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到第5期,最不喜歡的人終于被淘汰了,被救回來的劉戀成為我本季最愛,不亞于第一季的萬茜。
“專業性”的呈現是我評判節目和藝人的标準。有了“專業”打底,所謂的野心、飒、拽、甜美、斜杠等标簽,哪怕情商低都會被兜着。比如第一季萬茜靠演技站穩腳跟,唱跳表現都不錯帶給我最大的驚喜。
節目形态上看,《浪姐》就是真人秀。人物關系做得好不好看,決定了骨相。“公演”是血肉,更容易醫美。
競演型真人秀靠“賽制”框住觀衆,隻有依托“專業”的策略和排兵布陣、鋪墊互幫互助或明争暗怼的邏輯,輸和赢才會扣人心弦,淘汰後的眼淚或長舒一口氣才能共情。否則就像一幫認真玩“狼人殺”的人混進了劃水的混子遭人記恨。
專業的呈現,一在能力,比如舞蹈屆國家隊的實力;二在态度,就是職業精神。
可以節目中呈現的,比如王心淩練《山海》,她“甜美偶像”的形象被颠覆後那麼振奮人心,節目呈現上,從前期對她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迂回探讨但守住邊界(比如唱不了rap)、大晚上扣細節扣到吸引那英、譚維維等大vocal從樓下跑上來圍觀、喝彩。
可以節目外腦補的,比如徐夢桃,不用唱跳都厲害,但素人綜藝感就是讨人喜歡。世界冠軍是她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的背書。
劉戀更打動我,來自于她的作品所呈現的“有趣”,會很容易從她的作品了解她觀察的人和世界的視角,觀察到的人和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她的學長項飚也是這樣的人,你通過他的作品能想象八九十年代他走街串巷、費盡心思不打擾但想要了解其他人和他們故事的那種“生動”。
“專業”可能是“職業”,但不是“糊口的”都叫“專業”。沿着一條細細的走道越探越深、越探越遠,觸及人類和這個世界,不管能不能達到彼岸。走下去的原因有很多種,劉戀這樣半路出家、發轫于興趣、還能被業界認可(2017年金曲獎),是我很羨慕的,足夠我對她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