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态度 一種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壺老酒 一部電影 一個知己,文章原創,歡迎品影。
電影裡的宅院,故事從燥熱的夏到寒冷的冬,再以夏結尾。不見重陽的菊花,不見紫藤花架,不見一點綠意,白,黑,紅,剩下的較多的色彩就是塵土的黃。她卻隻有黃土一抹,就像那天空的雁兒,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張藝謀筆下的電影人物豐富飽滿,都已經到達頂峰,最出彩的群體就是劇中有老古董似的大太太,有菩薩面蠍子心的二太太,有戲子出身的三太太,還有雖接收了新文化的熏陶卻仍舊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頌蓮,她們都是被這封建社會所折磨的可憐人。
雖然這些女人們如鮮花一樣嬌豔,然,這些副冊又副冊的人物,似是那襯托紅花之綠葉,所謂怡紅快綠,缺一不可。
而今天我要說的是一抹極帶主觀色彩的一抹獨特風景,說實話啊,準備寫這個人物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為此我又多去看了幾遍大紅燈籠裡的配角,她什麼都沒有。說是配角呢,卻連這些配角裡的姨太太都不如,充其量就隻是一個炮灰,卻也是有着小人物的獨特亮點。
從哪裡說起呢,人物太多,出彩的不少,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總述,才會讓大家清晰,不至于混淆。
她就是我今天文章的主人公 —— 雁兒。

她今天不是以配角的形式來寫,而是讓她也可以做一回主角,人生的主角。
其實從一開始見到雁兒,我并不十分喜歡她的性格,我一直覺得既然身為丫鬟,就要安分守己一些,做丫鬟該做的事,飛上枝頭做鳳凰未必是件好事,反倒做自由自在的麻雀,或許會更惬意些。
小時候第一次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被這部電影吸引主要是因為有氣質漂亮的鞏俐飾演。後面再随着年紀的增長,我覺得有一種詭異的和諧,四四方方的屋檐像一口棺材一樣埋葬了無數的女人。
但我從一個小小的配角雁兒身上看到了更多普通人的影子。
第一次見到雁兒,她坐在門廊的角落清洗衣服,初初一瞥,無法給人“一眼驚豔”之感。一抹短短的劉海留于眉頭,背後留着長長的麻花辮,泛黃的臉龐,漆黑的雙瞳。身穿粉色花盤扣衣服,一看就是一個年紀隻有十六七歲的女孩。
女孩正在搓洗衣服,穿了一身學生裝的頌蓮出現在了她的面前,出現在了陳家。好奇的雁兒看着頌蓮,看她蹲下用盆子裡的水洗手,問道:“你是誰啊?”随後管家地一聲:“四太太,請進來吧。”
雁兒的神情迅速發生了變化,略帶怒意和不甘的說了一句:“你就是那個四太太啊。”又把裝着水的盆子從頌蓮面前拽走。這初見的一系列對話,舉動,無不顯示了她的惱怒。她在惱怒什麼呢?
第一句話開頭,沒有如老管家的恭維與禮貌,而是一句淡淡地不屑,語氣中表現着明顯的敵意。如果沒有接下來的劇情,我覺得這個小丫頭還是蠻可愛的,很有個性。

頌蓮的行李箱不讓老管家提,卻獨獨留給了雁兒,由雁兒提進來,而小丫鬟雁兒隻是放在了房間門口。
接下來的影片中,雁兒後面被派來了給頌蓮做丫鬟,當時這樣的下層女性,她本身是下房的女仆,給頌蓮當使喚丫鬟其實是升職了。想來雁兒也不是願意的,可是自己隻是一個丫鬟,沒有辦法拒絕。
雁兒對頌蓮還是一樣按照自己的個性來,你說你的,對你,抱歉,我不歡迎你!
為什麼會發生丫鬟不敬主子的事情呢?我在想是不是陳府的規矩不嚴,後面一位老媽子說出了丫鬟雁兒行為的原委,道破天機。
雁兒依然是對頌蓮耍着小性子,走出房門外就恰好遇到了好心的老媽子,從她的話語間還是很關心雁兒的。
“看着老爺喜歡你,就想當太太啦?”老媽子頓了一下,又接着說 :“就算老爺這次不娶,四太太也不會是你。”
這句話道破原委,原來雁兒心比天高,有一顆想要做太太的心!
她想這樣的一個女人長得也不怎麼樣,憑什麼她就能當四太太,而我不能。
頌蓮的丫鬟雁兒有着與頌蓮一樣倔強的性格,雖然被分給頌蓮做丫鬟,但對她的厭惡絲毫未減——在她看來,頌蓮搶了本該屬于她的四太太的位置。可想而知,這兩個女人必将上演精彩的宮鬥。

再次我看到較為震驚的是,頌蓮被三太太梅珊唱戲吵到睡不了覺時,回來卻見到了雁兒和陳老爺的厮混。
雖然事情被頌蓮打斷了,雁兒卻沒有一點驚慌,她直勾勾盯着頌蓮走出房門,眼中除了挑釁,盡是渴望。這是雁兒作為對名利和身份的渴望。
她單純地認為隻要老爺喜歡自己,她就應該和太太平起平坐。
為什麼我會覺得震驚呢 ?因為我是一個現代人,真沒有辦法理解丫鬟雁兒的态度,你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姑娘竟然和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在一起,還想做人家的小老婆。有那麼好嗎?
然後我查了一些相關資料:
封建制社會的普遍狀态:女子可自由買賣
中國步入封建社會之後,許多陋習也在一點一點地摒棄在曆史長河裡,最少強買強賣的事情從法律上來講不在被允許,而變為自主性買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綁了中國女性。
然而現實總是萬分殘酷,在貧窮的驅使下,更多的時候她們還是隻能妥協,沉默地接受父母的安排。或賣做丫鬟,或賣做童養媳,更慘一點的則是賣入風塵場所。賣身丫鬟與雇傭丫鬟有着本質上的不同,她們失去了所有的自由,一生都隻能淪為奴才。
可生活在古代的真實丫鬟們呢?這個就不宜多講了。總之,丫鬟從賣身的那一刻起,一切的一切就都屬于了自己的東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買一個丫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貴。在明末小說《醒世姻緣傳》中曾有這麼一段詳實的描寫,一個貧苦婦女不小心得罪了一個富貴人家,為了賠償損失,隻好把女兒賣給他們,僅值五兩左右。據此可以推測明朝末年一個丫鬟的價值:四五兩左右。這還是一個未成年小丫頭的價格,成年之後的價格應該更便宜。
若将明朝的一兩銀子與現在做換算的話,一兩銀子大約是現在500塊錢左右的購買力。也就是說,在明朝買一個丫鬟也才兩千塊錢。這還是盛世之下,若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那簡直稱為“白菜價”也不為過。
比如康熙四十五年,河南一帶遭受洪水的侵虐,老百姓流離失所。那些在洪災中喪失父母的孤苦女子為了讓父母體面的下葬,甘願以一副棺材錢賣掉自己,這是何等悲慘的事情。
這種“賣身”之事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還未徹底的根除。

所以,我對雁兒的“獻身”精神,了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表示可以理解,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和所處生活。沒有辦法去指責一個無依無靠,甚至是孤兒的雁兒,但是我卻佩服她的想法和勇于突破自身的封建思想。
是,雁兒是想做姨太太,想過好日子,想擺脫做丫鬟的命運。一個沒有讀過書連大字都識得一個的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卻有着一般人沒有的心氣兒,我就是想做姨太太怎麼了,我錯在哪了?
如果是我,或者是任何人,我們如果生活在雁兒的時代裡,沒有父母親人,不識字不有見識,隻是一個随時可以賤賣的下人,我們會有雁兒一樣的豪氣嗎?
我想,不會!
在随後的劇情裡,作為頌蓮的丫鬟,雁兒都是跟在頌蓮的身後,做一個不起眼的小丫鬟,心卻比天高,雁兒這個丫鬟,每日看多了院裡的燈來燈往,看明白了這點規矩,又得老爺摸過自己兩下,便也作起了太太夢,寄改變自己命運的希望于此。隻可惜,讓頌蓮殺出來做了四太太,她便以為是頌蓮搶了自己變天鵝的機會了。
老媽子一語道破:“老爺這次不娶四太太也不會是你,你就不是太太的命。”
原來是這樣。她是下人,就注定是個下人。太太們挖空心思要被幹,她連被幹的機會都沒有,或者說幹了也是白幹,她也别想換來什麼。一條鹹魚,不想承認,也不能否認,說白了,現在所說的屌絲罷了。每晚,聽見空院傳響的沙錘聲,雁兒何不腳癢?
雁兒在自己陰暗的破屋裡,就着自己動手點的紅燈籠,把腳跷在兩個小凳疊起來的腳架上,幻想是自己坐在太太的屋,曹二嬸在給自己捶腳,馬上就可以成為老爺的姨太太,第二天中午自己便也能點菜,美美地幻想上一回。
這時,四太太一聲“雁兒!”,恰似現實中的一聲“醒工磚”。
原來,隻是一場夢而已!
直到頌蓮無意識地打開了雁兒房中的秘密 —— 滿屋的紅燈籠。
這些燈籠都是雁兒撿回來修補的舊燈籠,對于雁兒來說隻是她的夢想,這還不算是最大的秘密,頌蓮發現了雁兒詛咒自己的人偶,打發雷霆之下才想起雁兒不識字。雁兒隻是哭泣,對于頌蓮的指認對象,直到頌蓮自己猜中背後的對象是卓雲,可是和雁兒有什麼關系。
雁兒隻知道要讨老爺的喜歡,做姨太太就好了,其他的和我有什麼關系。
她從頌蓮踏入陳家大門,就認為是頌蓮搶了自己四太太的位置,所以什麼事都在和頌蓮對着幹。無論好話壞話,她都聽不進去。
電影劇情都發展到後面了,從剛來不喜的頌蓮都有了身孕,雁兒還是丫鬟,身份還是丫鬟,直到雁兒給頌蓮洗白褲子時,一邊吐口水,一邊發現了褲子上的紅迹。
雁兒也是姑娘了,知道這是什麼,立馬就報告了二太太卓雲,所以二太太卓雲才能一舉搬掉頌蓮這個眼中釘。頌蓮又何嘗不是雁兒的眼中釘呢?
相當于被打入冷宮的頌蓮,隻能拿雁兒拿來報複,頌蓮說道:“好好的,高醫生怎麼來了,我那條白褲子呢?”
雖然雁兒隻是丫鬟,她不喜頌蓮,但是當頌蓮問的時候,她隻是沉默,卻沒有回答,就已經是承認了是我幹的。

一般像這樣的事情,對于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事情,如果雁兒撒個謊,或者說自己不知道,那也是可以滴。因為外面的生活确實很難,為了生活撒謊也無所謂,可是雁兒一句辯駁也沒有。
随後,頌蓮當着所有人的面進了雁兒的房間,丢出了一堆紅燈籠,随後雁兒被大太太罰跪在雪地裡反省,隻要認錯,都可以既往不咎。
雁兒看着這些破破爛爛的紅燈籠燒成了灰燼,對于雁兒來說這些可以不隻是紙燈籠,它就像自己的夢沒有了,最後的幻想也沒有了,燒的體無完膚。
雁兒從白天跪倒晚上直到暈倒也拒不認錯,因為她自己覺得自己沒有錯,可是我在這裡看到了屬于她的驕傲,甯死也不認錯。
這裡我是很佩服雁兒的,一般像我們這些人,做錯了事就是父母的指責,最多被打一頓者被老師罰站。哪怕是在社會上,大家都是成年人,說話辦事都是有根有據,也不會随意懲罰他人。
雁兒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跪在冰天雪地裡,任雪覆蓋了她一身,在昏迷中,直至老爺道貌岸然的話響起:“盡量用好藥,錢不要在乎,不要讓人家說咱們不管下人的死活!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老爺是喜歡雁兒的,可是她永遠不明白自己不是輸給頌蓮,而是輸在了出身。門不當,戶不對,不是當紅的戲子,也不是大學生,甚至都不是落魄小姐。
在當時的時代悲劇中,她甚至連身份都沒有,最後在一個老婆婆的話語中才知道——雁兒,死了,臨死時還在喊着頌蓮的名字......
雁兒死了,她的身子被裹起來地草席,随便往哪亂站崗一丢,她就好比天上的雁兒,哪裡來回到哪裡去了......
死了,最悲哀的是她做着姨太太的夢,看着頌蓮進門、奪寵、失寵......然後就等老爺說 “雁兒,你以後就是姨太太了。”,緻死也沒有等到這一句。
她的身份卑賤,在這内宅争鬥中她甚至沒有資格參與。上位者對的争鬥,下位者想處于上位者的身份做事,絕對不可能。她很想很想很想往上爬成為太太,去讨好老爺,一直做着一個太太的美夢。在屋裡點滿了紅燈,想象自己被錘腳。
因為封建的思想深入了她的骨髓,與頌蓮不同的是,她沒有接受過教育,字也不識一個,更不用提提倡平等民主的新式教育了。頌蓮是自己走入陳家的,而她生在大宅,長在大宅,陳家大宅對于她而言就是整個世界。成為姨太太是她人生唯一的追求。

打個比方,一個從小被灌輸蘋果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果的認知,從小隻見過蘋果的孩子,又怎麼會知道這世上還有許多其他水果,也自然更加不會曉得自己其實生而有選擇權的。在影片當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雁兒的倔強和堅持。
她敢于突破封建,聰明,剛烈,是敢于追求自由,勇于向黑惡勢力反抗的代表。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她是封建傳統那一抹獨特的風景,一個有着自己獨立思想的炮灰,卻也是有着小人物的獨特亮點 。
做了就是做了,我絕對不後悔 。—— 雁兒 (總結雁兒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