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遠說這部電影的底色是藝術片,比如反派老大趙北山&手下舌頭/鋼镚的人物對位設定:由“死”複生的趙北山自帶傳統的土匪老大的暴戾狠絕、誓死效忠老大的舌頭vs“打工仔”基因覺醒的鋼镚;又比如将故事設置在一個礦産資源被開掘殆盡、曾經繁榮過、人口急劇流失的棄鎮忙崖,其背後的隐喻性從片名“大風殺”可反映出來,“大風”代表“變”,“殺”表示“消亡”,這也直指90年代市場經濟沖擊下的時代症候,但電影除了首尾出現的“深圳”一詞和禁搶正本外并沒有直呈90年代的時代風貌,反而将劇情設置在“隔絕人世”的西北(還是西藏?),我想這也是導演張琪的高明之處。

2 但是這部電影不失一部優秀商業片的刺激、緊張,可以反映在視聽語言上,黃沙漫天、大風呼嘯,劇情上反傳統的警匪片套路、英雄成長叙事,用演員孫甯的話來說就是“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發生什麼”。令我驚喜的是幾場高光情節,如曲馬多叛變卻被灰驢所殺,會計說(大意)“隻有他知道錢藏哪”,我笑暈;趙北山初登場,讓李紅去拿賬本、魚、倒酒的調度,緊張刺激恐怖的氛圍又加入些許幽默調和,可謂有笑聲有心跳。

3關于男主角,白客給了一個關鍵詞“善良”,這從側面讓我理解了男主角的種種動機。曾經在戰争中(我猜越戰)一個排裡隻活出來他一個,被取外号“貓頭鷹”,實指“報喪鳥”,導緻他不願以犧牲多數人性命為行動動機,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為保全全鎮居民對性命 不願去沖擊匪窩(當然還有人數和武器不足)、願意冒生命危險去救人質,這也是電影令小遠和我喜歡的地方——尊重生命,沒有像《哪吒2》獻祭多數成就英雄。

4 不足之處:①男性群戲的通病,女性角色隻起點綴作用 ②幾場戲的處理:A鋼镚一行人被沙塵暴卷走翻車,男主角騎車主動沖進沙塵暴沒但毫發無傷。B舌頭砍多傑,多傑被壓在門闆下 舌頭斧頭那麼多刀下去多傑竟然沒死?C沙塵暴雖然在電影開頭對忙崖鎮的介紹有鋪墊,但帶走了一衆反派确實略顯抓馬。③趙北山不為錢不為其它、毫無動機的純惡,舌頭純效忠,背後的動機完全沒交代,也許電影想将他們抽象化為寓言性質的人物,但是沒給觀衆一個交代,給人物豐富度上造成一定損害。

總之,從劇情到演員,再到電影所要傳達的内容,《大風殺》是我近些年看過的質量較高且不落俗套的院線國産電影,在當現今中國電影語境下,它能夠兼顧觀衆、主流話語、藝術品格,以及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不容易、了不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