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态度 一種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壺老酒 一部電影 一個知己,文章原創,歡迎品影。
第二個階段 :現實妥協
今年的夏季格外涼爽,夕陽西下,紅日即将落下。
頌蓮不再是剛剛來陳府一臉單純好奇的樣子,而是看透了這陳府的生存法則。
這天,頌蓮無所事事地走着,忽地她聽到了一陣悅耳卻帶着優美的箫聲,不禁被迷住了。
她走在鋪滿石頭的台階上,紅色的衣服随着她走的身姿随風搖曳,頗有風情。
當頌蓮第一次在閣樓與大少爺飛浦相遇時,映入眼簾的是,那一身紅色的民國旗袍,看不見他的樣子,隻知道他的箫聲是很讓頌蓮心馳神往。
這是小媽對兒子的爛漫幻想。
因為聽見了飛浦的笛聲,他們一個穿着紅色的秀禾,一個身着紅色馬褂,這是典型的中式婚禮中,新郎與新娘的傳統服飾。

大少爺飛浦轉過身來,溫和地說:“你是頌蓮吧!”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大少爺雖然是留洋在外,也不是對家裡的事情一無所知,他知道眼前這比他還小的女子是他的小媽。按輩分來說,是應該喊一聲“四姨娘”。
頌蓮立在與飛浦約有一丈的距離,站在了閣樓門口,眼神柔和地說道:“按輩分你不應該喊我的名字。”
他們年齡相仿,智趣相投,而在爛漫之外,用代表着隔閡的框架構圖,隐喻兩顆年輕的心,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下,僅能望着對方的背影幻想。

這也是全片第二次面部特寫,稱之為人生第二個階段,品影稱之為“現實妥協”。
每次看到這一幕時,如果不看劇情,我都會覺得二人是多麼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二個人不約而同地穿着的紅衣服,就好像二個人即将走進婚姻的殿堂。年紀相仿,而且都喜歡音律,連着裝都一樣,說是不知道也太巧了些。
這也可以說明二個人都有着共同語言和話題的,隻是從劇情來說,一個是小媽,一個是繼兒子,再怎麼也不該越過倫理道德。可是我還是有些希望于二個人能有發展,而不是倆倆相忘。
大少爺飛浦,長相英俊潇灑,性格斯文随和,與頌蓮年齡相仿,有共同話題,她是他在府中唯一能夠接近的靈魂,他是她遙不可及卻又想觸摸的夢想。
在原文解釋中 :頌蓮愛大少爺飛浦嗎?那不是愛,隻是喜歡。如果愛他,就不會以他父親妾室的身份,主動去引誘他。如果是真愛,就不會還和陳老爺魚水之歡時,奉承地說:'隻要你高興,我沒有不肯的道理。"

她隻是喜歡飛浦的美好,孤獨的她渴望溫暖與愛。
一入豪門深似海,她嫁入陳府之後,除了下人,就隻接觸到了陳老爺和大少爺飛浦兩個男人,她的情感的需求下意識地寄托在了他們身上,但是結果顯然令人失望。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人可以依靠”。
大少爺飛浦是個優質的男人,長相好,有内涵,他之所以接近四姨太頌蓮,因為覺得她有思想,與衆不同,但他對頌蓮隻是欣賞和憐憫,不是愛。
電影中 :飛浦以為自己是懂得頌蓮的,懂得她的不易和堅韌,在後面頌蓮假懷孕那件事後,他才知道原來她是那種女人。
男人啊,就是這樣,一方面希望你能為自己做現實中的好妻子,為家庭而付出與妥協,一方面又希望你出淤泥而不染,濁青蓮而不妖。
好糾結的人性啊!
這次他不是來關切頌蓮,而是處于朋友道義。
說是朋友,在我看來無非是戀人未滿,朋友未到。

這一次,他們終于可以坐得那麼近,隻不過是當初似那情侶裝的新婚服,脫變成了二個生活中的服裝,也意味着二個人對現實的妥協。
頌蓮喝着小酒,一杯接着一杯,似乎要把自己灌醉,才不會想起那些煩心事。
接着,頌蓮遞給了飛浦一杯酒,這是頌蓮喝過的被子,飛浦像是舍命陪君子一樣,說:“那我喝一杯,祝你活到九十九。”
頌蓮聽了不屑地哼了一下,說道:“胡扯。”又拿過了遞給飛浦的酒杯,就着旁邊的酒瓶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我可不想活到那麼長,這好聽的話說給自己去。”
而飛浦說着:‘“事情我都聽說了,你也真蠢,懷孕那種事,做假能假的過幾天啊!”
頌蓮一臉淡淡地說 :“我早就算計好了,開始是假的,隻要老爺天天到我這,日子久了不就成真的了。”說着動了一下嘴裡的食物,接着說 :“我在算計這事,他們在背後算計我,鬥來鬥去有什麼意思。”
我能感覺到飛浦是喜歡頌蓮的,但是他克服不了内心對女人的恐懼,所以他無法接受頌蓮。在頌蓮深受打擊之後,他選擇了逃避。
所以,隻要大少爺飛浦願意,他是可以擁有愛情的,而女人對于愛情卻隻能癡心妄想。

如果是真心相愛,如果大少爺可以帶頌蓮義無反顧地走了,結局是不是會有所改變,我這樣幻想過,可是無論看了幾十遍,剛來陳府隻有頌蓮一個人的身影,來時怎麼來,最後還是怎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