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決定給個四星(如果先看的電影、或者單隻有電影的話或許會給五星吧,可算是體會到原著黨的感受了…)但必須表個态,有兩個幾乎是難以避免但确實影響了觀感的問題:一是改編電影的通病。情節和人物删減調換很多,即便如此兩個小時還是講得很倉促。我才讀完原著不久,印象太深,實在沒法産生對劇情推進的期待,反而導緻重心全放在了比對挑錯上了。何況還有一大硬傷:諾亞這個角色拍着拍着就拍沒了。不知道是不是演員方面出了問題(還是我自己漏了什麼細節),但這着實令人看得難受啊!二是把好萊塢式的改編範兒強加在本書上非常别扭。當然,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年代久遠、拍攝理念差異之類,但我大概是吃慣了好的,因而确實開始不太能忍受許多弱化、簡化情感張力、鏡頭語言莫名其妙、在當代電影審美視角看來表現力欠缺的情節了,更何況還有原著給我的感受在先。不過需要承認的是,約翰·福特身為一名右翼保守老白男導演,能把一本為底層人民呐喊的作品拍成這樣已經算不錯。不少避重就輕的處理和理想主義的叙事相比于大部分好萊塢電影起碼不那麼令人生理不适。加上的一顆星給結尾湯姆喬德的話。雖然是原著内容,但再次看到仍舊令人感動。
當一回原著黨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歸納了一些感想
私心多給一星。我想很大程度來源于兩點:一是我對不屬于故鄉的地域文化那種帶着刻闆印象的好奇感,被這位非北京土著的導演拿捏住了。二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腦回路和導演對上号了:整部影片的基調,的确讓我聯想到了《等待戈多》。這大概也是導演的靈感來 ...
歸納了一些感想
1.大量主觀感受和評述和顯著的紀錄片風格構成了這部半自傳體電影。還有大量服務于主題、能被直接解讀的物和人,使我看得仿佛有種大徹大悟之感。2.第三世界的文本帶有寓言性質。這可能來源于這些被殖民國家的文化特征:久遠的本土性已經被殖民者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