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朋友寫影評。雖然但是,總感覺難以評價這部電影。
首先是進電影院前的心情變化。一開始都沒有打算去看,聽到芭比就覺得和我無關。後面發現女主居然是華爾街之狼裡面那個性感尤物。這些年來,她一直緻力于擺脫自己的“花瓶”出身。本來是做本片的制片人,據說由于安妮海瑟薇的檔期問題,不得不親自上陣演女主。于是意識到,這部片子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還沒有進電影院,甚至已經打算好買20張票,下周到office去發票。連怎麼寫poster都想好了。
然而看完以後,我發現這20張票的計劃應該是不會實施了。因為很顯然,我的直男同事們看到的會是一部搞笑片。我非常理解本片豆瓣排名第一的影評對這部片子的各種diss. 但我覺得,如果拿着放大鏡來看,這片子并不膚淺。
首先,面向的觀衆。認為膚淺的,當然都是閱片無數的老姐妹們。不過我想這片子最主要的受衆并不是深谙世事的諸位,而是剛過了看動畫片的年紀懵懵懂懂的青少年。不論男女,在少年時期,多少會懷揣着:1. 這個世界是迄今為止最美好的世界;2. 男女相對來說是平等的。顯然本片最主要的意義是給這個階段的孩子指出來:不,不是這樣。
但我實在覺得,這片子和女性主義總是扯不上邊。因為除了最表層的這個社會是男權社會外,并沒有對女性這個性别帶來的影響有多少探讨。相對而言,更加是在說人的主體性的問題。
1. 洗腦的關鍵。Ken沒有Penis,僅僅是靠幾本現實世界裡拿來的書,就洗腦了芭比世界的女總統。而反洗腦的關鍵是,你可以不完美。而女主芭比反敗為勝的關鍵是,Ken實際上沒有自我,要靠芭比的肯定來維持自我。所以正正反反,洗腦的關鍵在于:你的自我是否是建立在他者的認同上。
2. 虛構和現實。表面上看,虛構和現實的反轉是男權還是女權,但在我看來,更多的是自我和他者。在原本的芭比世界,這個芭比那個芭比,都是芭比,都是自我。芭比a和芭比b的交談,實際上是自我形象的a和b在交談。這個世界是完美的,也是脆弱的。脆弱的就像沒有被天花洗禮過的美洲。用片裡的話說:沒有抗體。那什麼是抗體,什麼是病毒呢?顯然是他者。是他者審視的目光,是他者控制的欲望。在沒有他者過招以前,何所謂自我?
所以在影片的結尾,經典芭比選擇成為人。這個人,就是他者目光審視下的自我。這一幕,一開始在我看來,非常僞和。怎麼一個女性主義的電影,最後成了香草的天空?後來我意識到,其實并不能把這個片子看成是女性主義。當然,很有可能的情況是,這不是導演的初衷,而是經過無數次妥協的結果。
最後,我還是維持了進影院前的想法:這部電影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