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折腰要拍成電視劇的時候,就很好奇那樣一個文本那樣一些情節,要怎麼改編才能過審?

其實小喬算是個大女主了。去與仇家和親,本來等待她的就是獻祭一樣的劇本。這種天崩開局,經過她不懈的努力,化百煉鋼為繞指柔,雖然借助美色但最終用智慧和膽識,擺脫了美色侍人的性工具屬性,在仇人心中得到了尊重,在敵國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化解了兩家的世仇。

不是隻有什麼自強不息,獨立經營,不靠男人才是大女主。

所以折腰其實也大可不必,按着偶像劇的路子拍。

原著裡面有瑣碎的細節,各種閨中秘事各種後宅鬥争。男女主角心路曆程的變化。如何從不信任到慢慢信任,從彼此防範試探到互助接納。都離不開這些瑣碎的事情。後宅的鬥争還好表現,但夫妻房中之事就很難影視化。他們關系的發展的起點就是年輕男女之間的性吸引力。這是再正常不過,但是不好拍,難過審。其實以前電視劇沒有這麼多忌諱。小時候看過的國産片很黃很暴力的橋段,并不少。就看導演的功力如何了。現在管的那麼嚴搞得很多東西都拍的不倫不類。

說回劇集吧。看前四集着重表現的是喬女的智慧,膽識和格局,用這種方式來征服男主魏紹,其實邏輯是通順的。節奏也是穩的,偶爾有點小輕松的橋段,也無傷大雅。但是從第五集開始邏輯就開始紊亂,情節也開始不太合理。
1、喬女和他的四個将領在城外呆了三天,作為主公就算是沒有發現喬女,難道自己的四個将領都沒在也沒發現嗎?就算他沒發現軍師也沒發現嗎?就算軍師也沒發現,這新媳婦沒進府徐太夫人也沒發現嗎?當然了魏紹風雨中策馬出去英雄救美挺感人的。可是發着高燒的小橋被他抱着在暴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城,不是會病得更重了。他這是救人還是想殺人?導演咋想的沒有常識嗎?

2、君侯他沒有書房嗎?他不能住在書房裡嗎?為什麼非要委屈自己住在一個滿是灰塵離主宅遙遠的偏院裡。還一住好幾天身邊服侍的人都死了嗎?魏府管理這麼差勁嗎?君侯自己沒有覺得上班不方便嗎?

3、破解盒子機關,這個情節提前很多,而且沒拍好。在原著中,魏紹誤會喬女私自開盒未遂之後,很快就反應過來此事有蹊跷,親自到母親那裡查真相,發現确實冤枉了喬女,就帶着上位者的優越感想用一點小意溫柔,敷衍喬女同時想借此拿捏她。但沒想到被喬女反制。這個過程不僅能夠感覺到魏紹的複雜性。也能感覺到兩個人對彼此掌控權的較量,而在劇中,魏紹直接暴怒然後宕機,接着又很快被喬女反制,搞得魏紹像沒腦子的神經病,削弱角色魅力。導緻本來很精彩重要的環節顯得非常的潦草。

4、小喬裝病的情節實在是拍得輕浮了。都不說這一段表演的多麼做作浮誇,就是想表現小喬的小心機,也大可不必拍得如此的輕浮。看着不覺有趣隻覺糟心。其實兩個角色互相秀演技,拿對方當擋箭牌,本來是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互動。魏紹這邊拍得還行,小橋這邊就缺了意思,沒有勢均力敵的快感。我明白導演是想表現小喬真的被魏紹的的表演打動了,而後借盒子一事被現實打臉轉為清醒。但是這兩段都沒有處理好,所以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隻讓人覺得節奏紊亂,情節敷衍。因為實際上,原著中小喬對待二人的關系一直是清醒冷靜的,她隻是誤以為自己對魏紹是有一些性吸引力,在這段關系中是有一點點主動權的。絕不是如電視劇表達的,她誤以為魏紹對自己有意還為此臉紅。就算是按電視劇前四集表達的。以她的智商也絕對不會看不出魏紹是在那她當槍使。人物形象就立不住了。

5、其實小喬的形象到了漁郡以後就有點崩。原著中,她是不卑不亢的,雖然内心恐懼;做事也是有理有節的,雖然年紀小;對魏紹禮貌卻疏離,更重要的是她國色天香儀态萬方。但是劇中呈現的到了漁郡以後,她整個表現都不如在辛都和盤邑,小家子氣了一點。就算是演員沒有好好的理解人物形象,但是導演也沒有把好關。也有可能是演員拗不過導演。

6、電視劇裡,軍師和徐夫人的分量都有點兒弱。軍師經常搞不定魏紹,徐夫人出場太少。

7、莫名其妙的喜劇橋段和前後劇情氛圍不搭,不高級且出戲。回想與鳳行,也有許多莫名其妙與主戲氛圍節奏割裂的喜劇橋段。看來鄧科導演喜好這口,奈何功力不足。

諸如此類很多細節都讓人覺得奇奇怪怪的不舒适。歸根結底,導演不太行。建議好好跟念無雙和一念關山的或者星落凝成糖的導演交流一下,怎麼樣不出戲的表達幽默感。和宸汐緣導演學學怎麼樣不違背常識的讓人心動。

看到第十集。最大的問題還是導演。節奏的掌控,叙事的方法都有問題。你能感覺到編劇想法是清晰的。但是被導演拍的有點邏輯不清晰。就好像有很好的食材,也有很好的食譜,但是掌勺的人一頓亂炒做出來的菜,味道就差強人意。畫面色彩的掌控鏡頭的美感其實都還不錯,因此總有一種在正劇與偶像劇之間反複橫跳的感覺。所以,人物形象也一會兒踏實一會兒浮躁。颠三倒四的。想看也難受,想放棄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