涯》樹林中男女關系
日本傳統并不強調對個人的認知
土本典昭,日本紀錄片,手持攝影,同步聲軌,記錄大聲婦女
原一男,紀錄片,奧崎先生找失蹤戰友,暴打軍官
七十年代西非塞内加爾,《邁向第三世界》宣言,批評電影商品,電影作為集大成媒介應該作為反抗貧困和壓迫,認為電影有三種,第一電影好萊塢商業娛樂裝飾品,第二電影現代主義藝術電影個性化戈達爾,第三電影政治性關于後殖民時代身份認知1969年後由非西方世界拍攝
葉如巴爾,非洲阿爾及利亞,電影無同期聲充滿阿拉伯音樂
塞姆班《哈拉》諷刺黑人商人迷失身份
馬貝提,開創非洲現代主義《巴都男孩》諷刺喜劇,黃金女人,諷刺現象
海爾格裡瑪,聲軌嘈雜(第三世界電影特點)
古尼《自由之路》,共産主義者,人物高傲,堅定
佐度洛夫斯基,信仰禅宗,喜歡榮格心理分析《聖山》,智利,幻覺,高塔,糞便變成黃金同時盜賊被升華
11
1970後
七十年代和其後流行電影的創新
香港變得繁華,除紐約外第一出鏡率,幾十年來,香港是躲避戰亂電影人避難所,這裡主流為低成本小制作電影,“候鳥電影”刺g點掙快錢
邵逸夫1957建造世界最大邵氏電影制片廠
五十年代香港電影女性化,棚内拍攝,強烈色彩和配樂,漂亮樹木服裝
胡金铨,《俠女》寬銀幕,更具沖擊性,更快,功夫片成為香港主流電影,更男性
吳宇森,深受黑澤明佩金柏影響,多個鏡頭拍槍擊,(移動鏡頭,慢鏡頭)剪輯速度快
袁和平,武術指導,剪輯速度快,借鑒胡金铨和京劇,人物在空中,讀劇本慢慢構思一點點浮現,《黑客帝國》電影動作訓練四個月“香港電影自由度大一點,創作性強一點,沒有好萊塢故事版”
徐克,四十多部電影,《黃飛鴻》戲棚上搭茅草,上下主觀視角,兩個澆水廢情節,制作《新龍門客棧》林青霞張曼玉打鬥場景,極度活躍,使九十年代香港影業蓬勃發展
印度,寶萊塢頗具規模匹敵好萊塢《莫卧兒大帝》超過《雨中曲》收入
古爾紮,詩人導演,老人看相愛自己
泰戈爾(寶萊塢王後)認為印地語電影(寶萊塢前身):快,說少話,停頓短,歌舞需要更多打扮,更概括,不處于特定時代 孟加拉語電影:不是寶萊塢,反應前停頓
巴強,寶萊塢國王,對表演有興趣,一百五十多部,認為,六七十年代,年輕人躁動,反抗制度
六十年代印度出台憲法等政策法律,七十年代理想主義破滅,創傷
拉梅什 塞佩《複仇的火焰》定格,旋轉,為法律正義改結尾
阿凱德,阿拉伯,《使者》不使用反打鏡頭拍穆罕納德以示尊重,英語和阿拉伯語分别剪接不同語言風格
尤素服 夏因,埃及,文化是照顧和溫柔,反對第三世界稱呼《麻雀》埃及萬歲,正面跟拍鏡頭
好萊塢科幻,恐怖,獵奇方向發展
弗雷德金《驅魔人》接近生活角色“我摸準了美國的脈搏”
斯皮爾伯格,少年開始做業餘電影,《大白鲨》攝影機前推,同時鏡頭向後變焦達到透視改變(《迷魂記》樓梯)《第三類接觸》《侏羅紀公園》延遲觀衆預期鏡頭(關于視點和觀看心理)
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高矮機器人來自《戰國英豪》
12
1980s全球電影制作和反抗
中國第五代導演,1982年電影學院畢業生“老師讨論人物,故事,我們讨論影像,構圖,畫面,色彩”,從文革中經曆的不可複制人群
陳凱歌《黃土地》,戰争時代的英雄女性,張藝謀攝影
張藝謀《十面埋伏》國畫,舞蹈,寬幅,美感色彩
克裡莫夫,蘇聯《自己去看》沼澤中行進,配樂華爾茲
基耶斯洛夫斯基,波蘭,《殺人的短片》黃綠色調,遮掩畫幅,男孩謀殺司機(模仿驚魂記中路人過馬路)三分鐘真實時間,拍司機襪子口水,用真實的力量改變了波蘭死刑法(絞刑)
加斯頓 卡波雷《上帝的禮物》閃回鏡頭,講述過去的真實
《光之翼》兒子殺父親,象和獅子,閃亮魚叉
八十年代美國是李恩主義理想世界
《閃電舞》音樂錄像帶風格,性格多變鏡頭,剪輯快速
東尼 斯科特《壯志淩雲》,剪接與宣傳片廣告一樣短兩到三秒,新男子氣概,新美國,新夢想
大衛林奇,《藍絲絨》柔軟光滑質地被恐怖代替,反對日常生活合理性,可理解性“當我們變老時,我們面向外界的窗戶會随之關閉”
斯派克李,《為所應為》豐富鮮豔色彩突出沖突,傾斜表示失衡
夫妻,約翰賽爾斯,導演 瑪吉蘭奇,制片人
《老友歸來記》非好萊塢,在銀幕上顯現非銀幕時刻
法國,後現代主義,對嚴肅性反抗
呂克貝松,曾在美國居住《地鐵》,滑冰鞋,主觀鏡頭和廣角結合,視覺沖擊
卡拉克絲,視覺沖擊,流浪者處境,重建新橋
佩德羅 阿莫多瓦《激情迷宮》客串,明豔低俗,滑稽怪誕
維克多 艾克森,西班牙《日光之夢》真實的回歸
斯蒂芬 弗雷斯,英國《我美麗的洗衣店》對右翼政府的抨擊
比爾 福賽斯《格裡高利的好友》浪漫主義色彩傾斜鏡頭
戴維斯,《遠方的聲音 猶在耳邊》空鏡頭歌聲,緩慢疊化,對稱構圖,回憶式影像(非線性)“影像必須對觀衆産生影響”
彼得 格林納威《動物園》構圖對稱
德裡克 加曼《英倫末路》,反抗電影,交叉蒙太奇快速,鮮紅濾鏡,憤怒,紀念英國戰死者
大衛 柯南伯格《錄像帶謀殺案》屏幕突出親吻《撞車》硬和軟,皮膚和金屬關系
丹尼斯 阿康《蒙特利爾的耶稣》 加拿大,模仿耶稣受難場景挑釁觀衆(權力象征)
13
1990-1998數字時代來臨前膠片電影的最後時光
莎米拉 麥馬巴夫《蘋果》,伊朗,故事當事人重述的影片,回歸現實
莫森 麥馬巴夫,莎米拉父親,《無知時刻》真實再現,重現導演過去經曆,自傳式影片
阿巴斯 基亞羅斯塔米,伊朗,減少各種電影設備,減少技術《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關于兒童和友誼《生命在繼續》去找前片孩子,找到對生命的熱愛《橄榄樹下的情人》對愛情的迷戀,由第二部中的心猿意馬延伸
王家衛,柔和陰影,學平面設計,熒光,飽和色,臉
侯孝賢,定鏡頭,無反打,交叉鏡頭
蔡明亮,比侯孝賢晚十年《愛情萬歲》最後七分鐘哭泣,人身如寄
塚本晉野《鐵男》,是出于柯南伯格,有機物和金屬
中田秀夫《午夜兇鈴》對數字未來的恐懼
三池崇史《切膚之愛》空白極簡主義等待恐怖,對靜止恐懼
拉斯 馮 特裡爾,新浪潮已經變成垃圾,電影要返璞歸真)《破浪》打破軸線,電影粗糙感《狗鎮》拒絕布景“好的電影讓人痛苦”
卡索維茨《怒火青春》固定鏡頭,明暗差别強烈黑白攝影,幾個青年一天真實生活,青年對鏡子(另一個演員)講話
布魯諾 杜蒙《人性》
丹尼斯,文藝導演,和文德斯共事,願意轉世為詹姆斯卡梅隆,注重形式,降低男性力量,開槍自殺前拍血管
肯傑兒紮沃斯卡《烏鴉》,老式方形畫幅
哈内克,大學專攻哲學《未知密碼》,《趣味遊戲》電影倒帶
14
1990s數字電影之初,現實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失去了真實性
數字電影時代,抛棄了膠片,後現代主義
《角鬥士》數字羅馬全景
《黨同伐異》巨型起重機上挂攝像頭
CGI(計算機合成影像技術)《玩具總動員》渲染陰影《終結者2》水銀變人《十面埋伏》豆子,盤子
70s觀衆想看的90s觀衆能看到的
《沉默的羔羊》《洛城機密》老式類型片,新瓶子裝舊酒,讨論
《低俗小說》殺手談論足底按摩,賦予美國電影新的生機,導演不再講故事而是打開了話匣子,突出好像無關的對話“塔倫蒂諾風格”
《天生殺人狂》膠片拍攝(更加有質感,數字攝影更尖銳膠片可上色)
科恩兄弟,視覺效果和故事講述大師《十字路口》,長焦鏡頭追帽子
範 桑特《不羁的天空》《大象》穩定器跟拍年輕人,對暴力無解釋,來自克拉克《大象》行走真實時間,喜歡翻拍,《驚魂記》
貝拉塔爾《撒旦探戈》真實時間行走,紛飛紙張(表現主義)
馬修巴尼,象征主義,超現實主義《懸絲》
範霍文《機械戰警》諷刺意義
簡 坎皮恩《鋼琴課》“隻有百分之三的女性做導演或選劇本 女性更細膩”
巴茲魯曼,莎士比亞和好萊塢特色《羅密歐與朱麗葉》快剪接,當代邁阿密,賽爾喬 萊昂内式寬銀幕構圖,槍戰特寫,隔着玻璃魚缸相遇,《紅磨坊》
15
2000以來電影的回歸和電影的未來
《華氏911》布什總統不作為,念動畫書
《諜影重重2》以紀錄片形式拍攝運動鏡頭
《齊達内:一幅肖像》紀錄片,超長焦鏡頭拍單獨的人
比格 錫蘭《适合分手的季節》不斷變焦展現細部
克裡斯提 普優《無醫可靠》現實主義,對新世紀恐懼
馬特爾,阿根廷《無頭女人》車禍不剪輯,車内定鏡頭淺景深表現演員孤獨
新韓國電影,大膽
李滄東,《綠洲》,腦癱前景,話痨遠景,超越限制
奉俊昊《殺人回憶》國家傷痛,簡單對話
樸贊郁《老男孩》黑暗,風格化世界,走廊橫幅決鬥
阿隆諾夫斯基《夢的安魂曲》魚眼鏡頭扭曲生活,動作加速
羅伊 安德森《二樓傳來的歌聲》列車裡突然開始全員歌唱,耶稣像全被丢在城市角落,男主面對人群,昏暗夢境,多數定鏡頭“很多電影用一些愚蠢的突出,為什麼不能每一張圖都有品質”
阿彼察普 韋尤拉斯察老坤咖昆《熱帶疾病》生命死亡,水牛靈魂離開,朋友變成老虎,自然主義的友情故事,變為神話主義
亞曆山大 索庫洛夫,塔可夫斯基學生《母與子》“曆史講述的是過去的事,藝術講述的是可能發生的事”慢電影代表作,夢幻光影,德國浪漫主義繪畫,鏡頭像橡膠般伸拉,《俄羅斯方舟》長鏡頭拍空間一千三百米,兩次機會,全部貴族死亡“這是俄國地獄的标志,沒有一種文明,文化或藝術能阻止數百萬人的毀滅。東正教,基督教,藝術或教育都無法做到”
米歇爾 岡瑞《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洗腦,記憶消失,像是追案劇,射燈打開,攝像機四處移動,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