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态度 一種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壺老酒 一部電影 一個知己,文章原創,歡迎品影。

說起電影來,我認為,喜歡一部電影,不需要它赢得多少業内外的褒獎好評,取得多大的曆史成就,在電影史上留下多麼濃墨重彩的一筆,無論它如何低俗如何平平無奇,最重要的是喜歡,僅此而已。


我看過很多的電影,無論是江湖的快意恩仇,還是抗戰的巾帼英雄,或者是小小人物的悲歡離合,都抵不過這一個圍城一樣的大紅燈籠。它就像是女人的生活,無論是男女老少還是哪個年代都适合看的電影,它就好像在講述女人的一生。


90年代初,彼時的好萊塢提到中國,隻能叫出兩個名字 — 李小龍和鞏俐。時年40歲的張藝謀還未成國師,但是憑借《大紅燈籠高高挂》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從此享譽國際影壇。


《大紅燈籠高高挂》的藝術成就在于内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

将原著中尖刻揭露和諷刺封建制度下人性的扭曲變形的整個過程,與張藝謀在視覺美學上的追求 和文化底蘊上的挖掘,統一于一部電影作品之中,創造出一個荒誕冷酷、極具象征色彩的寓言故事。 它什麼話都沒說,它卻表現了很多,這就是一部優秀電影作品的内在張力。


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說一句太悶了,是的,無論我看了多少遍,在這個四四方方的大宅子裡,所有的人物都是發生在這個宅子裡,沒有一處宅子外的鏡頭,至于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呢?誰也不知,我就看着一群女人在這個宅子裡付出了她們作為封建枷鎖的一生。


的确 !張藝謀用極其風格化的鏡頭拍出了壓抑在中國人心頭千百年卻無形無相的枷鎖,視為最真實的模樣,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在揭露哪個封建的舊時代。品影在下看來,其實就是在大紅燈籠映照下的人和事。直至今日,依然若隐若現。


開篇第一個鏡頭就是鞏俐飾演的頌蓮特寫,這種極具沖擊力的人物特寫開頭,現在的影片都很少運用。而細節是張藝謀在大紅燈籠對特寫鏡頭的使用極其克制,全篇隻有6次面部描寫,這6次特寫都來自女主角頌蓮。隐喻她的六層心理變化,也是每個人人生的六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 :純真年代

此時的頌蓮還是個19歲,大學剛念了半年的女學生,父親過世,家裡的生意破産,所以繼母逼她嫁人。在這次開頭的特寫場景裡,頌蓮毫無反抗并接受地說道: “嫁給什麼人,能由得了我麼,就嫁給有錢人吧!” 在鏡頭外面的是一個女聲說着 “ 嫁有錢人可是當小老婆 ”。


這個聲音從頭到尾隻出現了一次,在這個世界上頌蓮除了她以外,再也沒有親人了,而此時的聲音沒有同情沒有不舍,就像和家人問“今天你吃飯了沒有”的平和語氣。我想她一定不是頌蓮的親生母親,如果是親生母親怎可能讓孩子去嫁給别人當小妾,應該是繼母,生活還沒有到萬不得已的地步,這個聲音就在壓迫頌蓮,言外之意是 “你嫁不嫁我都已經養不起你了,如果你嫁了我還能得一分彩禮,你也算為這個家盡心了。至于嫁什麼人,可不是你說得算的。”


鏡頭的頌蓮含淚回答道:“女人不就這麼回事麼。”繼母隻聞其聲,不見其人,這與即将出現的陳老爺通篇沒有一個正面露臉的鏡頭異曲同工。畫框外的聲音正是隐喻無形的封建枷鎖,枷鎖之下的女性唯有兩行淚痕。

...

再回來想想19歲的我還是比較幸福的,在工廠裡上班雖然辛苦,一天的時間就在眼前晃晃地過去,有母親的陪伴與照顧以及生活的家長裡短,同事之間的打打鬧鬧 聊聊八卦,經濟也是相當拮據。但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是自由的,不需要被逼婚,還可以上學讀書。


此時的頌蓮還沒有完全被套上枷鎖,一襲學生裝,兩尾麻花辮,她沒有選擇坐上迎親的花轎,而是自己提着行李箱,走向她日後的家。


對于吹吹打打的迎親隊伍,她是不屑的,這時她還擁有自由的雙腳,可是自從這雙腳踏入陳府高聳的院牆,頌蓮的身影隻剩下卑微和渺小。

...

影片拍攝地是位于山西晉中市的喬家大院,幾乎沒有外景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這所久負盛名的老宅子裡,但除了交代曆史背景,這是民國時期的山西省某大戶人家。張藝謀絲毫不想頌揚曾經号稱白銀帝國的這所大宅門。


這面照壁牆是喬家大院著名的百壽圖,集造型、磚雕、書法、文學、藝術于一身,一百個不同寫法的壽字,象征陰陽八卦、日月星辰、五谷雜糧等一切與壽命相關的元素。兩側的銀聯是當年左宗棠拜訪天下第一富商喬緻庸時親筆題下的 “損人欲以複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原意是警示族人加強道德修養,不斷排棄私欲弘揚天理,按照道德規範辦事,做好人行好事。


但時過境遷,民國的老宅隻剩下高高在上的規矩與道德綁架。個人的生死命運早已被壓在了偏激的封建禮教之下,所以頌蓮進入畫框的構圖是被整面牆壓在最底層,張藝謀特地用鏡頭隔去了原本在照壁牆上方嵌這的“履和”二字。

...

“履中蹈和”出自漢朝《易林蠱之兌》及《說苑修文》,“履”就是履行實施,“和”就是和睦和諧,也與四書《中庸》裡提到的制中和對應。“履和”是奉行和為貴的做人準則,隔去這兩個字,隐喻着頌蓮日後的生活中根本沒有和氣可言。


緊接着的呼應便是她見到的第一個女人 — 丫鬟雁兒,得知頌蓮是新來的四太太後,表現出明顯的敵意,開口便是不屑地說:“你就是那個四太太啊 !”說完就立馬把頌蓮洗過手的盆裡放上了準備洗的衣服。


頌蓮此時是一臉懵,而不讓老管家提的箱子,她卻偏要雁兒提。“不用,我自己拿 。”轉而對雁兒吩咐道 :“你把箱子給我拿進去。” 就在這一瞬間頌蓮告别了純真,她認為自己雖然是姨太太,但身份至少要比一個丫鬟高貴。曾經不屑一顧的封建規矩,這把無形的枷鎖她自己套在了身上。

...

讀過書并不代表智慧,知識不過是工具,用好了可以成為反抗壓迫的武器,用不好則會成為助纣為虐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